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上流传这样一组图片,暴雨过后,在绥德街头能见到大量死亡牲畜,很多居民直接将牲畜捞起来并剥皮宰杀。华商二三里了解到,夏季暴雨过后,天气潮湿闷热细菌易滋生。水灾过后水源易遭污染,食物容易变质,因此各类传染病极易传播。
洪灾后常见传染病及预防:
1、痢疾等肠道传染病:主要症状有发热、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和里急后重等。起病较急,高热达40℃以上。
预防:搞好环境卫生,加强厕所及粪便管理,消灭苍蝇。
2、霍乱:表现为剧烈的吐泻,排出淘米水样大便,患者四肢冰凉,双眼深深凹陷,严重脱水,治疗不及时可在发病后几小时到十几小时内死亡。
预防:管理好水源、饮食,处理好粪便。
3、血吸虫病:这是一种人和动物都能够被感染的寄生虫病。临床上常见症状为肝脾肿大、腹水、门脉高压。
预防:发现病人、病畜,积极治疗,以消灭传染源。消灭钉螺。防止人、畜粪便污染水源。
4、流行性出血热:由病毒引起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起病急、发冷、高热,患者常极度疲乏,剧烈头疼,腰痛,眼眶痛,称为“三痛”,同时患者有“酒醉貌”。
预防:灭鼠。
5、洪水脚:破损创口长时间浸没在洪水中会促使下肢肿胀、溃烂,除局部剧痛外,还伴有畏寒、发热、乏力、头痛、食欲下降等全身的症状。
预防:及时将病人送当地卫生机构诊治,防止传染病蔓延。
6、皮肤病:湿疹、皮炎、蚊虫叮咬等都是灾区常见的疾病。据统计,皮肤病约占灾区各种疾病的50%以上。
预防:不同皮肤病有不同的治疗手段。总的来说要保持皮肤的干净卫生,使用蚊帐。
食品一定要煮熟煮透且“饮食卫生八个不”:
一、不喝生水,尤其不能喝已污染的水和未消毒的水。
二、不食用被水淹过或受其他原因污染的面粉、挂面、饼干、面包等食物。
三、不吃毒死、病死、淹死和死因不明的家禽、家畜和水产品。“淹死”或其他死因不明的禽畜、水产品可能受毒物或病菌污染,此类食品也不能上市销售。
四、不吃未洗净的瓜果。未洗净或污染水洗过的瓜果,可能沾有病菌、病毒,吃了很容易得病。
五、不吃凉拌菜。由于卫生条件,凉菜特别是卤菜在制作过程中容易污染,吃了容易生病。
六、不吃馊饭菜。饭菜馊了以后,即使经过重新蒸煮仍不能吃。要吃新鲜的饭菜,吃剩的饭菜要煮开或蒸透后存放,下顿再吃时,还要重新加热煮透。
七、不吃发霉的米面和发芽的花生、土豆。
八、不搞大型的聚餐活动。大汛过后置办宴席,卫生条件差,食物易污染,参加宴会的人中如果有病人或带菌者,易把病传给别人。
来源:二三里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