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吸虫病的危害
立夏过后天气渐热,有的小伙伴因农事需要必须接触溪水河水,有的小伙伴们则喜欢周未去野外去闲玩,因生产生活原因要接触水源的小伙伴们,血吸虫病知识有必要认真了解。
血吸虫的中间寄主钉螺
据血防站工作人员介绍,钉螺是血吸虫的寄主,钉螺具有随水漂移生长的特点,虽然咱县每年都开展药物灭螺,但因为防治因素非常复杂,部分疫区钉螺还是难以彻底清除。特别是近期,随着气温升高,钉螺体内的血吸虫尾蚴就会入水,形成疫水,此时接触此处溪水就可能会感染血吸虫病。
考眼力,数数图里有几只钉螺?
人在接触疫水后不久甚至几秒内,血吸虫尾蚴就会钻进皮肤,接触处的皮肤就会出现丘疹、瘙痒、无痛,数小时至2-3天消失。血吸虫病潜伏期一般在40天左右,发病时主要表现为发热、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消瘦、乏力等症状。
疫区的警示语
小伙伴们到水边游玩时要注意观察血防部门的警示标识,不要到有钉螺的地方进行生产生活活动,以免接触疫水;确实需到疫区的,要做好血吸虫感染防护。
灭螺现场
工作人员指导经凝血清学查病血清为阳性的群众服用吡喹酮
去年,县血防站对历史有螺的4个乡镇42个行政村开展螺情普查工作,共调查面积万平米,查出有螺面积近万平米;对有螺面积实施了3次灭螺,年内共开展反复药物灭螺累计面积达余万平米,引进对鱼无毒性的新型灭螺药物,实现了鱼塘周边环境全覆盖灭螺;年内共开展人群间凝血清学查病人次,阳性人(疑似血吸虫病者),给全部血检阳性人员给予了吡喹酮预防服药。
我县历史上的血吸虫病人
参考资料:
血吸虫病是由裂体吸虫属血吸虫引起的一种慢性寄生虫病,主要流行于亚、非、拉美的73个国家,患病人数约2亿。
传染源:血吸虫患者的粪便中含有活卵,为本病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皮肤,黏膜与疫水接触受染。
易感性:人与脊椎动物对血吸虫普遍易感。
临床表现
1.侵袭期,患者可有咳嗽、胸痛、偶见痰中带血丝等。
2.急性期,主要表现为发热、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消瘦、乏力等症状。
3.慢性期,如急性期未曾发现,未治疗或治疗不彻底,逐渐发展成慢性。本期一般可持续10~20年。
4.晚期,病人极度消瘦,出现腹水、巨脾,腹壁静脉怒张等晚期严重症状。
如何预防:
1.不在有钉螺分布的湖水、河塘、水渠里游泳、戏水。
2.因生产生活不可避免接触疫水者,可在接触疫水前涂抹防护油膏,预防血吸虫感染。
3.接触疫水后,要及时到当地血防部门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早期治疗。
文/鲁发光
图/血防站
资料来源:部分源于百度百科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