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一旦受到污染,特别是严重的水污染将直接影响水的使用和工农业生产,对生物的生长带来不良影响,最终危害人体健康。水生生物通过食物链有极高的富集能力,它们将水中的污染物质蓄积于体内,含量可以比水中的含量高几千倍到几百万倍,从而危害人体健康和生物的生长,甚至发生病变,产生致癌致畸作用。如发生于日本的水俣病,就是由于水生生物对水中污染物的富集作用,使食用了水生生物的人得病的。具体危害过程是:水俣湾工厂排放的无机汞在海底某些微生物作用下转化成一种叫甲基汞的剧毒物质。
甲基汞经过水—浮游生物—贝类—鱼类—猫、狗、鸟类这样一种食物链逐步浓缩和积累,终于转化为十分严重的污染物,对人类的生命和健康造成危害。经化验,水中浮游生物中甲基汞含量一定时,吃浮游生物的小鱼体内可比它高1万信,中鱼则高达3万—-5万倍,大鱼更高达10万—万倍。这样,猫儿吃了鱼之后就“发疯”,人吃了鱼得“奇病”,到年,水俣病受害人数达4人,其中死亡人,实际上,受害人数远远高于这些数字。
镉是震惊日本和世界的第二大公害——痛痛病的罪魁祸首。人们食用了受镉污染的食物和水后,镉就能在人体内一点点地蓄积下来使人慢性中毒,而且还往往不易被发现。当镉在人体内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痛痛病,也称骨痛病。痛痛病发作时,哪怕轻微的一点动作,如咳嗽或打喷嚏都会使病人骨骼折断,弯曲变形,甚至一呼吸都使人剧痛不已,痛苦万分,有人不堪忍受就自杀而死。
由于湖泊、江河等水体都受到了严重污染,因此,目前可供人们直接饮用的清洁水体已越来越少,水体受到污染后特别是含有铅、镉等重金属后,即使用最先进的消毒方法处理,也无济于事,这些污染物是很难除掉的。
人类的许多疾病可以通过被污染的水发生、传播和流行。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在所有已知的疾病中大约有80%与水污染有关。如肠道传染病、病毒性肝炎、伤寒、霍乱、血吸虫病及皮肤病等。
美国是执行环境标准比较严格的国家,每年用于水处理的技术和资金平均为每个家庭25美元,但其饮用水质量也还在下降,它受到来自人体和动物的排泄物中的细菌、寄生虫、放射性辐射材料等致癌物质,以及金属输水管道中释放的铅的污染。受污染威胁的人口从年的万增加到年的万,年又上升到万,约占美国人口的1/4。
我国饮用水源污染也非常严重,根据前几年的统计,我国人口中约有60%的人正在饮用不达卫生标准的水,有2亿人的饮用水中大肠杆菌超过标准,3亿人的饮用水中铁含最超过标准,1亿多人的饮用水硬度超过标准,万人的饮用水中氟含量超过标准……
对自来水,人们的第一-印象是既干净清洁又卫生方便。然而,您是否会想到,现在的自来水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干净卫生,在不知不觉中它也早已受到了水污染的侵蚀。
自来水管道所用的钢材中含有铅,夜间自来水停止使用,本来循环的水积存在管道内长达10小时之久,清晨打开水龙头时水中铅的浓度最高,常年喝这种水,身体内铅元素增多,蓄积在骨骼上,就会发生铅中毒,
铅中毒除急性发作危害人体健康外,其慢性中毒症也不可忽视。病人常神经衰弱、头晕、头疼、情绪不稳定、失眠、记忆力减退。铅进入人体后大部分经肾脏排泄,可损伤泌尿系统,还能经乳汁排出,影响婴儿智力发育。
自来水生产过程中消毒方法不当也会造成水污染。目前,世界各国广泛使用的是加氯消毒,氯及其化合物(氧气、溧白粉、漂白精等)作为水消毒剂已有多年的历史,它在控制人类霍乱、伤寒、痢疾等由水引起的肠道传染病流行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在水环境中能与氯起化学反应的有机物也在增加,它们的生成物不下种,这些物质也对人类健康产生巨大影响,有的还是致癌物质。
几个常见的水质参数:
溶解氧(DO):溶解在水中的分子态氧称为水中的溶解氧。水中的溶解氧来自大气和水中化学、生物化学反应生成的分子态氧。水中生物所需的氧气全靠溶解氧来供应,有机污染物的分解和氧化还原反应也依赖溶解氧,所以溶解氧是实现水体自净的首要条件。每升天然水中溶解氧一般为5~10mg,通常每升地面水中溶解氧不允许低于4mg。
生化需氧量(BOD):是指在有溶解氧存在的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化学过程中所需要的溶解氧量。在有溶解氧存在的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一般需要20天以上。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在20℃下,五昼夜的生化需氧量作为指标,称五日生化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指标越高,说明水被有机物污染程度越深。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年7月,我国颁布实施了新的饮用水国家标准。目前,饮用水安全问题依然存在。
材料二:如图1、图2。
(1)从污染物来源分析,我国饮用水安全威胁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关于我国饮用水污染事故的发生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_。(多选)
A.蓄水池防护出现的问题最少B.水源污染是最主要的环节
C.饮用水污染事故发生环节的构成单一D.自来水管网出现的问题不到1/5
E.水源和自来水管网出现的问题超过了70%
(3)分析饮用水污染造成的主要危害。
