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遭遇千年一遇的暴雨袭击!灾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近几天,河南多地降雨量增加,特别在昨天河南郑州的降雨量超过我国陆地小时降雨量极值,城市多处积水,暴雨已经导致多人死亡、失联!
7月21日午后,郑州大部分地区已“雨过天晴”,这次千年一遇的降雨导致这座城市受灾人口达3.6万人。大雨虽然停歇,但是积水仍然还未退去,救援工作仍在进行。
而且河南各地陆续遭遇灾情,情况不容乐观。
俗话说,大灾之后必有大疫!洪水褪去极易爆发大的传染病,古代称为瘟疫。
这是因为一些重大的自然灾害会破坏人们的居住环境、卫生设施等,环境中死伤较多,病菌在尸体上繁殖。洪水可能将粪便冲出导致环境极其恶劣。土壤中的大量病原微生物都暴露出来,污染水源、污染环境。大灾之后,人们的心情低落,筋疲力尽,免疫力、抵抗力都极低,很容易感染病菌,造成广泛传播。
在全力做好救援的同时,需要注意暴雨之后的传染病流行爆发,特别要警惕!
为何洪灾之后容易发生瘟疫
1.供水系统破坏
暴雨洪灾之后,饮用水供应系统被破坏,导致大规模的肠道传染病暴发流行的风险。
在水灾发生时,人们为了生存,可能被迫饮用非清洁水源(如被污染的地表水),这些水往往被上游的人畜排泄物、动物尸体等有害物质所污染。
特别是严重的水灾,群众较长时间受洪水围困,就容易爆发肠道传染病流行。
2.食物短缺
像郑州这次千年不遇的暴雨,由于规模大,涉及人群多,难免救援不及时,这就导致很多人食物短缺,比如我们在朋友圈就看到了郑州人说很饥饿。
如果灾害持续,人们被迫在恶劣条件下贮存食品,很容易造成食品发霉变质,但为了生存又只能如此,这样就会导致食物中毒以及食源性肠道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3.居住条件破坏
洪涝灾害会造成居住条件的大规模破坏,房子和车子都会被淹没,人们一开始只能露宿,接着在简陋的棚屋中居住相当长的时间,或者在一些体育馆、图书馆等场所避难,这样就造
成人口集中和居住拥挤。露宿使人们易于受到蚊虫等吸血节肢动物的叮咬,这样虫媒传染病的发病可能会增加,如疟疾,乙型脑炎和流行性出血热等。人口居住的拥挤状态,有利于一些通过人与人之间密切接触传播的
疾病流行,如红眼病等。如果这种状态持续到冬季,则呼吸道传染病将成为重要问题,如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
洪水过后最该做的事情是这些
尽快将死亡的牲畜处理,可采用深埋、焚烧等方式进行处理。深埋一般要挖2米多深的大坑,掩埋动物尸体后,用石灰封口,撒上消毒剂。此外,对饲养场所、屠宰场也要进行严格消毒。没有接种疫苗的人应加强接种。灾后人们抵抗力下降,应远离灾区,清理卫生,充足休息,保证营养的摄入。
自然灾害后
出现以下症状时,应注意
1.炭疽病
炭疽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1~5天,最短在12小时内即发病。主要可见皮肤坏死、溃疡、焦痂和周围组织广泛水肿及毒血症症状。多见于面、颈、肩、手和脚等裸露部位皮肤,初为丘疹或斑疹,第2日顶部出现水疱,内含淡黄色液体,周围组织硬而肿,第3~4日中心区呈现出血性坏死,稍下陷,周围有成群小水疱,水肿区继续扩大。第5~7日水疱坏死破裂成浅小溃疡,血样分泌物结成黑色似炭块的干痂,痂下有肉芽组织形成为炭疽痈。
2.结核病
结核病的潜伏期一般为4~8周,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呼吸传播。感染结核病菌后,可见咳嗽咳痰,痰内带血丝或小血块。午后低热、乏力、盗汗、全身消瘦。
3.猪链球菌病
猪是此病的主要传染源,主要表现为高热畏寒,伴全身不适、头痛,部分可见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猪链球菌可引起脑膜炎,导致患者出现休克。
4.流行性出血热
