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病例汇总
胆囊、胰腺、脾脏病例汇总
肾脏、输尿管、膀胱、腹膜后病例汇总
胃肠道、盆腹腔病例汇总
破谣言,破迷信,增强CT的5大问题不得不知!
胃肠十大经典影像征象
冠状动脉CTA常见伪影汇总及对策
胸主动脉CTA解剖及疾病谱
下肢CTA解剖及疾病谱
上肢CTA血管解剖及疾病谱
CT增强扫描的临床应用
第八版结直肠癌TNM分期记忆法
胎儿腹部常见囊性病变的MRI诊断及鉴别
肾脏肿瘤(版)
全身各部位CT值及常用窗宽、窗位的设定
影像科“危急值”报告制度
15种累及骨骼与皮肤综合征,你知道几种(一)
15种累及骨骼与皮肤综合征,你知道几种(二)
15种累及骨骼与皮肤综合征,你知道几种(三)
放射科危急值影像病例
肝血液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小肠肿瘤CT诊断汇总
女性尿道周围囊肿影像学鉴别诊断
大咖来袭:章士正教授《磁共振成像小肠造影》
肝脏囊性病变分类及CT诊断
先天性巨结肠的影像诊断
肝脏弥漫性及炎性病变的诊断要点
产前胎盘植入的MR诊断
剖宫产后子宫切口妊娠的MRI诊断及介入治疗
男性下泌尿生殖道囊肿影像学鉴别诊断
CT或MRI读片及书写需注意要点
残留胆囊颈管癌影像表现
胰腺常见疾病CT诊断与分析(一)
胰腺常见疾病CT诊断与分析(二)
MRI/CT检查技术专家共识(收藏篇)
胰腺CT增强扫描、血管评价及病变诊断
肝细胞癌组织学亚型—影像医生需要知道的一些事儿
患者就诊前如何拍摄清晰可辨的CT和磁共振片子
妊娠头三个月接受核磁共振检查:做还是不做?
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的影像表现
MRI检查技术专家共识(收藏篇)
基于多学科协作的胰腺肿块影像诊断思路
孙昊副教授:《多排螺旋CT对消化道出血临床诊治流程的指导意义》
胃肠道囊性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胃窦异位胰腺
磁共振多参数成像对肠梗阻部位、病因及性质的评判价值
放射科医生应知道的常用腹盆部肿瘤标记物
小肠炎症性病变CT诊断
腹中石的MRI诊断价值及信号分析
沈君:医学影像学科研选题
胰腺少罕见病变的影像学诊断(下)
胰腺少罕见病变的影像学诊断(上)
肝胆胰脾常见病变的CT诊断(下)
肝胆胰脾常见病变的CT诊断(上)
胃淋巴瘤影像表现
男性生殖系统疾病CT诊断
头颈部CTA及头颈部血管常见变异
肝脏、胰腺及脾血管循环的CT血管成像
肝脏感染性病变影像学鉴别诊断和潜在陷阱(二)
肝脏感染性病变影像学鉴别诊断和潜在陷阱(一)
直肠癌MRI分期
膈疝、膈膨升、膈麻痹
“胆系疾病胰腺对应病变”影像学表现
来源:医影在线
女性,63岁,浙江人,有血吸虫病史35年。ct检查见下图 下图血吸虫性肝硬化 a、b、c.肝脏CT平扫
CT平扫:肝小叶间及部分肝表面包膜钙化,呈网格状。肝尾叶明显增大,右叶明显萎缩;脾脏增大。
本病例特征:①肝萎缩硬化,各叶比例失调,但肝边缘尚完整、光滑;②肝实质内大量条状钙化,呈“地图样”改变;③肝门区明显脂肪密度影,胆囊增大。从影像特征分析,符合肝血吸虫病的特征性表现——肝包膜下及肝门部虫卵钙化,呈网格状。本例并发症:胆管细胞癌——应高度注意。(卜一) 本病例特点:①肝包膜钙化和间质钙化呈“龟背状”;②肝萎缩硬化,各叶比例失调;③肝门区明显脂肪密度影,胆囊增大;④有血吸虫病史35年,支持典型肝血吸虫病,建议增强扫描。(天南地北) 肝内可见较多条状钙化影,并可见多个散在的小结节样低密度影,肝包膜下亦可见线条状钙化,肝脏体积缩小,肝叶比例失调,肝裂增宽,肝尾叶明显增大。脾中度增大。诊断:慢性血吸虫肝病。(向医生)
