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2月19日,江西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万筱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以下简称国家寄生虫病所)所长周晓农在上海联合签署了“关于协作创新寄生虫(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协议书,开启了“十三五”期间双方在防治、诊断、科研、人才培训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战略合作。
年3月8日,江西省卫生计生委、国家寄生虫病所协作创新寄生虫(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年会在南昌召开。
一年来,双方精诚协作、资源共享、广泛交流,取得了盆钵满,实现了开门红。
到底有哪些成果让我们怡然欣慰?为你盘点
建机制、高推进设立工作协调小组。由江西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万筱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所长周晓农担任组长,协调“协作创新”工作中的重大事项;
建立会议通报制度。每年召开联席会和总结会各一次,通报工作进展,商议重大工作安排。
实施示范区建设。启动“江西省血吸虫病传播阻断综合防治示范区”和“江西省信丰县重点寄生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创建工作,双方在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制定、经费支持、技术指导等方面开展合作;江西省血地办首批安排30万专项资金用于示范区建设。
精部署、稳推进充分调研、完善方案。为使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更科学、实施细则更精准,国家寄生虫病所、省血地办、省寄研所有关领导和专家多次赴示范区开展现场调研,为示范区建设方案提出专业指导意见和建议。新建区、瑞昌市和信丰县政府高度重视示范区建设工作,召开政府常务会议研究示范区创建工作方案。国家寄生虫病所有关专家赴示范区,与省、市、县卫生计生部门及疾控、血防机构共同分析寄生虫病、血吸虫病流行因素和现状,讨论示范区工作任务、目标,拟定示范区建设方案。
启动创建、完善机制。9月,寄生虫病和血吸虫病防治示范区创建工作启动会先后在信丰县和新建区召开,国家寄生虫病所、江西省、示范区人民政府三方签订了承诺书,示范区建设工作正式启动。江西省成立了血吸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创建领导小组和信丰县重点寄生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创建工作技术指导组,负责对示范区各项工作的指导、检查、监督、考核评估等工作。
项目落地、同步推进。
信丰县——寄生虫病防治示范区:
▲县卫生计生委举办“年信丰县重点寄生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监测培训班”,提高技术水平。
▲县疾控中心联合流行乡镇卫生院,于9月份组织实施基线调查,完成基本情况、人群卫生行为、人群查病、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中间宿主和保虫宿主等情况调查。
▲开展“改良加藤氏法现场检查华支睾吸虫病的效果评价”及“试纸条法对华支睾吸虫病诊断效能”等新技术、新方法现场验证试验,探讨现场应用可行性。
新建区——血吸虫病防治示范区:
▲双方研究编制了《传播控制后地区血吸虫病抗体阳性者管理模式方案》、《新建区血吸虫病传播控制地区疫情时空聚集性分析方案》、《新建区血吸虫病健康教育行为改变(BCC)干预策略试点研究方案》等相关技术方案。
▲收集新建区-年血吸虫病监测数据,建立疫情空间数据库,开展时空重排扫描聚集分析,结合钉螺抽样调查结果,确定血吸虫病热点地区,为精准化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探索传播控制后地区血吸虫病抗体阳性者管理模式。建立抗体阳性者电子化信息档案,开展IHA筛查和粪样改良加藤法检测;收集粪便近份,制作卡托片近个。
▲开展健康教育行为改变(BCC)干预策略试点研究。编制相关研究方案,拟于年开展BCC基线调查及干预研究工作。参与新建区血防站在南矶山开展的每月一次渔船民定点监测。
瑞昌市——血吸虫病防治示范区:
▲成立由市长任组长,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及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的血吸虫病传播阻断综合防治示范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领导和协调、督促、检查、考核、评估等管理工作。
