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一女平面模特,31岁,身材高挑,平时喜欢运动健身。因为工作的原因经常会加班熬夜,还不能按时吃饭,生活没有规律,但是也没生过什么病,医院去的也很少。
最近两个月来,她开始感到经常肚子隐隐作痛,然后就急着要往厕所跑,大便次数比以前也有增加,更让她担心的是,有时候大便还混有暗红色的血液。
通过网上搜索,她自己给自己诊断为“痔疮”。于是在小区附近药店买了痔疮膏外用,可是用了半个月症状并没有减轻,这让她有点紧张起来。
听好闺蜜推荐,医院肛肠外科看沈忠主任的专家门诊。
沈忠主任仔细询问了她的病情并查体后告诉她,她肚子痛和便血不是痔疮引起的,很可能是肠子里其他的问题,建议做个结肠镜检查就可以水落石出了,而且很有必要。小欣起初有些拒绝,认为自己年纪轻轻不会得什么大病。
于是沈主任告诉了她一件这样的事情:非门诊日,收住病人13个,16个肠镜,发现2个肠癌,9个腺瘤。
于是小欣听从了沈主任的建议——做肠镜。
无痛肠镜显示,她的直肠上长了一个肿瘤。而更坏的消息还在后面:5天后的病理报告显示——腺癌,一种直肠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经过手术,小欣恢复了以往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这几类肠癌高危人群请注意
1.30-40岁以上,有下消化道出血症状者(尤其是便血、大便次数增多、粘液便及腹痛者)。
2.曾经罹患肠癌者。患有结肠癌的患者,即便残存的结肠是正常的,再次患结肠、直肠癌的概率会比正常人高3倍;如果残存的结肠曾有过腺瘤或现有腺瘤存在,危险性增加6倍。第二次大肠癌一般在治疗后2~30年内出现,大部分出现在治疗后3~4年内。
3.血吸虫病患者。
4.有大肠癌家族史的患者,死于大肠癌的概率会增加4倍。
5.有胆囊或阑尾切除史者。
6.有盆腔放疗史者。
7.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发生大肠癌几率比正常人高6.9倍,一般在发生慢性溃疡性结肠炎10年以后,接下来每10年会有10%~20%的患者发生癌变。出血性溃疡性直肠、结肠炎危险性更大,患病超过10年者,约有50%发展为大肠癌。
8.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家族史的成员,该类人群发生大肠癌的几率较高,发病年龄较早。
日常饮食,肠癌怎么防?
1.减少脂肪类食物的摄入(包括动物油和植物油),以及鱼、禽、瘦肉、低脂奶制品代替动物油过多的肉食,以煮、蒸食物代替油炸食品。
2.增加绿色叶类和根类蔬菜、水果的摄入。
3.多吃淀粉和纤维多的食物。
4.保持适当的体重。
5.每天的食盐摄入低于5克。
6.多吃新鲜食物,少吃腌熏食物,不吃发霉食品。少喝酒精饮料。
来源:浙江大健康、钱江晚报
哈尔滨晟和体检中心官方抖音账号已上线想要获取更多健康知识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