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主要通过动物传播。感染后会出现发热、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以及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泻、全身关节痛等症状,皮肤黏膜三红(脸、颈和上胸部发红),眼结膜充血,重者似酒醉貌。口腔黏膜、胸背、腋下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淤斑,或呈条索状、抓痕样的出血点。
5.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动物源性人畜共患病,一般情况大多是养殖啮齿类动物的人出现职业暴露感染。但是在洪水多发的地区也会出现大规模爆发感染。因为它主要是通过感染的动物尿液污染水或土壤之后,人通过接触、服用污染的食物或吸入气溶胶等方式感染。主要的症状有发热、寒战、肌肉疼痛、头痛、眼白变红等症状。暴雨过后,尽量远离可能污染的水和土壤,做好防鼠工作,饮食要注意卫生。
6.创伤弧菌
创伤弧菌是一种在江河入海口或海洋环境中独立生存的细菌,可以导致严重的伤口感染、败血症和腹泻。特别是对于肝病和血色病的患者,即使皮肤轻微刺破也可能导致严重的伤口感染。所以要注意暴雨过后人群的伤口情况。
动物之间也会造成大的传染疾病,如口蹄疫。若其它牲畜口腔黏膜、蹄部和乳房皮肤发生水疱应小心。在自然灾害面前,不能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消毒,是预防动物疫病最简单、亷价、有效、常用的技术措施,建立并严格执行消毒制度,这对净化饲养环境,保障健康养殖,提高经济效益意义重大。在养殖过程中,做好日常消毒工作的同时,也应做好环境控制、改善养殖设备,加强饲养管理、免疫预防、增强动物抗病能力等综合性防制措施。
中医防疫
“河南雨灾后需防大疫。”21日,科技日报就雨灾后如何避免疾病发生联系到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他指出,水灾后卫生条件差,特别容易出现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应格外注意预防。
首届全国名中医、医院毛德西教授针对性的开出了水灾过后常见病的中药方:
肠胃炎中药方:藿香二术二仁二蔻汤
藿香10克、炒苍术10克、炒白术10克、砂仁8克(后下)、生薏苡仁15克、白豆蔻8克、肉豆蔻10克、生甘草10克
泌尿系感染中药方:加味五苓散
金钱草20克、桉树叶10克、茯苓15克、猪苓10克、泽泻15克、桂枝6克、炒白术10克、生甘草10克
湿性咳嗽中药方:加味二陈汤
生麻黄5克、炙麻黄5克、陈皮10克、茯苓10克、姜半夏10克、大贝8克、生姜10克、生甘草10克
皮肤瘙痒中药方:荆防五味饮
荆芥10克、防风10克、地肤子15克、白鲜皮10克、蛇床子10克以上四方均为水煎剂。
暴雨带来的灾害不仅会让人民遇险,还可能破坏城乡的自来水管网系统、下水道系统、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堆肥场等等,细菌、病毒、寄生虫等会随洪水的传播而扩散,给人民健康带来巨大隐患。
“从传播途径上讲,容易发生肠道传染病、介水传染病、虫媒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及接触性传染病。”张伯礼提醒,公众应该注意,暴雨让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对蚊蝇、细菌的滋生更加有利。
以介水传染病为例,水是它的重要媒介。包括甲肝、血吸虫病、霍乱、痢疾等在内的传染病均可以通过饮用或接触受病原体污染的水而传播。这种传染病的特点是,一旦水源受到严重污染后,可呈暴发流行,短期内会突然出现大量病人。
93岁高龄的国医大师、河南中医院张磊教授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