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留洋十四年的广东番禺人邝安堃学成归国,来到了歌舞升平的大上海。这位手握法国巴黎大学医学博士学位的青年才俊,自医院争抢的对象。邝安堃经过一番考虑,最后选择了去震旦大学医学院执教,同时在医院担任内科、皮肤科、小儿科的主任。在之后的近60年里,时代跌宕起伏波澜壮阔,医院,此后从未跳过槽。
医院,在年由法租界公董局和天主教会创办。20世纪初,赴华传教的教会掀起一波办医高潮,上海的广慈、北京的协和、长沙的湘雅等均在此期间建立,它们拥有这片陈旧大陆上最顶尖的医疗水平,甚至在一个世纪后医院排行榜前列。跟常人想象不一样的是,这些掌医院并没有沦为列强侨民和民国权贵的专属,反而都拿出相当比例的资源来诊治穷人。
医院为例,医院开张不久便分别建设了供贫苦男性和女性治病的住院楼,并在后续不断增资扩建,仅年翻修就花费了34.5万银元。广慈全院张床位中,有张预留给贫民,“贫者出其膳费,从无因乏资而被拒绝者”。当时出诊的医生,包括邝安堃在内,都有一枚印有“Indigent”的小戳,遇到穷苦的病人,医生就会在单子上盖上此章,除膳宿费外,诊治化验等费均不再取。
但对于偌大的中国来说,民国并不甜蜜,医院像扔进黄浦江里的方糖,杯水车薪。在少数几个城市之外的广袤国土上,治病主要依靠哲学式的中医,西医只是遥远的名词,致命的传染病仍然在肆虐,国家级别的卫生体系更是无从谈起。根据国民政府在30年代做的统计,全国13种疫病的平均死亡率竟然高达23%。在江山飘摇的年代,如何让老百姓享受到优质且廉价的医疗服务,整个国家都没有答案。
黄衣青,年,少年儿童出版社
年5月,陈毅的三野攻占上海,士兵睡满了南京路,住在租界洋房里的教授和名医们,很快就发现自己的顶头上司从法国人变成了南下干部。震旦大学在年被撤销肢解,邝安堃执教的医学院与圣约翰大学医学院合并组建上海二医大,医院也在不久后被接管。甚至院名也成为清理对象,医院一度被改名为“医院”,而医院后来也有了一个又红又专的名字:瑞金。
医院被扫入历史垃圾桶,它们培养的大批医疗人才却留给了新中国。年,青年工人邱财康全身89%的面积烧伤,瑞金调集40位顶尖医生进行抢救,医院,十一月就在搀扶下走出来,震惊海内外医学界。在那个工人当家作主的年代,此事意义非凡,巴金就此写了万字的报告文学,执导87版《红楼梦》的王扶林拍了中国第一部纪实性电视剧,名字简单粗暴,叫做《党救活了他》。
此后瑞金的烧伤科名气越来越大,但邝安堃主持的内科也毫不逊色,并以弟子出众根深叶茂著称。邝安堃有五个得意门生:专攻血液病的王振义、专攻内分泌病的陈家伦和许曼音、专攻心脏病的龚兰生、专攻消化病的唐振铎,皆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王振义更是在年当选院士,于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陈家伦和许曼音后来结为夫妻,名气稍小,但他们的儿子日后却大名鼎鼎,叫做陈竺。
年教育部恢复考研,王振义招了两名研究生,成绩第一的是老同学的儿子陈竺,第二名是一个叫陈赛娟的上海姑娘。陈竺在读书期间效仿父亲,把同学变成了自己的太太,夫妻双双搞科研,两人分别于年和年当选院士。陈家伦许曼音夫妇没有直接教陈竺,但他们培养出的宁光却于年当选院士。宁光跟他的老师一样,在医疗圈外名气也不大,但他有一个大名鼎鼎的哥哥,就是曾任华润和中粮董事长的宁高宁。
年,86岁的老教授邝安堃与23岁的绍兴农村小保姆结婚,并在去世前将价值千万的遗产赠与少妻,引发长达十几年的官司。此事轰动上海滩,之后瑞金的老教授们便经常被离奇的传言所缠绕。不过这医院的地位,瑞金始医院之列,这些成绩离不开邝安堃们栽培的满园桃李。但在瑞金如鲫的教授和名医之中,最有名的还是日后掌管共和国卫生部的陈竺。