血吸虫性肝硬化。
1病因及病理我国的血吸虫病多是由日本血吸虫所引起的,曾流行于长江两岸和华南地区,解放后已基本得到控制。血吸虫尾蚴穿过人体皮肤后侵入静脉,经循环到达肠系膜下静脉内发育为成虫寄生,再经过肝门静脉到达肝脏,在汇管区沉积,并造成肝组织的炎性反应、缺血、缺氧、坏死,造成肝内纤维化及假小叶形成,逐步导致肝硬化改变。在虫卵沿肝门静脉系统进入肝脏的过程,沿途可沉积于血管壁引起钙化。沉积于结肠黏膜下层组织中,晚期也可钙化。血吸虫性肝硬化见于血吸虫病的晚期,由于虫卵在肝内大量沉积,特别沉积在门静脉干支系周围的小分支内,引起门脉干支系统,尤其是第2、3、4级分支周围纤维化,形成宽纤维隔,并可以出现钙化。肝内沿门脉血管的大量纤维化、钙化,最终导致肝硬化改变,继发窦前性门脉高压。2CT表现①肝内钙化:肝内钙化为血吸虫性肝硬化的基本病理特征和主要诊断依据,表现为肝内线样、网状、蟹足状、地图状、团块状或包膜下钙化,是血吸虫性肝硬化的特征性表现。②肝硬化:肝脏各叶比例失调,右叶缩小而左叶、尾叶增大,并可伴有脾大、腹水、门脉高压等改变。③肝内汇管区低密度灶及中心血管影:低密度灶为虫卵在汇管区沉积造成的纤维组织增生,中心血管影为其内扩张扭曲的门脉分支。④门静脉系统血管壁钙化,呈点状、半弧形或整个管壁的高密度影。⑤肠壁钙化,主要在结肠肠壁表现条带状高密度影。⑥血吸虫病肝硬化合并肝癌比例很高(国内扬其根等报道例中合并肝癌49例,占19.6%;国外ZhouKR等报道97例晚期血吸虫病中合并肝癌25例,占25.77%),CT平扫表现均为椭圆形或弥漫性的低密度影,增强后动脉期瘤灶强化,门脉期肝硬化区强化,而癌变区无强化或仅轻微强化,这与一般的原发肝癌一致。⑦异位损害:主要是由于重度感染时大量虫卵泛滥,逸出门脉系统以外,沉积于其他组织、脏器而引起,以肺和脑较多见。肺部损害多见于初次感染的急性血吸虫病患者,病变为间质性粟粒状虫卵肉芽肿伴周围肺泡渗液;脑损害多见于顶叶与颞叶。主要病变为虫卵肉芽肿,分布在大脑灰白质交界处,周围组织可伴有胶质增生和轻度脑水肿。3诊断患者有血吸虫疫区生活史,CT检查肝内线样、网状、蟹足状、地图状、团块状或包膜下钙化,合并肝硬化的其他影像学表现,即可明确诊断。4鉴别诊断(1)肝内胆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呈圆形或椭圆形,沿肝内胆管走行分布,并有远端肝内胆管扩张。而血吸虫性肝硬化的肝内钙化沿门脉血管走行或位于肝包膜下,范围较为广泛,典型表现为地图样钙化,鉴别不难。(2)肝炎后肝硬化:病毒性肝炎晚期常出现肝硬化,表现为肝脏体积缩小、肝叶比例失常、肝裂增宽、肝门区扩大、肝脏表面呈波浪状改变,肝脏质地不均,呈弥漫分布的高密度小结节影与低密度区域相间,但肝内钙化少见,与血吸虫性肝硬化鉴别不难。(3)肝棘球蚴病:患者有牧区生活史,CT检查肝内单发或多发囊性病灶,囊壁可呈弧形或蛋壳状钙化,囊内容物亦可见片状或条状钙化,与血吸虫性肝硬化的地图样钙化不难鉴别。
这是一例典型的血吸虫性肝硬化病例,通过病例讨论,给我们几点启示:①认识了肝内钙化“网状、蟹足状、地图状”以及肝包膜下钙化特征性CT表现,对于诊断十分有价值;②血吸虫性病在CT上除了肝内钙化和肝硬化之外,尚有肝外的异常表现;③血吸虫性肝硬化与肝炎性肝硬化一样,容易继发肝癌,这一点应该引起重视;④由于血吸虫病以肝脏等钙化为特征表现,所以影像学检查首选CT,如检查颅脑损害则配合MRI检查。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