主讲:张胜兵
(二)防止病邪侵害。防止病邪侵害主要是两个方面:第一、避其邪气,第二、药物预防。
1.避其邪气
邪气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有时甚至可变为主要因素,比方说各种冻伤、烧烫伤、电击伤、化学伤、虫兽伤、交通伤害等,故未病先防除了养生以增强正气,提高抗病能力之外,还要注意避免病邪侵害。《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就是说要适时躲避外邪的侵害。其中包括顺应四时,防六淫之邪的侵害,如夏日防暑,秋天防燥,冬天防寒,春天防风等等:避疫毒,预防疠气之染易;至于外伤和虫兽伤害,则要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用心防范;注意卫生,防止环境、水源和食物的污染等等。这个什么冻伤、烧烫伤、电击伤、化学伤、虫兽伤、交通伤害等等,把它归为避其邪气,其实这个是意外伤害,我们根据三因学说,内因外因、不内外因,内因是内伤,外因是外感六淫,那么其他杂七杂八的统称为不内外因,至于交通伤害是不是邪气呢?它归为了邪气,你在路上走着走着被车撞了,这交通伤害,这种意外呀,在这里也把它归为邪气范畴。避其邪气,邪气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至于这个外感六淫,那是正儿八经的邪气。我们传统意义上的狭义上的邪气,我们刚才把什么交通伤害、虫兽伤、烧烫伤、说成了归在广义里面的邪气。你看外感六淫就属于正儿八经的邪气,夏防暑、秋防燥、冬防寒、春防风,教材里面没有写春防风,我不知道为什么他少写一个?
2.药物预防
事先使用某些药物,可提高机体的抗邪能力,有效地防止病邪的侵袭,从而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这一方法,尤其在预防疫病流行方面更具有重要意义。说白了禽流感、SARS病毒等疫病也叫疠气,对此,古代医家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早在《素问.刺法论(遗篇)》有“小金丹……服十粒,无疫干也”的记载。我国16世纪就发明了人痘接种术预防天花,开创了人工免疫之先河,为后世的预防接种免疫学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近年来,在中医预防理论的指导下,用中草药预防疾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比方说用板蓝根、大青叶预防流感、腮腺炎,用马齿苋预防痢疾、用茵陈、贯众预防肝炎等,都是用之有效、简便易行的方法。而在SARS和甲型H1N1流感等疫病的预防上,中药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所以早些年禽流感、SARS的时候,有些不法商贩,囤积大量的板蓝根,奇货可居,最后发国难财。是什么让他们发了这个国难财?原因就是在西医没有有效的方法来治疗SARS和禽流感,在这个节骨眼上而中药发挥了巨大的预防作用,所以给了这些不法商贩呢一个好大的空子,利用了中医药预防疠气的作用,让他们发了一次国难财,当然有一些发了国难财的人被抓进去了。
二、既病防变既病防变,指的是在疾病发生的初始阶段,应力求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防止疾病的发展及传变。
(一)早期诊治在疾病的过程中,由于邪正斗争的消长,疾病的发展,可能会出现由浅入深,由轻到重,由单纯到复杂的发展变化。早期诊治,其原因就在于疾病的初期,病位较浅,病情多轻,正气未衰,病较易治,因而传变较少。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说明诊治越早,疗效越好,如不及时诊治,病邪就有可能步步深入,使病情愈趋复杂、深重、治疗也就愈加困难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上医、中医、下医的问题。上医顶多就治疗皮毛,中医呢?可能治一下肌肤筋脉,下医就治六腑治五脏,而治五脏的半死半生,意思就是病入膏肓、到了一定程度。一半死一半生,不一定能治好。而这一阶段一般由下医来解决的。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我们千万不要把它理解为上等医生、中等医生、下等医生,而是三个层面,这是我的理解,但是往往下医更能让人觉得神奇。就比方说,你治好一例西医所认为的癌症,你很快就成神医啊!你给全世界的人预防了,你都成不了神医。上医不是治未病吗,那就是预防医学,说不定还有人会说你是骗子,当然像张悟本那样的骗子、肯定就是骗子,打着中医的招牌、养生的招牌,去忽悠人,那也是不对的!
早期诊治的时机在于掌握好不同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及其传变的规律,病初即能及时做出正确的诊断,从而进行及时有效的彻底的治疗。
(二)防止传变防止传变,指在掌握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传变途径的基础上,早期诊断与治疗,以防止疾病的发展。掌握不同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及其传变规律,才能在早期诊治过程中,既着眼于当前病证,又能前瞻性地采取措施避免传变的发生。
防止传变包括阻截病传途径与先安未受邪之地两个方面。
1.阻截病传途径
各种疾病的传变是具有其一定的规律和途径的。如伤寒病的六经传变,病初多在肌表的太阳经,病变发展则易往他经传变,因此,太阳病阶段就是伤寒病早期诊治的关键,在此阶段的正确有效的治疗,是防止伤寒疾病病势发展的最好的措施。又如温病多始于卫分证,因此卫分证阶段就是温病早期诊治的关键。据此可知,邪气侵犯人体后,根据其传变规律,早期诊治,阻截其传变途径,可以防止疾病的深化与恶化。
关于这个六经传变,以及卫气营血传变。我们在上一章节已经详细的讲解了。
2先安未受邪之地
由于人体“五脏相通,移皆有次,五脏有病,则多传其所胜”(《素问·玉机真脏论》)。因此,在临床诊病中,不但要对病位之所进行诊治,而且还应该根据疾病发展传变规律,对尚未受邪而可能即将被传及之处,事先予以充实,阻止病变传至该处,达到中断其发展的目的,即所谓先安未受邪之地。
在具体运用中,可以根据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五脏的整体规律、经络相传规律等为指导,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防治。如《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说:“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临床上在治疗肝病的同时,常配以调理脾胃的药物,使脾气旺盛而不受邪,则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有必要给大家说明一下,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这里的肝和脾是中医范畴的肝脾,你千万不要认为说这个人有血吸虫肝、这个人有乙肝。于是乎呢,治血吸虫肝、乙肝时,就先实脾,不是这样的!这是两回事,血吸虫肝有时不一定属于中医类的肝病这是有可能的。不能混淆西医中的肝和中医中的肝。这一点、这种思想一定要贯穿整个学习中医的整个过程当中啊!
又如温热病发展过程中伤及胃阴时,其病变发展趋势将耗及肾阴,清代医家叶天士据此传变规律主张在甘寒以养胃阴的方药中,加入咸寒滋养肾阴的药物,以防止肾阴的耗损。这些都是既病防变具体应用的范例。
关于这个防治原则的预防就讲到这里。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英雄顺时势,中医在经历了百年屈辱历史之后,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崛起,中医作为中国文化的精髓之一,已经上升到国家政策的高度!正所谓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个时代属于中国人的,也属于我们中医人的!
古今成大事业者,不仅要有旷世之才,更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
编辑:庸胜堂李燕编审:庸胜堂李拙远刘国锋束新飚监制:庸胜堂创始人张胜兵出品:庸胜堂国际中医传承机构
国际名中医张胜兵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