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医情怀永留人间记广西泌尿外科创始人

大医情怀永留人间——记广西泌尿外科创始人、百岁老人覃光熙教授覃光熙,壮族,年7月生于广西上林,泌尿外科教授。年8月,覃光熙教授参加国际医疗队(抗美援朝医疗队)第23队并任队长赴朝鲜前线,荣立 司令部颁发的三等功。在战伤救治卫生防病,防治战胜美军细菌战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作用。年,与陈联珊教授一起创建医院泌尿外科、年当选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二届人大代表及人民委员会委员、年当选广西第五届人大代表。曾任广西医学院教育处长、广西医学院医学系主任、广西医学院副院长、广医院院长、广西省土地改革试点工作队队长、抗美援朝手术队长(立三等功)、援外医疗队长(尼日尔)、全国第一届泌尿外科学会委员、广西泌尿外科学会第一届及第二届主任等职。从事泌尿外科学专业,长期从事尿管结石成因及防治方面的研究。对先天性泌尿严重畸形多种新手术的探讨(膀胱外翻的修补术)。膀胱全切,用乙状结肠段高位膀胱重建术的临床研究。自体肾移植对肾输尿管狭窄高血压的治疗作为日后异体肾移植的开展的。科研课题获广西科技进步奖第四、第三等奖等多项。年8月23日下午在广西医院逝世,享年岁。有志青年踏入医门20世纪30年代,广西经济发展缓慢,人民体质羸弱,卫生知识缺乏,疾病广为流行,疟疾、血吸虫病、天花、霍乱、结核病、肝癌等疾病肆虐猖獗,而全医院,约15万人之中才有一名医生,疾病死亡率在30%以上。我校创办人戈绍龙博士向政府建言:“广西民众羸弱,急需高等医生”。于是,省政府第次会议通过设立广西省政府卫生委员会,指派雷殷、戈绍龙、雷沛鸿为卫生委员会委员。负责筹备广西省立医学院,并增聘张镕、李祖蔚、孟宪荩等教授协助。年7月广西省立医学院成立,10月开始招收六年制本科生。许多有志青年积极响应医学院“造本省之才,为本省之用”、“强国、救省、健民”的号召,纷至沓来,进入医学院学习济世救人之术。但是,当时医学院是很难考的,招生名额少。年,覃光熙胸怀满腔热血,抱定救人沉疴之志,用自己的刻苦努力换来了广西省立医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他带着简单的行李,从上林来到南宁,踏入医学院的大门,成为学校第四届临床专业四班的一名学生,开始了学医生涯。年,抗日战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医学院迁往桂林。当时办学条件异常艰苦,医院,只有一个卫生队。卫生队住的是自己搭建的茅草房,医疗用品全靠政府支援。但即使是这样艰苦的平静日子也不能持续多久,日寇北上,桂林告急,师生们被安排转移到三江、八步等地。就是在这样担惊受怕、颠沛流离的战乱中,医学院的师生们每到一个地方就立即开诊、复课,借用当地的民居、戏剧院、会馆、自搭的草棚中坚持办学。颠沛流离坚守母校年寒假,覃光熙完成6年的学业(六年制,春季招生),从桂医院实习,后来还自己开诊所行医。年10月28日日军发动主攻至11月10日桂林沦陷,史称“桂林保卫战”。广西省立医学院受到了破坏性影响,教舍、宿舍大部分破损,教材、书籍大量佚失损毁,最基本的办学条件无法满足,学校办学陷入困境。这些局势令刚刚毕业、心系母校发展的覃光熙陷入了困惑和迷茫。年,日军投降,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广西省立医学院开始筹备战后重建工作,但面临人才匮乏的困境。正当覃光熙为母校发展彷徨之时,他收到了广西省立医学院原院长的亲笔信,信中说到:“你是我的好学生,医院,我很高兴,你赶快回来,现在上级让我们赶快把学生集中起来,将资料收集起来,现在医院医院,回来一切从头做起,同时致信给你各地的同学,让他们赶快回来。”包含深情的来信,让覃光熙十分感动,他隐隐看到了母校发展的曙光,义不容辞地接受了这个神圣的使命。但是,动身前往桂林的路费却成了大问题。因为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工作都是没有工资领的,只管吃饭。覃光熙刚刚毕业参加工作,没有积蓄,身无分文,只得向同事、朋友们借钱,最后东拼西凑借得二十元钱路费。清晨,晨曦微露,覃光熙和他的一个同学开始出发。在战乱的环境下,上林到桂林没有直达车,只能中途转车前往。而当时只有马山有汽车到柳州,因此他提着一个竹编的手提箱,带着极少的行李,与同学从学院走路去马山,到马山后转乘汽车到柳州。到柳州后,因时间已晚当天已经没有车去桂林了,又没有钱住旅馆,俩人在茫茫夜幕下熬过了一宿,第二天天还没亮他们便搭上第一班车去了桂林。到桂林后,立即为复校开展工作。在乱世之中,校址七次迁移,师生颠沛流离,但是留守师生用自己的毅力和坚守,在纷飞战火中使医学院得以为继、薪火相传。健康与友谊的使者两次援外建功年,医院响应国家号召,派覃光熙参加国际手术医疗队第23队赴朝鲜支援医疗工作,覃光熙担任队长。当时国内很多省都组织了抗美援朝医疗队,覃光熙所在的中南医疗队就有来自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广东、广西等省的医务人员,因其他国家也派出医疗队,便统称为国际医防队。