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血吸虫病是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内而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疾病。可寄生于人体的血吸虫有五种:即日本血吸虫、曼氏血吸虫、埃及血吸虫、间插血吸虫和湄公河血吸虫。在我国流行的是日本血吸虫病。
传染源是患者、带虫家畜和野生动物;中间宿主是钉螺,通常由皮肤接触含有尾蚴(yòu)的疫水而受染;亦可因饮用生水或盥(gùan)洗时由口腔粘膜侵入;通过在疫水中游泳、捕鱼、捞水草、洗衣服等活动,可反复感染。本病以农民、渔民为多。发病主要地区为长江流域的河网湖沼地带。
二、自诊
本病病程可分四期:侵袭期、急性期、慢性期及晚期。
1、侵袭期:在役水接触后数小时至2~3日内,尾蚴侵入皮肤出出现栗粒大的红色丘疹,奇痒,3~5天自消,称尾蚴性皮炎,皮炎出现后一周,常有咳嗽及咯血丝痰或有低热、荨麻疹。
2、急性期:大多见于初次感染或重度感染的患者。有畏寒、发热,午夜后退热并有盛汗,重者持续高热,时有痢疾样腹泻,排粘液脓血便,每日3~5次。肝右叶肿大、压痛、脾亦可肿大。此外尚可有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淋巴结肿大、压痛、
3、慢性期:发病半年以上,亦可无急性病史。乏力、轻度腹泻或有粘液脓血便,腹泻可长期反复发作。在下腹部有时可扪及肿块,肝、脾明显肿大,贫血、消瘦,劳动力减退。
4、晚期:感染后数年或10~20年以后,出现大量腹水,肝缩小、质硬,患者消瘦。腹水继续增多,腹大如瓮,腹壁静脉曲张,常因食管下端及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而大量呕血或黑粪。亦有部分患者以生长发育障碍为突出表现,身体矮小,但智力正常。
三、自疗
疗法一(《全国新医疗法资料汇编》)
主治:血吸虫病,慢性腹泻,肝脾肿大。
花椒适量。炒,为末。每日冲服5克。25天为一疗程。
疗法二:
主治:晚期血吸虫病腹水。
大蒜2个,绿豆克,砂糖适量。
将大蒜剥瓣去皮,绿豆洗净,用清水浸泡四小时,将大蒜、绿豆放入锅内倒入适量清水,用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煮至熟酥,加入砂糖调味即可。每日一剂,分三次温服,连傀7~14天,如未见疗效,须改用其他方法治疗。服药期间忌讳食盐、辛辣食物。
功效:解毒杀虫,利水消肿。
四、预防
消灭血吸虫病直接关系到流行区人民身体健康,必须采取具体切实有效的措施,包括消灭钉螺、粪便管理、水源保护、个人防护及治疗病人以控制传染源。
1、反复消灭钉螺,是重要的防护措施。如土埋灭螺,疏浚河道,清除水草,药物灭螺等。
2、加强粪便管理,防止污染水源。在粪管工作中,应与积肥工作相结合,进行粪便无害化处理,杀死血吸虫卵。不用新鲜粪便施肥,不在河中洗刷马桶,不随地大便,并管好牲畜特别是水牛、黄牛的粪便。农村粪缸要加盖搭棚,迁移河旁粪缸,不要因下雨粪水溢出污染水源。
3、保护水源,做到安全用水。在血吸虫病流行地区,应改变饮用河水习惯,提倡饮用井水。如用河水、塘水,应注意消毒,每50公斤水中加漂白粉1克,混和15分钟,可杀死水中尾蚴;或可将河水加热至60℃左右(感到烫手)、尾蚴便可杀死,防止感染。
4、注意个人防护,避免与役水接触。不在有尾蚴的河水中洗澡、游泳,洗刷器具,淘米洗菜。河边草上的露水珠或水滴中也有尾蚴存在的可能,早晨或雨后最好不要赤脚在河边草上行走。穿着用氯硝柳胺浸渍的布料制成裤袜,至少在半年内有防御尾蚴感染的效果。在水田劳动时,可在皮肤上涂抹防蚴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醇和苯甲酸芐酯,涂擦一次,可保持八小时有效。
5、急性血吸虫病患者,要争取早诊断、早治疗,在急性期争取彻底治愈。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吡(pi)喹(kui)酮为首选药物,目前多主张现场集中发药进行治疗。晚期血吸虫病,应采用综合措施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