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月传染病学重点梳理下

医学生考试月

《传染病学》重点及其梳理

传染病学总论

细菌感染

伤寒的传染源(患者和慢性带菌者是唯一的传染源,排菌三个月以上为慢性带菌者)、传播途径(粪口途径,消化道传播)、易感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免疫力持久,儿童和青壮年发病较多)及流行特征(以亚热地及热带地区为多,在不注重饮食卫生地区可引起流行,发病以学龄期儿童和青少年多见)。(临床特征:持续发热、相对缓脉、中毒症状、玫瑰皮疹、肝脾肿大、白细胞少)典型伤寒分期和极期的临床表现。伤寒的常见并发症(主要并发症有肠出血、肠穿孔,其主要发生在病程的第2-3w)。伤寒的血常规和细菌学检查特点。伤寒的诊断依据。伤寒的病原治疗。(伤寒杆菌从肠道感染后进入血液通过淋巴管通过胸导管进入)

伤寒的病原学特点。伤寒的病理解剖特点。典型伤寒初期(起病缓急,最早症状是发热,热度呈梯度上升,3-7天后逐步到达高峰,可达39-40摄氏度)、缓解期和恢复期的临床表现。肥达氏反应(O效价1:80,H效价1:)及其临床意义。(伤寒玫瑰疹常出现在病程的14-20天)伤寒与病毒感染等其他发热原因的鉴别。伤寒并发症的治疗。伤寒的预防。

伤寒的发病机制(主要累及全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急性增生性炎症,病变突出变现在肠道淋巴组织,肠系膜淋巴结、肝、脾、骨髓等处,由于败血症的存在,在病菌及其释放的内毒素的作用下,全身许多器官可以受累),伤寒的临床类型。伤寒的特殊类型和特殊现象。伤寒的一般治疗和带菌者的治疗(氯喹诺酮药物是一般患者首选的药物,第三代头孢菌素是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首选)。伤寒与各型副伤寒在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骨髓培养阳性率最高,持续时间长,全病程可以使用)、治疗方面的鉴别。

伤寒与副伤寒

点击右上超链接即可跳转

2细菌性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分类(胃肠型食物中毒最常见的病原菌是沙门菌属,其最常见的症状为腹泻、腹痛、呕吐)。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病特征。各种致病菌所致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共同表现。细菌性食物中毒的诊断依据与鉴别诊断。

各种致病菌(细菌属嗜盐性细菌有副溶血性弧菌)所致的胃肠型食物中毒的特征性表现与鉴别要点(变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流行病和流行方面类似之处是潜伏期短为1-2h)。肉毒杆菌-的病原学特征。胃肠型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对症治疗(止吐、止痛、补液、纠酸

、补充电解质等)。神经型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抗毒素治疗(神经性中毒主要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全身乏力、软视、头痛、头晕等,视力模糊、复视、瞳孔变化、眼肌瘫痪,其体温正常,神志清楚)。

胃肠型食物中毒常见致病菌的特征、流行病学(传染源:被致病菌感染的动物和人,传播途径是通过进食被细菌或其他毒素污染的食物而传播)、发病机制、病理解剖及治疗。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实验室检查。神经型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对症治疗。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

细菌性食物中毒

点击右上超链接即可跳转

3霍乱

霍乱的病原学特征(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典型霍乱的临床表现(起病急、剧烈腹泻、呕吐以及由此引起的脱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循环衰竭)。霍乱粪便检查的特点。霍乱的诊断依据(吐泻和粪便培养阳性、流行区有典型症状,血清凝集抗体4倍以上增长、无症状但粪培养阳性)。霍乱的治疗原则和治疗的关键环节(早期检测、集中预防以及国家之间的战略合作)。

霍乱的流行病学特征(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传播途径为水/食物。易感人群为普遍易感或隐性肝炎)。霍乱的发病机制。霍乱的并发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水肿)。霍乱的诊断标准。霍乱的辅助治疗措施(治疗霍乱的首选药物是四环素)。(霍乱和副霍乱所引起的腹泻大量失水,它属于等渗性脱水)

霍乱的病理生理和病理(水和蛋白质紊乱,代谢性酸中毒)。霍乱的临床分型。霍乱血常规、生化检查;尿常规和血清学检查。霍乱的疑似诊断和鉴别诊断。霍乱的静脉补液和口服补液的具体要求,抗菌药物的应用及并发症的治疗。针对霍乱三个流行环节的预防措施。(霍乱、副霍乱泻米泔样因为吐泻物中胆汁缺乏,霍乱患者的肌肉痉挛最主要是由于钠盐大量丧失)

