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选题)老李和小李是父子俩。老李除小李外还有一个哥哥李立,再无其他亲属。小李17岁,除老李外也无其他亲属。某日,父子二人外出,不幸遭遇车祸去世,无法判定二人具体的死亡时间。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老李是长辈,故推定老李先死亡
B.假如老李和李立是养兄弟关系,则李立无法继承老李的遗产
C.老李和小李虽同时遭遇车祸,但推定小李先死亡
D.老李去世后,李立可以继承老李租的小汽车的所有权
↓↓↓
↓↓↓
正确答案:C第一步,本题考查继承知识。
第二步,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一条,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相互有继承关系的数人在同一事件中死亡,难以确定死亡时间的,推定没有其他继承人的人先死亡。都有其他继承人,辈份不同的,推定长辈先死亡;辈份相同的,推定同时死亡,相互不发生继承。老李和小李相互有继承关系,无法确定死亡时间,而老李还有其哥哥作为继承人,而小李无其他继承人,故推定小李先死亡。故A项错误,C项正确。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B项: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七条,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一)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二)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本编所称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本编所称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本编所称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故即便老李和李立是养兄弟关系,则李立也可以作为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老李的遗产。B项错误。
D项: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二条,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根据其性质不得继承的遗产,不得继承。老李租的小汽车,老李不享有所有权,故李立无法继承该汽车的所有权。D项错误。
2、(单选题)中国古代用天干和地支来表示年、月、时的次序,北京时间23时至01时,在古代指的是()。
A.丑时
B.子时
C.申时
D.亥时
↓↓↓
↓↓↓
正确答案:B本题属于文化常识题目。干支纪时法是把1天分为12个时辰,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两个小时,从晚上23点正开始,主要按照地支顺序进行标志。十二地支的顺序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由此可知,23时至01时被称为子时。故B项正确,当选;A项,丑时,是指1时至3时。不符合题意,故错误,排除;C项,申时,是指15时至17时。不符合题意,故错误,排除;D项,亥时,是指21时至23时。不符合题意,故错误,排除。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拓展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源自中国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简化后的天干地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两者按固定的顺序相互配合,组成了干支纪元法。天干地支的发明影响深远,至今依旧在使用天干地支,用于历法、术数、计算、命名等各方面。干支纪时,就是用60组各不相同的天干地支按照既定方式标记时间的纪时方法。它是干支历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定方式为把1天分为12个时辰,从晚上23点正开始,从甲子这个干支开始标注第一个时辰,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两个小时,之后每两个小时接着顺序标注,60组干支不断循环往复。由于地支只有12个,所以是固定不变的,古时人们说时辰的时候,只说地支就可以了,比如:子时。
3、(单选题)纵横家是战国时以从事政治外交活动为主的一派,是诸子百家之一,其创始人是()。
A.老子
B.孔子
C.庄子
D.鬼谷子
↓↓↓
↓↓↓
正确答案:D本题属于中国历史题目。凭辩才进行政治活动者的被称为纵横家,设第划谋多以国家政治需要出发。其创始人是鬼谷子。鬼谷子,是战国著名谋略家、道家代表人物、兵法集大成者,代表作为《鬼谷子》。故D项正确,当选;A项,老子,是春秋时代思想家、哲学家,著有《道德经》一书,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不符合题意,故错误,排除;B项,孔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开创儒学。不符合题意,故错误,排除;C项,庄子,是战国中期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著有《庄子》。不符合题意,故错误,排除。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4、(单选题)下列成语及其反映的生物知识,对应不正确的是()。
A.望梅止渴——生物的非条件反射
B.优胜劣汰——自然选择
C.飞蛾扑火——昆虫的趋光性
D.毛骨悚然——交感神经兴奋,皮肤立毛肌收缩,骨骼肌不由自主地颤栗
↓↓↓
↓↓↓