中国历代的杏林名医,都有心怀天下诊苦救弱的理想,医院时代,瑞金的医生就发现光凭“慈善”无法解决穷人看病问题。到年,医院就不得不依靠法租界公董局每年几十万银元的输血才能维持。如何让老百姓看得好病和看得起病,只能给穷人减免诊金的邝安堃们没有能力去解决,大半个世纪之后,他得意门生的儿子执掌13亿人的医疗保障体系,将这种探索继续下去。
年6月底,陈竺接任卫生部部长,前任部长高强转任副部,此时的中国新医改方案已经筹划近一年。陈竺上任后的第十天,原国家药监局长郑筱萸被枪决祭旗,牵动朝野利益的医改开始向深水区挺进。
01
爱国卫生运动,宣传海报,年
年,安徽凤阳的武店公社有个赤脚医生叫做王善生,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全国上下闹饥荒,武店公社也有许多人患有浮肿、闭经和子宫下垂。公社干部找王善生来给大伙儿瞧病,他看了看社员的情况,说治不了,因为“少了一味药。”公社干部忙问是哪儿味药,王善生说:“粮食。”
这个故事精确折射了改开前的中国医疗体系的困境。年之前的中国医疗系统,最大的创新在于将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以革命的热忱消除四害推广疫苗,以此控制了天花、疟疾、血吸虫病等疫病。但在此期间建立的两套体系:城镇公费医疗体系和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却受制于积弱的经济,处于“有体系无能力,有免费无医疗”的状态,尤其是广大农村,大病重病要么中医要么等死。
《大明劫》,王竞/谢晓东/周荣扬,年
广大人民群众对医保的捉襟见肘口诛笔伐,但对于另外一个长期困局:越来越少的人愿意当医生这个问题,却积极地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今年年初,顶级医学杂志《柳叶刀》公布了一项研究,引爆了朋友圈:-这10年中,中国有万医学生毕业,而医生总数只增加75万,人才流失严重。而中国医生群体老龄化现象突出,25-34岁的青年医生比例从31.3%降至22.6%,而60岁以上的医生比例从2.5%增加至11.6%。
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很多,比如医改后医疗系统收入的实质性下滑,医院医生压力的骤然增大,但收入和压力问题并非医疗行业独有,仅凭“白衣天使“的光环就可以吸引源源不断的生源,所以它们不是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真正的恶因,是不断升级的医患关系。事实上,随着众多伤医事件接连不断的发生,医院已经变成了人性丑态的集中展示区。
此事媒体功不可没。医患关系是博眼球的绝妙良机,在挑动医患关系这一节上,市场化媒体和官方媒体门都争先恐后,百舸争流。自年以来,媒体泡制的黑新闻已经是长长的一串,年的缝肛门,年的八毛门,年的裸死门,年的烤婴门,年的丢肾门等等,数不胜数。这里面给医生和患者造成最大伤害的,当属山东电视台策划的“纱布门”事件。
年,山东潍坊一女子在剖腹产过程中出现凶险性前置胎盘,医生没有用简单粗暴的子宫切除术,而是用宫腔纱布填塞的方式保住了产妇的子宫,为了彻底止血,医生盲缝了一针,挂到了一块2cm的纱布,留在子宫内没有取出,并及时向家属说明:可自行脱落并无大碍。但在贪欲的驱使下,医院讹钱的工具,并在山东电视台的包装下,上演了一场70多天的闹剧。
