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周对四大顶级医学期刊《BMJ》《Lancet》、《新英格兰》、《JAMA》杂志发表的原创性论文的文章的标题进行汇总,形成每一周的十大医学进展(每周10篇左右),这些文章除了是最前沿的医学成果之外,也是国际最权威的医学专家们临床研究设计与统计分析方法的精炼,有时间的朋友们可以下载来看。
1.《新英格兰》间歇性断食有助于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EffectsofIntermittentFastingonHealth,Aging,andDisease
辟谷又叫却谷、却粒、绝谷、去谷、断谷。道教认为,人食五谷杂粮,要在肠中积结成粪,产生秽气,阻碍成仙的道路。为此道士们模仿《庄子·逍遥游》所描写的“不食五谷,吸风饮露”的仙人行径,企求达到不死的目的。
古人也常把辟谷当做一种养生保健法则,《洗髓经》有“食少而服气,乃得享天年”之说,说明辟谷有延年益寿的作用;《史记·留侯传》:“张良性多疾,即导引不食谷。”说的是以导引辟谷作为治疗疾病的方法。凡行辟谷,一是要坚持食气,二是仍得食用谷麦饭食以外的杂食药饵。
辟谷这玩意是信不得,你要天天饿着,减肥是减肥了,但是会出人命的!
但NEJM于12月26日发表综述,通过动物和人类临床研究的结果,阐述了间歇性断食(我称之为短期间断性辟谷)如何影响健康状况,以及如何减缓或逆转衰老和疾病进程。
这里当然不是说要一个星期、一个月不吃饭的辟谷,是间歇性断食!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说,大部分器官系统对于间歇性断食产生的反应使机体能够耐受或克服挑战,然后恢复稳态。反复经历断食期会产生持久的适应性反应,从而对之后的挑战具有抵抗力。
采用间歇性断食方案喂食的动物表现出全身和脑部细胞功能改善,而且对各种可能有害的刺激(包括涉及代谢、氧化、离子、创伤和蛋白毒性应激的刺激)具有强大抵抗力。在人类中,间歇性断食改善了肥胖、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高血压和炎症。间歇性断食产生的健康益处似乎超过了单纯归因于减少热量摄入的益处。
在一项试验中,16名健康参与者被分配采用22日的隔日断食方案,他们的体重与初始体重相比减轻了2.5%,脂肪量减少了4%,空腹胰岛素水平降低了57%。
在另外两项试验中,超重女性(每项试验约名女性)被分配采用5∶2间歇性断食方案(每周断食2日)或每日热量摄入减少25%的方案。两组女性在6个月期间的体重下降幅度相同,但5∶2间歇性断食组女性的胰岛素敏感性有较大幅提高,腰围有较大幅减小。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列举了间歇性断食对一些常见疾病的的控制:
肥胖和糖尿病:
一项多中心研究表明,每日限制热量摄入改善了非肥胖人群的许多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最近的两项研究表明,每日限制热量摄入或4∶3间歇性断食(每周3次,每次断食24小时)可逆转糖尿病前期或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
心血管病
有研究表明,在2年期间,每日热量摄入减少12%可改善非肥胖人群的许多心血管危险因素。另一项研究指出,在正常体重和超重成人中,隔日断食可有效减轻体重减重和保护心脏。心血管健康指标的改善通常在隔日断食开始后2~4周内显现出来,但在恢复正常饮食后的数周内消失。癌症在前列腺癌患者中对每日限制热量摄入开展的试验表明依从性极好(95%)且无不良事件。几项纳入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病例研究提示,间歇性断食可抑制肿瘤生长和延长生存期。哮喘、多发性硬化症和关节炎在一项研究中,坚持隔日断食方案的患者在限制热量摄入之日表现出血清酮体水平升高,并且2个月期间体重减轻,与此同时哮喘症状减轻,气道阻力减小。症状的减轻与血清炎症和氧化应激标志物水平的显著降低相关。
多发性硬化症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典型特征是中枢神经系统的轴突脱髓鞘和神经元变性。近期的两项先导性研究表明,坚持间歇性断食方案的多发性硬化症患者在短短2个月内即减轻了症状。但我这里再次强调,不是辟谷有利,而是间歇性断食有助于疾病的控制。换言之,不是不吃饭,是要少吃饭,少摄入能量,但请别饿死!
