蜗牛感染血吸虫会改变蜗牛生理机能

已知引起肠血吸虫病的曼氏血吸虫(Schistosomamansoni)不仅影响人类和哺乳动物的健康,还影响其中间宿主淡水蜗牛(双脐螺(Biomphalariaspp))的生理机能和行为。随着基因组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光滑双脐螺(Biomphalariaglabrata)的基因组于年5月公布(Adema等人,年),并且重大蛋白质组学工作正在推进我们对宿主寄生虫系统中涉及的关键蛋白质的了解。

血吸虫尾蚴从双脐螺蜗牛脱落逸入水中。版权所有:自然历史博物馆受托人

血吸虫病是52个流行病国家中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成百上千的人处于受到泌尿生殖和肠道种类血吸虫感染的风险中,而这不仅会造成死亡,还会导致高水平的发病率、生长迟缓,并可能损害认知发育,从而导致入学/工作参与损失;因此,血吸虫感染不仅具有严重的健康影响,还具有额外的经济影响。

血吸虫的生活史十分复杂,涉及两个自由生活非摄食幼虫阶段(毛蚴和尾蚴)、一个特定的中间淡水蜗牛宿主阶段和一个终宿主(通常为哺乳动物)阶段。

曼氏血吸虫的生活史。版权所有:自然历史博物馆受托人

由于这种复杂性,对蜗牛宿主以及人类宿主的研究对于推动这一被忽视的热带病的防治和消除至关重要。一个重要的研究方面是感染机制,以及后续的可能导致寄生虫在蜗牛宿主中繁殖的宿主-寄生虫相互作用。蜗牛宿主在感染后发生的生理和行为变化能够确定寄生虫感染尝试的成败,但是支撑这些变化的分子组分和机制在很大程度上仍无从得知。

在Wang等人最近发表于ParasitesandVectors期刊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观察了受到曼氏血吸虫毛蚴感染之前和之后的蜗牛光滑双脐螺的神经节神经系统,以确定受到血吸虫感染后蜗牛中发生了哪些生理变化。

蜗牛的中枢神经系统(CNS)由数个神经节组成,可以控制蜗牛的所有组织和器官,例如蜗牛的生殖器官和头/足(或暴露部分)中的代谢活动。充当化学信号传送器的小蛋白样分子神经肽用于指导宿主蜗牛的生长、繁殖和免疫,并且主要存在于CNS中。

Wang等人使用质谱法和纳升级HPLC(高效液相色谱)分级方法来确定在受到曼氏血吸虫毛蚴感染后和胞蚴(蜗牛内正在发育的寄生虫)形成后光滑双脐螺内的哪些CNS神经肽出现变化。

实验设计。与感染和未感染蜗牛的基因组数据交叉的转录组数据之间的重叠。版权所有:Wang等人,年









































白癜风的治疗办法
北京白癜风主治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exichongbing.com/xxcbfz/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