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询问全面加强洞庭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

9月30日下午,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举行联组会议,对洞庭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情况开展专题询问。这是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开展的第一次专题询问,也是推动洞庭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重要举措。

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刘莲玉主持会议并讲话,副主任杨维刚、王柯敏、向力力、周农,秘书长胡伯俊出席会议。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隋忠诚率省发改委、省经信委、省环保厅等17个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到会回答询问。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田立文,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游劝荣列席会议。

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刘莲玉主持联组会议并讲话。摄影/周 洁

17个省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到会回答询问。 摄影/田必耀

省人大常委会委员提问。   摄影/蒋海洋

副省长首次回答询问

“我省将如何做到综合施策,久久为功,构建洞庭湖生态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使综合治理工作走出‘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的怪圈?”会议一开始,省人大常委会委员马石城率先提问。

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洞庭湖湖长隋忠诚首先回答询问。他说,洞庭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应从提高认识、治污防污能力建设、科学统筹、强化管理、政策保障、压实责任、依法治湖、严格监督、教育宣传等9个方面下功夫。重点是要做好长短结合文章,既治标、又治本。下一步,关键是按照“三年行动计划”的部署,突出抓好湖区城市生活污水、农业面源和工业面源污染、黑臭水体、湿地生态修复等问题的治理。

与以往省人大常委会历次专题询问不同的是,此次专题询问首次安排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回答询问。

隋忠诚表示,目前,省人民政府正抓紧推进、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水中和岸上治理、江湖联动“一湖四水”治理;进一步把河(湖)长制完善好、利用好,抓好“五级河(湖)长”这个“关键少数”,编制好“一湖一策”“一河一策”。同时,在财政投入保障、市场参与、政策层面设计等方面加强研究和推动,加大力度,进一步压实领导责任、主体责任、监管责任。

如何走出“治理再反弹、再治理再反弹”怪圈?隋忠诚说,要加强依法治理,加快推进洞庭湖保护条例、河道采砂管理条例等法规出台,形成一张法制“保护网”;同时,切实抓紧抓好行政监管、法律监督、社会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

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黑臭水体、“散乱污”企业、农业面源污染、沟渠哑河、“四乱”等问题一直是综合治理的“老大难”问题,省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对此十分关心并询问解决对策。

“黑臭水体污染今年整治得如何,下一步有什么打算?”刘尧臣委员向省住建厅厅长鹿山提问。

鹿山说,洞庭湖地级市建成区共排查出臭水58处,目前已完成整治44处。“今年起我省已将黑臭水体整治列入各级政府重点民生实事考核,其中洞庭湖、湘江流域是整治的重点区域。”他说,关键是要解决好污水处理设施配套问题,要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同时,加强考核督导,对进度严重滞后,弄虚作假的地方政府进行约谈、问责。

“散乱污”是企业造成水环境污染的一个重要原因。毛铁委员就此发问:“我省在整治洞庭湖地区‘散乱污’企业方面,将采取哪些措施?”

省经信委副主任李志坚说,目前,岳阳、益阳、常德已取缔关闭了家企业,32家企业转产。下一步,首先,坚决依法依规淘汰包括“散乱污”企业在内的全部落后产能。其次,加强与环保等部门对接,并依标准制定整治专项工作方案。再次,组织开展初步摸底排查,特别是对排放不达标的企业配合环保部门先行关停整改。然后,把“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与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紧密结合,形成联动效应。最后,积极主动发挥牵头部门的职责,会同发改、环保、安监、质检部门和相关政府共同做好综合整治。

“我省将采取哪些过硬措施,推进洞庭湖区的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祁圣芳委员向省农业委主任袁延文询问。

袁延文表示,我省将在湖区进一步加大“节肥减药”力度。“我们还会在湖区大中型规模养殖场配套建设大中型的沼气工程,着力培育粪物处理的组织,实现粪物就地就近资源化利用,争取到年湖区的畜禽粪便的肥料化利用率达到60%以上。”袁延文说。