2.《新英格兰》早期高剂量维生素D3治疗危重病、维生素D缺乏患者无异于安慰剂
EarlyHigh-DoseVitaminD3forCriticallyIll,VitaminD–DeficientPatients
维生素D缺乏是危重病患者发病和死亡的一类常见、潜在的可逆因素。但急性危重病补充维生素D的潜在益处仍需进一步研究。研究组进行了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3期试验,对高死亡风险的危重病、维生素D缺乏患者补充维生素D3。经测试检验,共招募了名基础维生素D缺乏的患者,进入重症监护病房后12小时内随机分组,分别接受单次肠内注射54万IU维生素D3或相匹配的安慰剂。治疗3天后,维生素D组的25-羟基维生素D的平均水平为46.9±23.2ng/ml,安慰剂组为11.4±5.6ng/ml。维生素D组的90天死亡率为23.5%,安慰剂组为20.6%。两组间的其他临床观察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
总之,早期采用大剂量维生素D3治疗危重病、维生素D缺乏的患者,90天死亡率或其他非致命性结局均不优于安慰剂。
3.《JAMA》10年间亚特兰大市艾滋病毒感染者的侵袭性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感染分析
InvasiveNontypeableHaemophilusinfluenzaeInfectionAmongAdultsWithHIVinMetropolitanAtlanta,Georgia,-
成人中侵袭性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NTHi)感染通常与细菌性肺炎有关。不可分型流感病毒的基因多样性和感染集群很罕见。为了评估-年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男同性恋HIV感染者中侵袭性NTHi感染的增长情况,年1月1日至年12月31日,研究组采用队列亚研究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对成人侵袭性NTHi感染进行监测。
共有例成人患侵袭性NTHi感染,中位年龄为66岁,男性占52%,黑人占38%,HIV感染者60例。-年HIV感染者的侵袭性NTHi感染率为每10万人41.7例,明显高于-年的HIV感染者(每10万人9.6例)和-年的非HIV感染者(每10万人1.1例)。-年18-55岁患有侵袭性NTHi感染的例成人中,HIV感染者为31人,与-年间未感染HIV的成人相比,这些HIV感染者中男性、黑人、患有化脓性关节炎的比率较高。对这例NTHi感染者中的例取样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确定了2个基因不同的克隆群,其中C1有24例,C2有23例。
全基因组测序证实了这两个NTHi感染的克隆谱系,并显示所有的C1分离株携带IS,即一种与流感病毒包膜基因相关的插入序列。-年间的HIV感染者患C1或C2侵袭性NTHi感染的发病率为90%,显著高于-年的HIV感染者(42%)和-年的非HIV感染者(8%)。在C1或C2侵袭性NTHi感染者中,HIV感染者有38例,中位年龄为34.5岁,均为男性黑人,82%为同性恋。其中32人居住在亚特兰大市的两个县,与未感染C1或C2侵袭性NTHi者相比,这32人呈现明显的地区聚集性。
总之,在亚特兰大的HIV感染者中,与-年相比,-年间侵袭性NTHi感染的发病率显著增加。研究组鉴定出两个独特且与遗传相关的克隆菌株,该菌株与同区居住的黑人男同性恋中感染性关节炎密切相关。
4.《新英格兰》小剂量秋水仙碱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与安全性
EfficacyandSafetyofLow-DoseColchicineafterMyocardialInfarction
秋水仙碱是一种口服、有效的抗炎药,可用于治疗痛风和心包炎。研究组招募了名心肌梗死30天内的患者,进行了一项随机、双盲试验。将这些患者随机分组,其中例接受小剂量秋水仙碱治疗,例接受安慰剂治疗。平均随访22.6个月后,秋水仙碱组中有5.5%的患者发生缺血性心血管事件,安慰剂组为7.1%,差异显著。与安慰剂组相比,秋水仙碱组中心血管原因死亡的风险比为0.84,心脏骤停紧急复苏为0.83,心肌梗死为0.91,中风为0.26,心绞痛紧急住院行冠脉血运重建术为0.50。秋水仙碱组中腹泻和肺炎的发病率分别为9.7%和0.9%,而安慰剂组则分别为8.9%和0.4%。
综上,在近期发生心肌梗死的患者中,每日0.5mg秋水仙碱与安慰剂相比,可显著降低缺血性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5.《新英格兰》卡巴他赛用于治疗耐药性前列腺癌