霍乱测试题

点击右上超链接即可跳转

4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病学特点。中毒型菌痢的发病机制。急性普通型菌痢临床表现(志贺菌属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又称为志贺菌病)。细菌性痢疾的粪便常规和细菌学检查。细菌性痢疾的诊断依据。急性菌痢与急性阿米巴痢疾的鉴别。细菌性痢疾的病原治疗。

志贺菌属的抗原分类。细菌性痢疾的病理特点。细菌性痢疾的实验室检查特点。细菌性痢疾的临床分型和各型中毒型菌痢的临床表现。细菌性痢疾的血常规检查特点。急性菌痢与其他多种腹泻性疾病的鉴别。中毒型菌痢与其他感染性休克、流行性乙型脑炎、脑型疟疾的鉴别诊断。中毒型菌痢的治疗原则。

慢性菌痢的原因、分型及临床表现。细菌性痢疾的免疫学检查。细菌性痢疾的并发症。慢性细菌性痢疾与肠道肿瘤、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鉴别。细菌性痢疾的对症治疗、预后。细菌性痢疾的预防。

5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流行病学特点。普通型流脑的分期及各期的临床特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血常规、脑脊液和细菌学检查特点。流脑的确诊和与其他化脓性脑膜炎的鉴别。流脑的病原治疗。

脑膜炎奈瑟菌的生物学特性与分群。流脑的发病机制和各时期的主要病变部位及基本病理变化。暴发型流脑的分型和各型的临床特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疑似诊断、临床诊断。与结脑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鉴别诊断。暴发性流脑的对症治疗。流脑的预防。

流脑病原学的致病因素。流脑的神经系统症状的临床病理联系。轻型、慢性流脑和特殊年龄段流脑的临床特征。流脑的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查。流脑的并发症和后遗症。流脑的一般治疗和预后。

5败血症

败血症的概念。败血症的常见病原菌。败血症共同的临床特点。败血症的血常规检查、细菌培养注意点。败血症的诊断及确诊依据。败血症的治疗原则和病原治疗原则。

与菌血症、毒血症等概念的关系。败血症病原学的变迁及耐药现象。败血症的诱发因素。常见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败血症的临床特点。败血症与其他发热原因的鉴别。常见败血症的病原治疗方案。

特殊类型败血症的临床特点。败血症的免疫学检查和PCT等检查特点。特殊类型败血症的治疗方案。败血症的预防。

6原虫感染

疟疾

疟疾的流行环节和流行病学特征。典型疟疾的临床表现。疟疾的再燃和复发。疟疾的病原学检查。疟疾的诊断依据。脑型疟与乙脑和中毒型菌痢的鉴别。抗疟原虫的常用药物及治疗原则。

疟原虫的种类和人体内生活史。疟疾的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之间的联系。脑型疟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预后。疟疾的血常规检查特点。疟疾的控制疟疾发作与预防复发的药物及注意事项。疟疾的化学预防方法。

疟原虫的蚊体内生活史。了解疟疾发作与复发机制。恶性疟的发病机制。与其他发热原因的鉴别。黑尿热现象。特殊类型和特殊人群的抗疟治疗。

原虫、蠕虫感染

1吸虫病

1)血吸虫病

日本血吸虫病最基本病理改变及病变最严重部位。急性血吸虫病临床表现。各型日本血吸虫病的血常规改变。血吸虫病的诊断和确诊依据(粪便找虫卵、直肠粘膜活检)。急、慢性血吸虫病治疗首选药物。

日本血吸虫生活史、寄生部位。血吸虫病的3个流行环节和流行病学特征。血吸虫病的主要病变部位及病理改变。血吸虫病的临床类型。慢性和晚期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血吸虫病的预防。

血吸虫病的发病机制,异位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血吸虫病的免疫学和影像学检查。血吸虫病的并发症。各种临床类型血吸虫病的鉴别诊断。血吸虫病的对症治疗。

2肠绦虫病

猪带绦虫的生活史。肠绦虫病的流行病学及特征。

肠绦虫病的临床表现、免疫学检查和病原学检查,病原治疗的常用药物及注意事项。

常见绦虫类型及形态以及肠绦虫病的预防。

3囊尾蚴病

囊尾蚴病的流行病学及特征。脑实质型囊尾蚴病的主要临床表现。

猪带绦虫的生活史。囊尾蚴病的流行病学及特征。囊尾蚴常见寄生部位、免疫学检查和病原学检查。囊虫病的临床表现、病原治疗的常用药物及治疗中的注意事项。

常见绦虫类型及形态。囊尾蚴病的预防。

责编

卫检运营团队

排版

王飞审核

蒲月贰拾图片

部分来源于网络声明

文章部分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合作

邮箱:4558874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exichongbing.com/yfxxcb/6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