“洞庭湖区沟渠堵塞、哑河增多、河湖关系失调,请问水利部门目前正在采取和今后将要采取什么措施把问题解决好?”詹鸣委员问道。

省水利厅厅长詹晓安表示,要对洞庭湖区的沟渠进行疏挖,清除淤泥、杂草,实现沟渠的自然连通;实现垸内垸外水系连通,也就是河水连通,改善水质;关键要解决枯水季节从长江流入洞庭湖水量问题,规划对华容河等进行综合整治,争取项目早日实施。

在专题调研时,龙朝阳委员发现洞庭湖区仍存在乱占湖泊和河道围垦,乱采砂石和土方,乱堆垃圾和固体废物,乱建涉河项目和在河道管理范围内修建阻碍行洪的建筑物、构筑物等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的“四乱”问题。对此,他发问:如何整治“四乱”,有没有解决的“时间表”?

詹晓安坦言,洞庭湖区“四乱”现象比较严重,目前,我省已发出第五号河(湖)长令,推进“四乱”整治。首先,将对洞庭湖区所有的河道、湖泊、水域来一次大清理、大排查。其次,要实行集中整治,确保清查出来的问题都能够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应。再次,要建立督导机制,对全省特别是洞庭湖的清“四乱”问题进行全面督导。最后,是建立长效机制,发挥各级河(湖)长的作用,加大力度,消除存量,遏制增量,确保问题不反弹。

他说,“四乱”问题的清理将于今年10月完成,集中整治从今年的10月到明年5月完成,明年上半年争取有比较好的结果。

洞庭湖区94家造纸企业明年退出

针对当前洞庭湖水污染较为突出的问题,文富恒委员提问:影响洞庭湖水质的主要原因到底是什么?有没有保障措施?

省环保厅厅长邓立佳回答:“影响水质的主要原因是水量少了;从长江和湘资沅澧带进来的污染物仍然很多;由于长期围湖造田,湿地减少,水生态功能退化,净化功能大大降低;湖区本身的污染物排放量仍然很大。”

邓立佳表示,要进一步查清污染源头,做到精准治理;进一步加大污染物的减排力度;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进一步压实责任,坚决完成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的目标任务。

10年前,省人民政府关停了洞庭湖区域的家造纸企业。今年省人民政府要求洞庭湖区域造纸产能3年内全部退出。田际群委员就此提问:“在引导造纸产能退出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和困难、准备出台哪些具体措施?”

省发改委主任胡伟林说,目前,洞庭湖区还有94家造纸企业、10家制浆企业。今年3月省人民政府印发文件,要求在今年内把制浆的企业关停,明年洞庭湖区94家造纸企业产能要退出。目前,10家制浆企业已有4家关停,还有6家在生产。

“虽然困难大,但我们决心更大。”胡伟林表示,省发改委和财政、经信委、环保等相关部门,正在加强统筹协调的力度,把责任层层压实,为水质改善作出应有贡献。

建立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

年,国务院批复洞庭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文志强委员针对规划实施及保障措施向省发改委主任胡伟林提问。

胡伟林说,洞庭湖的生态规划出台以后,形成了整套的规划体系;成立了由省长担任组长的治理推进的领导体制,岳阳、益阳、常德与长沙市望城区比照省里做法,建立了推进的体制;建立了一揽子项目的支持体系。在规划实施方面,主要体现在水生态修复、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统筹的步伐与产业转型步伐等方面明显加快。下一步,将以“三年行动计划”为重点推进生态修复,推动规划实实在在落下去。

针对李际平委员提出的洞庭湖综合治理工作构想等问题,省国土资源厅厅长王一鸥介绍,年开始,洞庭湖区大致有万亩的基本农田划定。下一步,要把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主体功能区的规划,包括各个专项规划,水利、交通统一到国土空间规划,开展重大的国土修复,继续加大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整治工作力度。

在增加洞庭湖生态环境治理的投入,整合各类专项,创新支出方式,提高使用绩效方面,有怎样的考虑?怎样建立健全洞庭湖生态补偿机制?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刘宗林十分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exichongbing.com/jxxxcb/80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