CabazitaxelversusAbirateroneorEnzalutamideinMetastaticProstateCancer
近日,研究招募先前接受过多西他奇和雄激素信号靶向抑制剂(阿比特龙或恩杂鲁胺)的前列腺癌患者,在强的松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基础上,随机接受卡巴他赛(每3周静脉注射25毫克/平方米体表面积)或另一种雄激素信号-靶向抑制剂(每日0毫克阿比特龙或者每日毫克恩杂鲁胺)。
名患者参与研究,中位随访9.2个月。在卡巴他赛组的例患者中,有95例(73.6%)报告了影像学进展或死亡,而接受雄激素信号靶向抑制剂治疗的例患者中有人(80.2%)报告了影像学进展或死亡(危险比为0.54)。影像学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卡巴他赛组为8.0个月,雄激素靶向抑制剂组为3.7个月。卡巴他赛组中位生存期为13.6个月,雄激素信号靶向抑制剂组为11.0个月(死亡率危险比为0.64)。卡巴他赛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4.4个月,雄激素靶向抑制剂为2.7个月(进展或死亡危险比0.52)。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反应率分别为35.7%和13.5%,肿瘤反应分别为36.5%和11.5%。组间三级或更高级别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不显著。
研究认为,与阿比特龙或恩杂鲁胺等雄激素信号抑制剂相比,卡巴他赛可显著改善转移性去势耐药性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结果。
6.《新英格兰》-年血吸虫根除计划效果评估
Schistosomiasis—AssessingProgresstowardtheandGlobalGoals
近日,研究人员就9个国家血吸虫病防治项目(8个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和也门)多年横断面数据进行考察。根据血吸虫种类(曼氏血吸虫或埃及血吸虫)、治疗轮数、总体流行率和严重感染率对数据进行分析。疾病控制定义为严重感染率低于5%,消除定义为严重患病率小于1%。严重感染定义为每克粪便中至少有个曼氏虫卵,或每10毫升尿液中至少有50个埃及血吸虫卵。除尼日尔之外,其他国家都通过两轮或更少的治疗达到了疾病控制目标,这比世卫组织现行标准(5至10年)的预测要早。与基线时具有中高流行性的地区相比,低流行性地区的项目更有可能达到疾病控制或疾病消除的目标,虽然仅实现了埃及血吸虫消除目标(布基纳法索、布隆迪和卢旺达分三轮治疗)。不同国家间在总体流行率和重度感染的差异显著,难以使用同个标准评判疾病的控制或消除。
研究表明,密切监控和评估各国血吸虫病控制方案的效果并做出针对性的调整,是早日实现血吸虫根除的必要手段。
7.《JAMA》美国西班牙裔和亚裔人群糖尿病发病率研究
PrevalenceofDiabetesbyRaceandEthnicityintheUnitedStates,-
为了评估美国20岁及以上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的种族/民族差异,研究组对-年间美国国家健康和营养检查调查中代表非机构化的美国居民人口的横断面样本进行了分析。此前已确诊的糖尿病依据先前诊断,新诊断的糖尿病定义为糖化血红蛋白6.5%及以上,空腹血糖mg/dL及以上,或餐后2小时血糖mg/dL及以上。总糖尿病包括此前已确诊和新诊断的糖尿病。
研究组共分析了名美国成年人,平均年龄为47.5岁,52%为女性,名(65%)为非西班牙裔白人,名(11%)为非西班牙裔黑人,名(15%)为西班牙裔,名(6%)为非西班牙裔亚洲人,名(3%)为非西班牙裔其他人。共有人此前已确诊糖尿病,人新诊断糖尿病。对年龄和性别进行校正后,非西班牙裔白人的总糖尿病患病率为12.1%,非西班牙裔黑人为20.4%,西班牙裔为22.1%,非西班牙裔亚洲人为19.1%。在西班牙裔成年人中,墨西哥人的总糖尿病患病率为24.6%,波多黎各为21.7%,古巴/多米尼加为20.5%,中美洲为19.3%,南美亚组为12.3%。在非西班牙裔亚洲成年人中,东亚的总糖尿病患病率为14.0%,南亚为23.3%,东南亚亚组为22.4%。非西班牙裔白人中新诊断的糖尿病患病率为3.9%,非西班牙裔黑人为5.2%,西班牙裔为7.5%,非西班牙裔亚洲人为7.5%。
总之,在-年间进行的这项针对美国成年人的具有全国代表性的调查中,糖尿病和先前未确诊糖尿病的患病率在不同种族/民族以及西班牙裔和非西班牙裔亚组均有所不同。
本周部分文字来自于网络,若有不合适,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