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4秒就有一人死于相关疾病吸烟不如熄

今天(5月31日),第36个世界无烟日。

今年“世界卫生组织无烟日”主题是:“种植粮食,而非烟草”(Growfood,nottobacco)。

中国活动的主题是:“无烟,为成长护航!”

吸烟不仅危害吸烟者本人的健康,还会产生二手烟、三手烟,严重污染环境。世界卫生组织将“吸烟称为人类‘第五种威胁’(前四种是战争、饥荒、瘟疫、污染)”。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因吸烟及二手烟暴露死亡的人数达万,每4秒就有1人死于吸烟相关疾病。其中超过万人死于直接吸烟,万非吸烟者因接触二手烟而死亡。

下图为一根香烟的主要成分。

图片来源:澎湃新闻

01

吸烟成瘾

一支香烟含有多种化学物质、43种致癌物质,还有尼古丁、一氧化碳、焦油等。

烟草燃烧时所产生的烟雾含有0多种化合物,是一种复杂混合物,其中气体占95%,如一氧化碳、氢化氰、挥发性亚硝胺等,颗粒物占5%,包括半挥发物及非挥发物,如烟焦油、尼古丁等。

这些化合物绝大多数对人体有害,其中至少有69种为已知的致癌物,如多环芳烃、亚硝胺等。

而尼古丁是引起成瘾的物质。吸烟成瘾(又称烟草依赖)作为一种慢性病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国际疾病分类(ICD-10),编码为F17.2。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

02

二手烟危害更大

二手烟指从卷烟或其他烟草制品燃烧端散发的烟雾,且通常与吸烟者散发的烟雾混杂在一起。二手烟已被美国环保署和国际癌症研究署确定为A类致癌物质。

与吸烟者本人吸入的烟雾相比,二手烟的许多致癌和有毒化学物质的浓度更高。焦油含量比吸烟者吸入的热烟雾中的多1倍,苯并芘多2倍,一氧化碳多4倍。

二手烟暴露并没有所谓的“安全水平”,短时间暴露于二手烟之中也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危害。据估计,这种暴露可导致37.9万人死于缺血性心脏病,16.5万人死于下呼吸道感染,3.69万人死于哮喘,2.14万人死于肺癌。

不吸烟者暴露于二手烟,同样会增加吸烟相关疾病的发病风险。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03

三手烟含11种高度致癌物

三手烟是吸烟者“吞云吐雾”后残留在衣服、墙壁、地毯、家具,甚至头发和皮肤等表面的烟草残留物。吸烟者留下的烟草残留物往往会与空气中其他常见的污染物继续发生反应,逐步形成11种高度致癌物。

加州大学伯克利实验室发现三手烟中的有毒物质会损伤人体细胞DNA,使其更易癌变。该实验室曾将幼年小白鼠短暂暴露在三手烟环境中,小鼠成年后肺癌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显著升高。

04

电子烟也是“烟”

此外,电子烟同样有害。

使用电子烟会增加罹患心脏病和肺病的风险,电子烟中的尼古丁是一种高度成瘾药物,可能会损害正在发育的儿童的大脑,并诱导儿童使用卷烟。

图片来源:新浪新闻

05

吸烟杀人是个缓慢的过程

有研究显示,吸烟与56种疾病发生的风险增加有关。在疾病的发病风险中,恶性肿瘤风险升高34%;呼吸系统疾病风险升高18%;循环系统疾病风险升高10%;传染病和寄生虫病风险升高7%;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风险升高14%;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风险升高5%。

三手烟也就是“烟草残留物”,其有毒成分包括氢氰酸、丁烷、甲苯、砷、铅、一氧化碳等10余种。三手烟在室内停留的时间相当长,卷烟熄灭后6小时它们依然存在,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累积。

烟草对人的影响有滞后效应,有时甚至延迟10-30年。随着年龄的增加,体内各个器官功能逐渐下降,烟草带来的危害也逐渐显露。

及早戒烟可以弥补受损的健康。在重大疾病发作前戒烟的人群,戒烟后10年左右其患病或死亡的风险基本接近从不吸烟者的水平。

图片来源网络(左:吸烟者的肺右:正常人的肺)

06

种植粮食,而非烟草

很多人不知道,种植烟草的过程也会产生健康危害。全球有多达1/4的烟农因为种植烟草而尼古丁中毒,并患上烟草萎黄病。

这是由处理烟叶时皮肤吸收尼古丁引起的一种疾病,症状包括恶心、呕吐、头晕、腹痛、呼吸困难等。

此外,因为接触烟草粉尘和其他化学杀虫剂,烟农每天可能就会吸收相当于50支卷烟的尼古丁;有害物质也会附着在他们身上、衣服和鞋子上,被带回家,对其家人、特别是孩子产生健康影响。

种植烟草还危害着全球生态,并加剧气候变化。种植烟草作物需要通过砍伐树木和清空土地来换取种植空间;每生产约支卷烟,就要砍倒一棵树。

已有约5%的森林因种植烟草而被砍伐,进而加剧了二氧化碳排放和气候变化,并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而这些用于烟草种植的土地,本可以用来种植更可持续的农作物,并缓解严峻的粮食安全问题。

图片来源:世界卫生组织

因此,在世界无烟日提倡大家

“吸烟不如熄烟”,

“早戒比晚戒好,戒比不戒好”。

世界卫生组织、澎湃新闻、中国健康、参考消息

王悦彤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exichongbing.com/xxcbzl/12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