▲瑞昌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瑞昌市血吸虫病传播阻断综合防治示范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年)》,国家所、省所会同瑞昌市当地血防机构,初步探讨制定了《野生动物对山丘型流行区血吸虫病传播的影响研究》项目合作方案,拟于年组织实施。
▲瑞昌市血防站积极安排工作人员深入示范区一线,对照方案内容和时间节点,加大高丰镇示范区创建工作力度。强化查螺灭螺,抓好查病治病,着力源头控制,做好疫情监测,重点推进“血防健康促进村”建设。
密合作、强推进携手科研、共同合作。双方加强课题合作,在示范区集成科研新技术,带动江西省寄生虫病领域科研能力建设;在国家寄生虫病所的指导下,省寄研所积极申请寄生虫病所关于国家卫生计生委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撰写SCI文章。
▲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江西省寄研所成功申请一项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鄱阳湖区生态旅游开发工程对血吸虫病传播扩散的评价研究”,由双方合作开展为期2年的现场研究,旨在控制与消除因湿地公园项目建设和运行导致钉螺扩散和血吸虫病传播的风险,建立生态旅游开发与血吸虫病控制相互促进的防治模式。
▲现场验证试验。11月,省寄研所协同国家寄寄生虫病所在信丰县示范区开展了“改良加藤氏法现场检查华技睾吸虫病的效果评价”及“试纸条法对华技睾吸虫病诊断效能”现场验证试验。
▲病例管理模式研究。国家寄生虫病所与省寄研所、新建区共同开展示范区血吸虫病例管理模式研究项目,旨在通过现场调查,筛选最优的病例干预和管理方式方法,建立适宜的血吸虫病病例管理模式,为传播阻断后病例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积极搭建诊疗平台。开展江西省远程网络诊断平台建设前期考察筹备工作。双方结合现场工作,开展寄生虫病阳性标本的收集保存,共享相关标本,为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提供样本。积极筹备血吸虫病间凝诊断试剂注册申报等工作。
走出国门、对外交流。寄生虫病所为江西省寄生虫病国际合作提供了充分的信息与交流平台,带动江西省寄生虫病防治科研工作走出江西、面向国际,为江西寄生虫病科研防治加快对外开放和合作交流步伐、实施“走出去”的重要战略部署提供了契机。
▲参与全球消除热带病监测。6月,江西省卫计委副主任万筱明率领江西省血地办、省寄研所有关领导和专家参加了在上海举行的第三届消除热带病监测响应体系研讨会,并在中非血吸虫病控制和消除合作备忘录签约仪式上代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五省作主旨发言。期间,省寄研所与非方喀麦隆雅温得大学代表进行了对接,双方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交流,对非方需求、合作范围、内容等深入交换意见,并签订了合作备忘录。
▲中非合作交流。10月,江西省卫计委副主任万筱明率团赴喀麦隆和南非开展血吸虫病及疟疾等热带病交流和合作活动,出席世界卫生组织召开的中非机构合作消除血吸虫病第二轮会议,并代表我国七省血吸虫病防治专业机构作主题发言,介绍我国血防经验,加强与非洲相关机构在血吸虫病防治和研究领域的交流合作,明确援助工作领域。
培训人才、提升能力。
▲江西省技术人员参与援外培训。5月,国家寄生虫病所召开了第三期热带病援外培训班,我省选派了1名青年技术人员参加了培训,接受了国内外寄生虫病(包括血吸虫病、丝虫病)流行情况和防治经验、国际卫生政策、全球卫生、流行病学理论及方法学、专业英语等内容的封闭化训练。
▲江西省检验人员赴沪培训。6月,选派南昌、上饶、九江等市20名基层专业机构检验人员赴国家所参加寄生虫病防治技术技能培训,学习病原学、血吸虫病原体核酸检测技术、重要食源性寄生虫病血清学检测技术,为我省寄生虫病诊断检验技术力量和技术储备奠定基础。
▲国家寄生虫病所派员驻点新建。6-11月,为加强和支持我省协作创新寄生虫病防治示范区工作,国家寄生虫病所选派了1名专家赴示范区开展驻点工作,承担示范区血吸虫病现场防治、科学研究和技术培训指导等工作。
▲国家寄生虫病所新职工现场培训。9月,国家寄生虫病所组织新职工赴新建区开展血吸虫病防治技术现场培训及实践活动。为配合做好本次培训,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有关单位精心准备,全程参与,在理论授课、现场实践、活动安排做了大量工作,培训效果明显。
▲江西省派员国家寄生虫病所进修。10-12月,为帮助江西省省级血吸虫病防治机构专业人员提高防治管理和技术水平,我省选派了2名青年技术人员先后到国家寄生虫病所进修,学习和掌握全国寄生虫病防治形势,拓展了视野,提高了组织协调能力。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