正确答案:A本题属于生物医学题目。A项,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比如膝跳反射、眨眼反射;而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梅子很酸,吃起来让人口水直流,这种反射活动是与生俱来的,属于非条件反射。但多次吃过梅子的人,当他看到梅子、甚至想到梅子的时候,就会流口水,就是条件反射。由此可知,选项中,望梅止渴,即人想到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属于生物的条件反射。故错误,当选;B项,优胜劣汰是指生物在生存竞争中适应力强的保存下来,适应力差的被淘汰,体现了自然选择,这是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故正确,排除;C项,生物趋光性是一种生物对光靠近或远离的习性,也是生物应激性的一种,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飞蛾属于夜行性昆虫,其趋光性非常明显,会不断接近光源,最终丧命于火,即飞蛾扑火。故正确,排除;D项,毛骨悚然,即汗毛竖起,脊梁骨发冷。形容十分恐惧。交感神经是植物性神经的一部分,当机体处于紧张活动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起着主要作用。此时,交感神经兴奋,皮肤立毛肌收缩,骨骼肌不由自主地颤栗。故正确,排除。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
5、(单选题)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的《文选》,代表了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
B.《孔乙己》描写了科举考试失意者的命运。作者对孔乙己的穷困潦倒和因窃书而被赶出鲁镇的悲惨遭遇,寄予了同情
C.杜甫的《蜀相》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都是咏史抒怀诗词的代表作,前者借诸葛亮言志,后者托周瑜抒怀
D.司马迁的《史记》开纪传体史书的先河,我们熟悉的《鸿门宴》和《项羽之死》均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
↓↓↓
正确答案:B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孔乙己因窃书被赶出主家并未“被赶出鲁镇”,且作者通过孔乙己一生的悲剧揭露了为封建科举制度所残害的读书人的病苦,是一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的战斗檄文;从民众这一方面看,小说表现了鲁迅鞭挞国民劣根性的一贯主题。因而B项表述有误。故选B。
6、(单选题)公务员辞去公职或者退休的,原系领导成员、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在离职三年内,其他公务员在离职两年内,不得:
①到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任职
②到亲戚开办的企业任职
③从事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营利性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
↓↓↓
正确答案:B第一步,本题考查公务员法知识。第二步,根据《公务员法》第一百零七条,公务员辞去公职或者退休的,原系领导成员、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在离职三年内,其他公务员在离职两年内,不得到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任职,不得从事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营利性活动。公务员辞去公职或者退休后有违反前款规定行为的,由其原所在机关的同级公务员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县级以上市场监管部门没收该人员从业期间的违法所得,责令接收单位将该人员予以清退,并根据情节轻重,对接收单位处以被处罚人员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因此,选择B选项。
7、(单选题)在过去,立遗嘱仿佛是临终之人的“专权”。但年《中华遗嘱库白皮书》显示,人们的生死观愈发走向理性,特别是年轻人,并不认为提前处理身后事会沾染晦气,“00后开始立遗嘱”等话题冲上了热搜。根据我国《民法典》,以下当事人所立的遗嘱有效的是:
A.78岁身体健朗的周老太所立的遗嘱
B.17周岁的高中生赵某所立的遗嘱
C.张某受胁迫所立的遗嘱
D.李某受欺诈所立的遗嘱
↓↓↓
↓↓↓
正确答案:A第一步,本题考查继承知识。
第二步,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四十三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无效。遗嘱必须表示遗嘱人的真实意思,受欺诈、胁迫所立的遗嘱无效。伪造的遗嘱无效。遗嘱被篡改的,篡改的内容无效。78岁身体健朗的周老太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所立遗嘱有效。故A项正确,当选。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B项: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四十三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无效。根据《民法典》第十九条,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故17周岁的高中生赵某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所立的遗嘱无效。故排除。
D项: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四十三条,遗嘱必须表示遗嘱人的真实意思,受欺诈、胁迫所立的遗嘱无效。故C项张某受胁迫所立的遗嘱与D项李某受欺诈所立的遗嘱无效。故排除。
8、(单选题)下列哪一情形不是《民法典》新增或者更改的相关规定:
A.遗失物自发布招领公告之日起一年内无人认领的,归国家所有
