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吸虫闻不若见

华支睾吸虫又称肝吸虫,其成虫寄生于人体肝胆管内,可引起华支睾吸虫病,又称肝吸虫病。该病是当今我国地域流行较广的一重要食源性寄生虫病之一。肝吸虫究竟长得是啥模样,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肝吸虫各生长阶段各虫期的样子吧,对照着生活史开始逐一向大家呈现。

肝吸虫生活史示意图

肝吸虫生活史总共有成虫、虫卵、毛蚴、胞蚴、雷蚴、尾蚴、囊蚴及后尾蚴这几个虫期。终宿主为人及肉食哺乳动物(狗、猫等)。

(猫:保佑吃到不含囊蚴的鱼!网络图片)

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类,如豆螺、沼螺、涵螺等。

豆螺标本肉眼观

涵螺标本肉眼观

纹沼螺标本肉眼观第二中间宿主为淡水鱼、虾。淡水鱼肉眼观成虫寄生在人或肉食类哺乳动物的肝胆管。

猫是肝吸虫的保虫宿主,猫喜吃鱼这个特性就把肝吸虫紧密联系在了一起,以下呈现的视频就让大家看看猫肝胆管里挤出的肝吸虫成虫。

从猫肝里挤压出的肝吸虫成虫

成虫产出虫卵,虫卵随胆汁进入消化道,然后再随粪便排出体外。

(显微镜观)

(显微镜下观)虫卵进入水中被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吞食后,在螺的消化道内孵出毛蚴,继续在螺体内发育成为胞蚴,再经胚细胞分裂,形成许多雷蚴和尾蚴,成熟的尾蚴从螺体逸出。(淡水螺体内的肝吸虫雷蚴显微镜下观)

(从螺体内逸出的尾蚴显微镜下观)

(显微镜下观)

尾蚴在水中遇到适宜的第二中间宿主淡水鱼、虾类,则侵入其肌肉等组织,经20~35天,发育成为囊蚴。囊蚴在鱼体内可存活3个月到1年。(显微镜下观)(鱼肉中的肝吸虫囊蚴显微镜下观)

下面是镜观鱼肉中的肝吸虫囊蚴视频

囊蚴被终宿主(人、猫、狗等)吞食后,在消化液的作用下,在十二指肠内破囊而出。一般认为,脱囊后的幼虫循胆汁逆流而行,在几小时内部分幼虫即可到达肝内胆管。有动物实验表明,幼虫可经血管或穿过肠壁到达肝胆管内。

肝吸虫囊蚴其幼虫(后尾蚴或童虫)脱囊而出

囊蚴进入终宿主体内至发育为成虫并在粪中检到虫卵所需时间随宿主种类而异,人约1个月,犬、猫约20~30天,鼠平均21天。人体感染的成虫数量差别较大,曾有多达条成虫的报道。成虫寿命约为20~30年。(肝吸虫成虫肉眼观)最后分享一张肝吸虫美照,这是运用几种染料上色制作出来的虫体标本。提醒大家吃生鱼片有感染肝吸虫风险!!!(.10.12朱红刚相关图影采集制作整理)

嫩江流域齐齐哈尔段野生淡水鱼华支睾吸虫囊蚴感染现状

齐齐哈尔作为嫩江水域的重要区段,江河纵横,盛产大量淡水鱼、虾,适宜华支睾吸虫发育的中间宿主种类繁多,且产量大,水域周围野生渔村内“杀生鱼”被视为招待贵宾佳肴,当地烧烤小型鱼类较为盛行,使人群感染机会大大增高。

大安市月亮湖镇华枝睾吸虫病调查

华枝睾吸虫病属食源性疾病,加强对华枝睾吸虫感染的高度重视,加大宣传力度,认识其危害性,改变饮食习惯是预防华枝睾吸虫感染的关键。

舍命吃"鱼生"

妙极了,吃第一口“鱼生”,竟是那么嫩滑鲜美,无论在口感上或心理上都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这样吃鱼会把虫子吃进肚里!已有万人中招,看看会有你吗?

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总离不开这样一种食材,它就是有吉祥寓意的“鱼肉食品”。鱼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喜爱。

肝吸虫病合并胆道多发性结石和胆汁淤积性肝硬化误诊为布加综合征1例报告()

慢性肝吸虫感染导致肝内小胆管阻塞、胆汁淤积,经过长期反复刺激、炎症,导致临近肝细胞变性、坏死、萎缩,进一步发展为肝硬化,肝脏变形淤胆、体积增大,进而压迫肝内段下腔静脉,导致最初被误诊为布加综合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exichongbing.com/yfxxcb/5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