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
湖北武汉的李婆婆趟水出门买菜
没想到回家没多久
就发现腿变得又黑又粗
“腿变得红肿,身上还起了肿包,之后身体开始发冷。”李婆婆说。
家人赶医院。医生检查后发现,李婆婆这"大象腿"是由于"丹毒"发作造成的。
医院创面修复与周围血管科主任谢沛霖:
脚部可以明显看到有真菌感染。因为初期阶段像一片丹砂一样,所以称为丹毒。现在我们已经明确诊断,它就是一种细菌进入到淋巴管引起的急性淋巴管发炎。
因为暴雨过后的积水里存有大量病菌,人体下肢长时间浸泡在混浊的水中,皮肤受到损伤后极易被多种病原微生物侵袭。
医院创面修复与周围血管科主任谢沛霖:
真菌的感染导致有些皮肤破溃,细菌通过污水钻入皮肤进入淋巴系统,导致慢性疾病的急性大发作。
医院皮肤科主任陈柳青提醒,如果出现腿部浸泡渍水的情况,要尽快回去冲洗,冲洗完一定要把脚趾缝擦干,保持局部干燥。如果本来就有足癣的病人,最好是要用一些抗生素加上抗真菌的药膏。
目前正值长江汛期
除了要避免趟水引发丹毒
也要提防一种病!
今天,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出重要提醒:长江汛期千万不要忘记预防血吸虫病!
据了解,“湖区五省”(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和江苏省)是我国血吸虫病防制重点地区,水位的上涨也给了潜伏在江河中的血吸虫可乘之机。人一旦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体(疫水)就很有可能感染血吸虫病,严重危害健康。
血吸虫病感染风险
血吸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南京市一直积极开展血吸虫病防治,认真开展健康教育、查灭江滩钉螺,近几年未发生本地感染的血吸虫病人。但由于野生动物传染源和钉螺难以彻底清除,加之长江上游一些血吸虫病重点防制地区的影响,我市沿江地区感染血吸虫病的风险依然存在。
血吸虫病感染方式
血吸虫尾蚴主要是经皮肤侵入人畜体内,感染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生产性接触疫水,如抗洪抢险、捕鱼捞虾等涉水作业;
二是生活性接触疫水,如在有感染性钉螺的地方游泳戏水、淘米洗菜、洗衣物及饮用疫水等。血吸虫病是因人接触疫水而感染的。因此,在生产和生活中避免或减少接触疫水是预防血吸虫病最有效的办法。
如何预防血吸虫感染呢?
1、小伙伴们去江边休闲游玩不要接触江水,特别是设有血防警示标牌、警示器的地段。大家看到这些标牌时尤其要小心哦!千万不能在此处洗手洗脚、游泳戏水、钓鱼哦!
2、因抗洪抢险等特殊原因需接触江水的人员,可采取一些防护措施,如穿戴防水手套、胶靴等防护用具、涂擦防护药剂等。这些措施可以极大的降低血吸虫感染的几率哦。
3、万一接触了江水也不要过分担心,可在接触后1个月左右到沿江地区医疗机构做血吸虫病检测,确定是否受到感染。如感染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特效药吡喹酮可很快杀虫。
再次提醒:为了您的健康,不要接触江水。
如接触江水后一个月左右有发热、腹痛、腹泻、肝脾肿大等症状,医院进行血吸虫病检查,尽早明确诊断,规范治疗,减轻危害。如接触江水后一个月左右没有明显症状的,也可到沿江地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血吸虫病筛查。早期诊断并按医嘱服药可以治愈血吸虫病,治愈后不要再接触疫水,避免再次感染。如有血吸虫病相关问题可向当地疾控中心咨询。
详细报道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