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胆子
来源产地《中药大辞典》
为苦木科植物鸦胆子的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净枝叶杂质,晒干。
生长在草地、灌木丛中及路旁向阳处。分布福建、广西、云南、台湾、广东等地。主产广东、广西。福建、台湾亦产。
性味功效《中药大辞典》
清热,燥湿,杀虫,解毒。治痢疾,久泻,疟疾,痔疮,疔毒,赘疣,鸡眼。
归经
归大肠、肝经
鸦胆子(《本草纲目拾遗》)苦,寒。归大肠、肝经。
清热解毒,截疟治痢,腐蚀赘疣。
1.用于间日疟或三日疟。本品有抗疟作用常单用装入胶囊或用龙眼肉包裹服。
2.用于热毒血痢,痢下脓血,里急后重等证。本品能清热解毒治痢。如(《幼幼集成》)方治冷积久痢,单用以龙眼肉包裹服。现用于原虫痢有效。
3.用以治疗鸡眼、寻常疣。本品外用能腐蚀赘疣。取鸦胆子仁捣烂涂敷患处,或用鸦胆子油局部涂敷,皆能使赘疣脱落。
每次10?15粒(治疟疾)或10?30粒(治痢)。味极苦,不宜入汤剂,可装胶癱或桂圆肉包裹吞服。外用适量。
现已知本品对胃肠道及肝肾均有损害,不宜多用久服。胃肠出血及肝肾病患者,应忌用或慎用。
太极本草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