国际医防队在战伤救治、卫生防病,防治美军细菌战等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作用。当时,朝鲜战场上的情况十分危险,轰炸机在天空上呼啸盘旋,投下炸弹,炸弹的碎片时常飞溅到脚下。 后勤部对各汽车团虽有“向前运炮弹,返程运伤员”的要求,但并不是具体的命令。往前线运送弹药和军用物资的汽车,在返程时司机并不知道哪里有伤员,医院的具体地点,且有些司机因怕麻烦和自身安全等原因只想完成运送弹药的任务后尽快回部队,而不愿意运送伤员。运送伤员的工作全靠医疗队自己组织人员去做。在夜色的掩护下,医疗队到公路上去拦回程的空车,战场上医院所在地。覃光熙作为队长,带头上阵抢救受伤的士兵。严酷的战争导致大面积的伤亡,伤员伤情严重,生命危在旦夕,医院,他就马不停蹄地投入救治活动中,在简陋的野战手术台旁争分夺秒地抢救伤员的生命。累了揉揉眼睛提下神,或是打个小盹,一旦有伤员来了又立马进入紧张的工作状态。覃光熙医术高明,手术水平高,又有菩萨心肠,全力救治病人,大家都称他为“广西白求恩”。他以队长的身份以身作则,用自己的“白求恩精神”感染和鼓舞了志愿医疗队员,大家都热情高涨、全力以赴地投入到医疗救治当中,从死神手里抢回了许多无辜的生命。覃光熙既要亲自上阵运送伤员、救治伤员,还要培训野战医疗队的学生,可谓身兼数职。但他不怕苦凭着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一一胜任各项工作,为抗美援朝医疗救治工作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年10月回国,覃光熙荣获三等功。年,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中国政府应邀向阿尔及利亚派遣了第一支援外医疗队,打开了中国同第三世界国家合作的新局面。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派出第一批援外医疗队远赴尼日尔。年,覃光熙担任赴尼日尔援外医疗队(第二批)副队长。尼日尔地处西非内陆,生活环境恶劣,医疗队的医生除了要面对设施简陋、药品匮乏、生活清苦的窘境,还随时可能遇到生命危险。但覃光熙和队友们排除万难,为尼日尔带去医疗设备,传授医疗技术,为当地病人解除病痛。他们用辛勤的劳动、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赢得了尼日尔人民的尊敬和爱戴筚路蓝缕创建泌尿外科年,广西省医学院迁回南宁市津头村,更名为广西医学院。广西医学院的办学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师资队伍不断扩大,学生规模逐年增长,逐渐恢复了正常秩序。同时,广医院也建立起来,逐渐成立了大内科、大外科、妇产科、儿科等学科,完医疗制度也较为完善。年,覃光熙和陈联珊一起创建了广医院泌尿外科。由于泌尿外科刚刚成立,根基未牢,覃光熙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室建设上来,起早贪黑,事无巨细都要亲力亲为,把每件事情都安排妥当才肯放心。当时开展教学困难重重,老师很少,医学资料也十分匮乏。很多医学书籍都是外文原版的,有德语、法语、英语、日语等,很多医学书籍都要翻译后才能够给学生使用。覃光熙白天给学生上课,到医院出诊,晚上边学习外语,边翻译书籍,工作十分繁重。但忆及往事,覃光熙感慨道:“正是因为条件如此艰苦,才奠定了丰厚的理论知识,扎实的手术基本功,还有不怕辛苦的意志。”他把以往艰苦岁月的经历看成一笔宝贵的财富,感恩岁月的馈赠。建国初期,百废待兴,人才紧缺。国家非常需要有医学知识的高级技术人员,在日本投降后,本着善待俘虏、人尽其用的原则,挑选一些有技术的军医、护理等技术人员留下来,收编到我国的医疗团队中,医院去工作,广西医学院也有几个这样的具有特殊身份的技术人员。八年的抗日战争给中国带来无尽的苦痛,中国人对日本人十分痛恨,但是本着尊重、善待俘虏的人道主义精神,医学院的师生们仍然尊重他们的工作,给他们赎罪的机会。值得一提的是,医院技术上的更新上做了相当大的贡献,同时中国医生也向他们学习到了先进的医学技术。当时,国家还派了几位外省的专家学者来广西医学院做指导工作,但是由于环境艰苦,生活穷困,他们短则几个月、长则几年后便离开了广西。只有覃光熙等人,不管条件艰难,收入甚微,仍然坚持留守广西医学院。覃光熙从踏入广西省立医学院的大门起,就注定一生与她相伴相随,他见证了母校四次更名、七次迁徙的历史,他一心为母校的发展尽心竭力,从未有过退缩的想法。覃光熙专长泌尿外科及小儿外科,带领同事们对肾移植、肾上腺移植及泌尿结石等进行研究,其成果先后获广西科技进步二、三、四等奖。在他的带领下,泌尿外科逐渐成长起来,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泌尿外科人才,为患者解决疾病痛苦,带来健康的福音。此外,覃光熙经常带学生到地方市、县医院去指导工作,医院的医疗技术进步和医疗改革给予大力的支持和帮助。他菩萨心肠,乐于助人,受到学生和同事们的尊敬和爱戴。(本文内容来自广西医科大学官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exichongbing.com/yfxxcb/6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