B.被继承人的兄弟姐妹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兄弟姐妹的子女代位继承
C.违背他人意愿,以言语、文字、图像、肢体行为等方式对他人实施性骚扰的,受害人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
D.因胁迫结婚的,受胁迫的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
↓↓↓
↓↓↓
正确答案:D第一步,本题考查民法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根据《婚姻法》第十一条,因胁迫结婚的,受胁迫的一方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或人民法院请求撤销该婚姻。《民法典》第一千零五十二条,因胁迫结婚的,受胁迫的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婚姻。该内容没有更改。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A项:《物权法》第一百一十三条,遗失物自发布招领公告之日起六个月内无人认领的,归国家所有。更改为《民法典》第三百一十八条,遗失物自发布招领公告之日起一年内无人认领的,归国家所有。A项不符合题意。
B项:《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八条,新增“被继承人的兄弟姐妹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兄弟姐妹的子女代位继承”。B项不符合题意。
C项:《民法典》新增“性骚扰”认定标准,规定机关、企业、学校等单位防止和制止性骚扰的义务。即《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条,违背他人意愿,以言语、文字、图像、肢体行为等方式对他人实施性骚扰的,受害人有权依法请求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机关、企业、学校等单位应当采取合理的预防、受理投诉、调查处置等措施,防止和制止利用职权、从属关系等实施性骚扰。C项不符合题意。
9、(单选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雾霾是一种灾害性的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近地面层
B.天文大潮是太阳和月亮的引潮合力的最大时期之潮
C.浒苔生成主要跟氯量有关
D.钱塘江大潮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
↓↓↓
↓↓↓
正确答案:C第一步,本题考查自然地理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浒苔生成主要跟氨氮量有关。近年来,黄海中南部沿海由于经济发展和滩涂海水养殖的大规模进行,海水中氨氮量增加,造成海水富营养化,形成了大面积的漂浮浒苔,绿潮灾害频频暴发。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B项:天文大潮是指太阳和月亮的引潮合力的最大时期之潮。月球虽比太阳质量小,但引潮力却比太阳高约2.17倍。每当月球移动到和太阳在一条直线上,两个天体的引潮力就会作用于同一方向,海水的涨落必然增大。而由于海洋的滞后作用,海潮的天文大潮一般在朔日和望日之后一天半左右,即农历的初二、初三和十七、十八日左右。B项正确。
10、(单选题)历史上,东南地区是霍乱、鼠疫、天花、疟疾、血吸虫病等疾病的多发地区。新中国成立初期,通过组织建设、宣传教育、普及服药、卫生扫除等多方面措施,基本控制了疫情。这反映了建国初期:
A.地域发展差异缩小
B.公共卫生体系的完善
C.国家治理效能显着
D.东部开发初见成效
↓↓↓
↓↓↓
正确答案:C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国历史知识。
第二步,材料中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东南地区通过组织建设、宣传教育、普及服药、卫生扫除等多方面措施,基本控制了霍乱、鼠疫、天花等疫情。说明新中国成立后在东南地区建立了比较齐全的卫生防疫制度,疫情得到基本控制,说明国家治理效能显着。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A项:材料中并未体现地域发展差异,干扰项,A项不当选。
B项:公共卫生体系包含多方面内容,题干中只是提及我国东南地区控制疾病的多种措施的一方面,干扰项,B项不当选。
D项:材料中并未体现东部开发,干扰项,D项不当选。
11、(单选题)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说法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六书”是指汉字的造字方法,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前四种指的是文字的使用方式,后两种指的是文字的形体结构
B.“八卦”是指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分别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
C.律诗按顺序可分四联:首联、颈联、颔联、尾联,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一句属于颈联
D.古代诗歌按内容分类,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物诗、悼亡诗等,《木兰诗》是一首抒情诗
↓↓↓
↓↓↓
正确答案:B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第二步,“八卦”是指乾、坤、震、巽、坎、离、艮、兑,每一卦形代表一定的事物。乾代表天,坤代表地,震代表雷,巽代表风,坎代表水,离代表火,艮代表山,兑代表泽。B项正确。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A项:“六书”是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古文字构成规则的概括和归纳,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法,转注、假借指的是后来衍生发展的文字的使用方式。A项错误。
