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深圳地名始见史籍于年(明永乐八年),当时的深圳只是一个小村庄,于清朝初年方才建墟。圳在客家方言里是田间水沟的意思,深圳因村庄周围水泽密布,田间有一条深水沟而得名。
2
深圳又名鹏城,源于深圳市东部大鹏湾畔的大鹏古城。古城位于龙岗区大鹏街道的鹏城村,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年),是明代为了抗击倭寇而设立的大鹏千御守户城,简称大鹏所城。改革开放后的深圳,无论是经济发展还是城市建设,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们又将深圳称为鹏城,寓意深圳似展翅高飞的大鹏,搏击风云,遨游长空,勇往直前。
3
福田的名称来源于福田村,据说跟沙头的黄氏有关。南宋光崇年间(年),上沙村的始祖黄金堂的第四子黄西孙,迁到松子岭的南沿定居,带领儿孙开荒造田,因造的田一块块象格子一样,就取名为格田,后看到田里的庄稼颜色碧绿,好似幅幅图画,心理非常高兴,又将格田更名为幅田,因幅田中的幅与福同音,再改名为福田,有得福于田之意。福田的另一种说法,据说源自宋词的湖山拥福,田地生辉题词。
4
从前的广东、香港一带,建有很多的车公庙。传说,纪念的是车公——车大元帅,此人是宋朝的名将,智勇双全,曾经成功平定过江南之乱,南宋末年,宋帝南下避难,由车大元帅一直护驾到了广东深圳一带。车大元帅去世后,后人为表其忠勇,就为他立庙供奉。还有一种说法是,到了明朝末年,广东一带瘟疫蔓延,不少居民染上恶疾,相传车公在乡民梦中显灵,协助他们消灾解困,令瘟疫尽除。于是,乡民就在车公显灵的地方,建庙供奉。如今的车公庙,已是深圳的中心区,深南大道、滨海大道以及深圳地铁,贯穿其间,当年香火旺盛的庙宇在哪里,已经很少有人知晓了。
5
?? 罗湖的名称来源于清代康熙年间就已存在的罗湖村。罗字源于古越语,是古壮侗语对山的称呼,带有罗字的山名是古代百越族人的遗留,罗湖就来自周围湖塘众多的那座山的名字。罗湖山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之初即被夷平。
6
在广州东部一带,历史上曾经有过多处民村也叫南山,后来逐渐淘汰,只有深圳南山得以保留。南山这一名称早在宋代之前就已经存在,历史上,南山村名变更过多次。以前,因南山村民大多姓陈,曾叫陈屋村,后来,因村址位于大南山麓北侧,又得名南山村。大小南山的得名,一说是指南头城南面的山,还有一种说法是指陆地上最南面的山。
7
南头的名称有一种解释是,南头是南山和沙头的合称。这里靠近海湾,历史上曾形成过由入海河道冲击而成的大沙滩,在本地话里就叫沙头,而当地人就将南山和沙头合并,称南头。明朝广东提刑按察使汪鋐曾写过一首诗,赞扬南头父老对抗击外国侵略的支持,题目中就有驻节南头四字。这是对南头的最早文字记载,说明至少在明朝中叶,南头就已经是一个固定的称呼。
8
盐田的名称来源于盐田村和盐田墟。盐田村、盐田墟的最早历史记录,出现在清康熙《新安县志》里,因在海边造田晒盐得名。清朝时期,在现在盐田港东北角的海滩上,出现了一个交易墟市,许多人不走山路,而是从海路划船、乘船而来,这就是盐田墟。后来墟市越来越大,赶墟的人就在墟市边搭棚逗留,露天的墟市逐渐演变成盐田村。深圳历史上形成的与盐业生产有关的地名不少,除盐田村、盐田墟外,还有盐灶村(现在大亚湾核电站北侧)、盐寮下村、盐田田寮下村、盐下灶村等。盐田村位于梧桐山下,清代初年还在此设有盐田汛,汛是明清时期基层军事机构的名称。
9
沙头角是中国南大门的一个特殊的边陲小镇。清朝中叶,这里就是个规模很大的行政村,到了清晚期,由于新界的划分,沙头角村被一分为二。沙头角的得名,有一个颇富诗情画意的传说:相传清朝的一位大臣出游到这里,面对眼前碧波荡漾的大鹏湾、银白的沙滩,随口吟出日出沙头,月悬海角的诗句,沙头角因此得名。还有一种说法则比较血腥。沙头其实是杀头,沙头角是个杀人场,清朝时,抓到的海盗就是在这里被砍头的。
10
宝安县取名宝安,据说是由于今属东莞市的宝山,古时产银,银在当时来说是十分珍贵的,所以言宝,得宝者安,凡以康民也。还有一种说法是,邑地枕山面海,周围二百里,奇形胜迹不一而足,而山辉泽美,珍宝之气萃焉,故旧郡名以‘宝安’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