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防知识进校园
为提高宁乡县血吸虫病历史疫区乡镇儿童预防血吸虫病综合知识水平,增强防病意识,为年急性血吸虫病防控工作打下坚实基础,6月份县血防站联合县教育局,在双江口镇中心小学等三所学校,开展了血防知识进校园活动。
活动期间,向学校师生发放印有血防知识的抽纸、绿色环保袋、图画本、折页等健康教育资料共计余份,宣传覆盖人群余人,收到了良好的宣教效果。
链接:血防小知识
1、什么是血吸虫病?
答:血吸虫病又叫裂体吸虫,寄生在宿主静脉的扁形动物。血吸虫是一种寄生虫,在钉螺体内寄生并发育,再从钉螺体内跑出来,遇到入水的人和家畜(牛、羊等)血吸虫幼虫马上钻入皮肤(只需要几秒钟的时间),侵入体内,引起发烧、拉肚子、肝脾肿大等,严重危害了人、家畜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这就是血吸虫病。
2、血吸虫的中间宿主——钉螺
水中有一种叫“钉螺”的螺蛳,外形呈圆锥,就想一个小的螺丝钉,因此得名。表面有纵肋者称肋壳钉螺,壳长约10毫米,宽约4毫米,生存于湖沼或水网地区;壳面光滑者,比肋壳钉螺稍小,长、宽分别约6毫米和3毫米,在山丘地区多见。钉螺是水陆两栖动物,尤其喜生活在“冬陆夏水”的洲滩,因此,在生产生活中,如果看到这类地方,潮湿的、芦苇很多的,就应离它远点,不要去接触那里的水和植物。
3、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
如果从来没接触疫水的人在疫水里洗手或劳动就会发生急性血吸虫病感染,被感染部位几小时后有明显的黄豆大小丘疹,红、痒,但不痛。一般会在40天左右出现畏寒、高烧、腹泻、头昏,肌肉、关节痛等症状,严重者如不及时抢救还可导致死亡。多次接触疫水或急性血吸虫病没有完全治愈,都可转为慢性血吸虫病,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大便带血等轻微症状,严重者大便中带有红白冻子,时间一长,则有乏力、肝脾肿大等症状。急、慢性血吸虫病没有及时彻底治疗,可发展成晚期血吸虫病。
4、得了血吸虫病该怎么办
血吸虫病可防可治,并不可怕,得了血吸虫病应尽快到当地卫医院检查,并住院治疗。针对不同类型的血吸虫病,治疗的方法也不同。急性血吸虫病人必须住院治疗,可采用口服抗血吸虫药物吡硅酮6日疗法,即总量1/2剂量在第1天、第2天分次服完,其余1/2剂量在第3—6天分服完,每日剂量分3次服用,急性血吸虫病人还应加强营养,口服维生素类药物。慢性血吸虫病人,采用口服吡硅酮2日疗法。晚期血吸虫病的治疗应在改善患者全身情况以后,改善肝功能,缓解消除症状,恢复患者的健康。
5、个人防护小常识
有血吸虫的地区生产作业必须接触疫水时,应切实做好个人防护。常用的方法有:涂擦防护药剂,比如防蚴灵;穿戴防护用具,如长筒胶鞋、胶皮手套等;饮用自来水或井水,如在疫区野外作业急需用水,可采取加热或药物杀虫等办法处理疫水;改水改厕;口服预防药,在接触疫水后一定时间内,按医生建议口服“蒿甲醚”、“青蒿琥脂”、“吡硅酮”等药品。
编辑:风信子
供稿:陈芳
宁乡县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官方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