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文中关于中医学相关知识,摘录于《一个月学中医基础》(孙理军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发行;年9月第1版第4次印刷)。推文仅为学习交流分享使用,提醒笔者和文友注重卫生健康,不作其他用途。向编者作者致谢。若有侵权,请及时告知删除。
一、病理产物性致病因素病理产物形成的病因是继发于其他病理过程而产生的致病因素,又称为继发性病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外感、内伤及其他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可使机体发生病理性改变并产生痰饮、瘀血、结石等病理产物。这些病理产物一经产生,又可引发机体更为复杂的病理变化,成为新的致病因素。可见,病理产物性致病因素具有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的双重特点。(一)痰饮痰又有“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之别。痰饮在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变化多端,大体可归纳为咳、喘、悸、眩、呕、满、肿、痛八大症状。虽然痰饮病证繁多,错综复杂,但舌苔滑腻,为其共有特点之一。(二)瘀血(三)结石结石,是指因体内湿热浊邪蕴结不散,或久经煎熬形成的砂石样病理产物,属于继发性病因。结石可发生于机体的许多部位,以肝胆、肾、膀胱和胃为常见。结石主要是由于脏腑本虚,湿热浊邪乘虚而入,蕴郁积聚不散,或湿热煎熬日久而成。常与饮食、情志、服药及体内寄生虫等因素有关。饮食失宜:嗜食辛辣,过食肥甘炙煿,或嗜酒太过,影响脾胃运化,蕴生湿热,内结于胆,湿热煎熬,日久可形成肝胆结石;湿热下注,蕴结于下焦,日久可形成肾或膀胱结石。若空腹食柿较多,影响胃的受纳通降,可淤结而为胃石。此外,某些地域的饮水中含有过量或异常的矿物及杂质等,也可能是促使结石形成的原因之一。情志内伤。服药不当。寄生虫感染:虫体或虫卵往往成为结石的核心,蛔虫被公认为是引起胆结石的主要原因。此外结石的发生还与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有关,也可因受其他疾病的影响而形成。结石所致的病证,多见疼痛症状,一般为局部胀痛、隐痛、钝痛、痠痛、掣痛、按压痛、叩击痛等。例如胆结石,平素可见胁肋胀痛、口苦、厌油腻等症状,胆道梗阴时,可见右胁腹绞痛难忍,痛引右肩部;肾、输尿管结石,可见腰部钝痛、痠痛,结石嵌顿时,可见腰及少腹部剧烈绞痛,痛引阴器或两股内侧。二、其他病因(一)外伤:1、外力损伤;2、烧烫伤;3、冻伤;4、虫兽伤。虫蜇伤多见蜈蚣蛟伤、蜂、蝎、蚂蚁、毛虫螫伤,这些虫类通过它们的毒刺、毒毛刺螫或口器刺吮损伤人体而致病。轻者见局部红肿疼痛,重者可引起高热、寒战、头晕、心悸、恶心,甚至昏迷等全身中毒症状。兽咬伤常见的是疯狗咬伤。初起仅见局部红肿、疼痛、出血。由于狂犬唾液中含有毒邪(狂犬病毒),故经过一段时间(多在三个月以内)的潜伏,可发为“狂犬病”,出现头痛、神疲、低热、烦躁、惶恐不安、恐水、恐声、恐风、牙关紧闭、角弓反张、四肢抽搐等症,乃至死亡。5、溺水;6、化学伤;7、电击伤。(二)寄生虫:1、蛔虫。多由饮食不洁,虫卵随之入口而感染。蛔虫寄生于人体肠道而引起蛔虫病。蛔虫致病较为普遍,尤其是儿童更为常见。2、蛲虫。蛲虫主要通过手指、食物污染而感染,多寄生于人体的小肠下端及大肠。蛲虫致病以儿童为多见,可在家庭和幼儿园中引起流行。3、钩虫;4、绦虫;5、血吸虫。蛔虫、蛲虫、钩虫、绦虫、血吸虫等致病的共同特点为腹痛、面黄饥瘦。几者的鉴别要点,蛔虫病伴寐时磨牙;蛲虫病以肛门奇痒为特征;钩虫病嗜食异物;绦虫病腹痛伴见食欲亢进、消瘦;血吸虫病以腹胀、腹水、胁下癥块为特点。(三)医源因素:1、医过。医过是指由于医生的过失而贻误和加重病情,或致生它疾的致病因素。2、药邪。药邪是指因药物加工、使用不当而导致疾病的致病因素。药物有四气五味,本身是用来治疗疾病的,但有大毒、常毒、小毒、无毒之分。如果药物炮制加工不当,或医生不熟悉药物的性味、功效、常用剂量、毒副作用、配伍禁忌而使用不当,或病人不在医生指导下盲目用药,反而会导致疾病,甚至发生药物中毒。(四)先天因素:1、胎弱;2、胎毒。(年6月26日)
戴运辉于年9月21日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