(4)提出饮用水污染事故的防控措施。
(1)生活污染 工业污染 (2)BDE
(3)主要危害:①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②危害居民身体健康。
(4)防控措施:①水源取水口周围应划定水源保护区;②加强供水体系的日常管理和维护;③建立应对水污染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④加强监督管理和执法;⑤提高公众保护饮用水源的意识。
(1)从材料一污染物类型的构成比例可以看出饮用水安全威胁主要来自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2)据材料二可分析得知B、D、E项正确。(3)饮用水安全直接影响着居民的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4)饮用水污染事故的防控措施应从水源地的保护、供水体系的管理、法制监督、公众的保护意识等角度来分析。
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水体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导致其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到水的利用价值,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下图为浙江省某河流由工业污染导致的水污染程度示意图(从Ⅰ→Ⅱ→Ⅲ→Ⅳ→Ⅴ,水质依次变差,其中Ⅴ级水质最差)。
指出甲到丙河段水污染程度的变化情况及原因,并提出改善河流水质的措施。
该河段水污染程度的变化情况读图即可回答,原因从污染物质的积累、千岛湖湖水的稀释作用方面回答。改善河流水质的措施从加强法制建设,使工业污水达标排放,关闭、搬迁水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方面回答。
变化情况:污染程度先加重后减轻。原因:从甲到乙,河水中废物排放量不断积累,使污染程度加重;从乙到丙,有千岛湖湖水汇入,具有稀释作用,使污染程度减轻。措施:加强法制建设,依法治水;建设污水处理设施,使工业污水达标排放;关闭、搬迁水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
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长江中下游两岸的能源重化工业快速涌现、密集布局,呈现杂乱无序,过度开发之势。这些能源重化工业每天产生的各类工业废水儈排入江,混杂着生活污水及航运潋增带来的船舶污染,使长江遭到了污染,水体富营养化加剧,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污染程度远超自身的水体净化能力和环境承载力。
说明长江水体污染对环境的危害及防治措施。
危害:长江水体污染会导致土壤污染,降低土壤生产力;人食用受污染的食物,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环境,危害流域内生物生存,生物多样性减少;水体污染可能导致水质性缺水。
防治措施: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调整产业结构;推行清洁生产,减少污染物排放;建设污水处理厂,实现达标排放;加强宣传,提供公众环保意识,减少生活污水排放;加强全流域水体综合治理;建立健全环境法规,提高环境管理水平。
本题考查水污染的成因、危害以及治理措施。其危害有直接危害导致水质恶化、水源短缺,水生生物减少,生态破坏;间接危害为:通过水循环进入土壤,生物富集作用进入人体危害人体健康。
结合材料长江污水主要来源为重化工业污水、生活污水、以及航运污染,重化工业污水中含有大量有毒、有害物质,使水质恶化,导致水生生物死亡,生物多样性减少;污水中含有大量营养物质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生生物生长环境受到影响;在生物富集作用下,污染物进入人体从而危害人体健康。治理措施应从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入手,优化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工业生产实行清洁生产,农业实行生态农业,同时建立污水处理装置使污水达标排放;加强环境管理,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等。
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面图1为我国南方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图2为图1中①、②水文站河流实测化学耗氧量COD(mg/L)水质状况曲线图。(注意:COD的数值越大,水体污染越严重)
简析①、②两水文站4-5月实测水质变化的不同特点及原因。
特点:①站水质下降;②站水质有所提高。
原因:①站上游污染源少,该区域4月及以前降水少,补给水源以地下水为主,农田为旱作油菜,农田地面径流污染小;因5月进入雨季和水稻种植期,稻田耕作施肥,农
田地面径流排入河流,故水质下降。②站上游污染源多,该区域在4月及以前为旱季,降水少,河流流量小,河流自净能力弱,故水质差;5月进入雨季,河流流量增加,自净能力增加,水质有所提高。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