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寿螺不能瞎吃,搞不好小命没了

  

不久前,一种名字很吉利的螺火爆网络——福寿螺。说起这种“吉利”的螺引起网友注意的原因,却是一位广州女子因为误食福寿螺,导致寄生虫入侵脑部的新闻。六次腰部穿刺、近吊瓶、十几盒打虫药,最后怀孕的该女子还不得不进行了人流。

  

这可是把不少平时喜欢水产小吃尤其是炒螺丝的吃货们吓得够呛

寄生虫?!还是寄生在脑部?!

  

真是鸡皮疙瘩都吓到地上了

  

淡定淡定……

  

今天小编就来说说这福寿螺吃出来的病症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吧。

  

为什么吃福寿螺会生病?

其实,让网友生病的是螺身上所携带的寄生虫。一般情况下,一个福寿螺身上可能有几十条寄生虫,多的时候可能会成百上千条,它们中最主要的一种寄生虫叫广州管圆线虫,其幼虫主要侵犯人体中枢神经系统。

广州管圆线虫病,又名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脊髓膜炎。该病是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因进食了含有广州管圆线虫幼虫的生或半生的螺肉而感染。其幼虫主要侵犯人体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脑膜和脑炎、脊髓膜炎和脊髓炎,可使人致死或致残。总而言之,是一种很凶残的寄生虫。

通过大量研究,人们发现人如果食用了生的或者半生的福寿螺,将有30%可能感染这种寄生虫病。换句话说,只要彻底烹调熟了,食用福寿螺是不会感染寄生虫的,也不会致病了,但是福寿螺本身却很难完全烧熟。

  

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食品安全五要点”中明确指出,指食物中心温度达到70度才算是彻底烧熟了,因为在这个温度下,蛋白质会变性、凝固,寄生虫自然会死掉。

  

然而由于福寿螺螺壳又硬又厚,螺口还有一层硬硬的角质层的盖子,在烧煮时,汤汁很难进入到螺壳内,自然也很难完全烫熟螺肉,同时福寿螺螺壳螺旋形的构造,也不利于热量的传导。虽说咱们吃到的螺壳类水产都有这种特点,但是福寿螺还更加了一条,因为福寿螺的个头通常比较大,比起小个头的螺类,彻底烧熟花费的时间就又要更多了。而且由于福寿螺的肉质还比较老,煮得太长了,肉就不容易咀嚼,口感也会变得比较差,人们可能就不那么爱吃了,这就导致很多餐馆宁可少烧一会儿,为了抱住口感吸引食客而忽视了安全,造成隐患。

除了烧熟煮透,携带寄生虫的福寿螺在处理过程中如果沾染了刀具、案板、容器,也有可能让其他的菜肴也染上寄生虫。

其实,这已经不是第一次有人因为误食福寿螺而感染寄生虫了,早在年底,一名男子在北京蜀国演义酒楼食用凉拌螺肉,后被诊断出患上嗜酸细胞增多性脑膜炎(即广州管圆线虫病),当年一百多位曾在该酒楼食用凉拌螺肉的食客都患上了不同程度的广州管圆线虫病,而这家店的螺肉,原材料正是福寿螺。冒险不值温馨提示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与其冒险食用福寿螺,不如干脆不吃,毕竟冒着身体健康方面的风险去吃一个根本没有多大营养的东西,不值得啊!

如何区分田螺和福寿螺?

1、福寿螺外壳颜色呈黄色,田螺外壳颜色则为青褐色。

2、福寿螺椎尾平而短促,田螺尾巴较尖长。

(左边是田螺,右边是福寿螺)

3、福寿螺螺盖偏扁,田螺螺盖较为圆。

4、福寿螺的肉颜色较浅多为黄色,田螺的肉多为青褐色。

  淡水水产普遍携带寄生虫,都要彻底烹熟!

事实上,不仅仅是福寿螺,一般来讲淡水水产都会携带寄生虫,比如我们传统比较熟悉的钉螺,便是携带血吸虫的重要载体,血吸虫感染后急性、慢性和晚期三期,到达晚期时,严重的,可导致感染者死亡。

同时,急性、慢性和晚期三期,养殖的淡水鲤科鱼类,如草鱼(白鲩,鲩鱼)、青鱼(黑鲩)、鲢鱼、鳙鱼(大头鱼)、鲮鱼、鲤鱼、鳊鱼和鲫鱼等特别重要,都可能是肝吸虫的宿主,生吃淡水鱼类……也许比吃福寿螺感染圆线虫的几率低一些,但是低多少,呵呵,大家还是不要拿自己的身体去“测量”这个概率了。

寄生虫无处不在专家提醒

在自然状态下,蛙、螺、鱼、虾都是寄生虫常见的中间宿主,所以在食用淡水水产的时候,一定要彻底烹熟哦!不然即便不吃福寿螺,也可能吃在其他的水产时感染寄生虫!

  

关爱生命健康

远离寄生虫

做个开心快乐、身体棒棒的吃货!

往期回顾

①大事件!!!国务院审批,联合国助力,全球聚焦!骄傲了,大美秦皇岛…

②中国健康管理“”,你所不知的核心机密…

③秦皇岛,海天协奏生命健康

④国民健身“说明书”发布,总有一款运动适合你

⑤别瞎起哄了!“国人体质适合喝白酒”是胡咧咧……

赞赏

长按







































白癜风原因
怎么治好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exichongbing.com/yfxxcb/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