此事之后,全国的产科医生遇到产妇凶险性前置胎盘,再也不敢用宫腔纱布填塞来保住产妇子宫,而是选择不用个人承担责任的直接切除,免得再被讹诈。这件事最大的受害群体当属全国的产妇。最受益的自然是山东电视台《生活帮》节目组,他们水平堪比《演员的诞生》,一边执导拍摄产妇家属声情并茂的表演,一边在节目下方播出莆田系的字幕广告。
但历史除了是媒体创造的之外,同样也是人民群众创造的。老百姓在网上医院骂体制,在网下也管不住扇向医生护士的手。而且,我国群众向来都实事求是用脚投票,在年代医疗乱象红包肆虐的时候,群众们一边骂医疗黑暗一边劝孩子去当医生收红包;在年代打医伤医事件频发的时候,群众们又一边同情医生一边阻拦子女考医学院。
跟医保缺钱一样,医院缺人也会是“新常态“。但医保没钱尚可以勒紧裤腰带从其他地方来省来抠,医生供给的减少却更要命:一个合格医生的培养周期超过10年,等你发现医生不够用时,再去吃后悔药就已经来不及了,此时老龄化已经在敲门,未来我们需要大量的医生,这个矛盾一定会越发严重。
中国在大规模培养人才方面并不缺经验,一个成功的案例就是IT行业。早在年,中国的首富榜就经常被IT大佬所占据,之后BAT等公司的高新待遇也不断刺激着学子们的眼球,IT工程师的供给从此源源不断,又反过来促进了中国互联网行业的集体爆发,形成非常好的正向循环。而在医疗领域,确是不折不扣的负向循环。
“弃医“并非我们这个时代独有的现象,但以前的“弃医从x”大都发生在民族的坎坷岁月,比如鲁迅、孙中山、郭沫若等,被医患关系逼的弃医,恐怕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独有的特色。
最新弃医从文的名人当属协和医学博士张海鹏,专门写过一篇《我为什么不再做医生》,医院见过太多愚昧的群众,于是化名冯唐去下场收割他们了。
04
《大明劫》,王竞/谢晓东/周荣扬,年
在陈竺卸任的年,一部叫做《大明劫》的电影上映,放了十几天,票房只有万,还不到同年冠军《西游降魔篇》12.46亿票房的零头的零头。
这部被掩埋的电影,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崇祯十五年,华北遭遇了严重的鼠疫,兵部尚书孙传庭奉旨镇压李自成的闯军,但军中遭遇瘟疫士兵大批倒毙。神医吴又可在孙传庭军中自创祛病良方,殚精竭虑治疗瘟疫,医治好了大批官兵。但吴又可的妙手挽救不了大明王朝的劫数,孙传庭带兵出潼关战闯王,最终兵败身亡,吴又可的治瘟经验却总结成《温疫论》,穿越王朝兴衰流传下去。
这部电影的内涵非常多。首先,电影揭开了一个事实:明末华北的鼠疫导致官军战斗力剧减,成为压倒大明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其次,通过对孙传庭和吴又可的刻画,阐述了一个道理:长期问题没有办法通过短期手段来解决,无论是妙手仁心的神医,还是铁血冷酷的名将,都挽救不了积弊已久沉珂无数的王朝,纵有救世之才,也是回天乏术。
什么是长期问题?人口结构是长期问题,医保筹资是长期问题,人才培养是长期问题,尊医重卫是长期问题。这些问题都需要未雨绸缪和长期布局,才能换来一代人晚年的老有所医。如果拖到病入膏肓,短期手段或许会是一剂猛药,但只能用来保命,却不能用来救人,而且通常代价惨重。
在电影《大明劫》的最后,崇祯皇帝催促孙传庭出潼关,解围开封城。此时军中还有大量没有治好的士兵,孙传庭既没有粮食养活这些士兵(缺钱),也没有足够的吴又可们来诊治(缺人),于是他用了一个简单的办法来解决:把患病的士兵集中起来,一把火全部烧死。
历史的劫数,希望永远都不要再上演。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