C项:律诗分为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颔联指诗的三四句,杜甫的《登高》全诗为: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属于颔联。C项错误。
D项:《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是一首长篇叙事诗。D项错误。
12、(单选题)古时用十二地支来表示十二个时辰,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子时—黎明
B.辰时—日出
C.卯时—夜半
D.戌时—黄昏
↓↓↓
↓↓↓
正确答案:D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第二步,戌时(19时至21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23时至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1时至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寅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3时至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5时至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7时至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9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11时至13时)。
未时,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13时至15时)。
申时,晡时,又名日铺、夕食等。(15时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17时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21时至23时)。
13、(单选题)上行文签发人标准应标注于:
A.文章左上角
B.文章右上角
C.发文机关下方居中
D.发文机关下面右侧
↓↓↓
↓↓↓
正确答案:D第一步,本题考查公文格式知识。
第二步,根据《党政机关公文格式》7.2.6,签发人由“签发人”三字加全角冒号和签发人姓名组成,居右空一字,编排在发文机关标志下空二行位置。“签发人”三字用3号仿宋体字,签发人姓名用3号楷体字。如有多个签发人,签发人姓名按照发文机关的排列顺序从左到右、自上而下依次均匀编排,一般每行排两个姓名,回行时与上一行第一个签发人姓名对齐。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根据《党政机关公文格式》7.2.5,发文字号编排在发文机关标志下空二行位置,居中排布。年份、发文顺序号用阿拉伯数字标注;年份应标全称,用六角括号“〔〕”括入;发文顺序号不加“第”字,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1),在阿拉伯数字后加“号”字。
14、(单选题)下列关于医药常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临床上人体的温度只能用腋窝温度代表
B.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和白细胞数量低于正常水平
C.手足口病的最主要传播途径是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
D.很多矿物质可以作为药材
↓↓↓
↓↓↓
正确答案:D第一步,本题考查医学知识。第二步,很多矿物质可以作为药材,矿物质中药有石膏、朱砂、雄黄、硫磺、炉甘石、砒霜、硼砂、明矾、皂矾、麦饭石、花蕊石、赤石脂、禹余粮、青礞石、自然铜、海浮石、钟乳石、磁石代赭石、紫石英、阳起石、胆矾等。D项正确。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A项:人的体温是指人身体内部的温度。由于身体内部的温度不容易测量,所以临床上常以口腔、腋窝和直肠的温度来代表体温。A项错误。
B项:贫血是指人体外周血红细胞容量减少,低于正常范围下限的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B项错误。
C项: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其感染途径包括消化道、呼吸道及接触传播。C项错误。
15、(单选题)下列关于科技常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制造氢弹利用的是核裂变原理
B.使用甲醇含量高的建材进行家庭装修,容易导致室内环境污染
C.钛因为耐高温、密度比铝小,被称为“太空金属”
D.手机刚接通通话时的电子辐射最强
↓↓↓
↓↓↓
正确答案:D第一步,本题考查科技常识。
第二步,手机在接通时产生的辐射比通话时产生的辐射高20倍,不同型号的手机在使用时会有不同的辐射量,但在开始接通时手机辐射强度都远远超过通话过程中和未通话状态的辐射强度。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A项:氢弹主要利用核聚变反应所释放的能量来进行杀伤破坏,属于威力强大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A项错误。
B项: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中,将甲醛放在一类致癌物列表中。使用甲醛含量高的建材进行家庭装修,容易导致室内环境污染。B项错误。
C项:由于钛稳定的化学性质,良好的耐高温、耐低温、抗强酸、抗强碱,以及高强度、低密度,被美誉为“太空金属”。钛合金密度在4.5左右,铝合金密度在2.7左右,钛的密度比铝大。C项错误。
1.从年1月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