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防治知识

?

概述

●血吸虫寄生于人体而引起的疾病

●一种流行范围广、危害大的传染病

●日本血吸虫病是中国地区主要流行的血吸虫病

●常因皮肤直接接触疫水中的尾蚴而受到感染

定义

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是由血吸虫寄生于人体所致的疾病,是-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寄生虫病。血吸虫病广泛分布于亚洲、非洲、南美洲与中东国家。能够寄生人体的血吸虫主要有日本血吸虫、曼氏血吸虫、埃及血吸虫、间插血吸虫、湄公血吸虫和马来血吸虫,前三种主要分布在非洲、拉J美洲和亚洲地区,而在中国主要流行日本血吸虫病。

日本血吸虫病(schistosomiasisjaponica)是由于日本血吸虫寄生于人体肝脏门门静脉系统而引起的疾病,是一种流行范围广、危害大的传染病,易感者通过皮肤接触尾蚴污染的水源而受到感染。

流行病学

日本血吸虫在全球主要流行于中国、印度尼西亚、菲律宾。

中国曾有12个日本血吸虫病流行省,包括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江苏、湖北、安徽、江西、湖南,其中湖南、湖北、江西集中了全国85%以上的血吸虫病患者。

截止到年,国个国家级监测点居民血吸虫平均感染率为0.%。目前,急性血吸虫病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得到消除。

血吸虫病主要流行于贫穷农村地区,尤其是从事农业和渔业的地区,且多发于夏秋季节。

儿童的卫生状况和玩耍习惯使得他们容易发生感染。

随着生态旅游的兴起,游客感染血吸虫病也时有发生。

疾病类型

根据患者病程、损伤程度、损害部位不同可将血吸虫病分为四类,即急性血吸虫病、慢性血吸虫病、晚期血吸虫病、异位血吸虫病。

急性血吸虫病

病程一般不超过6个月。发病早期血吸虫大量抗原异物释放入体,产生亚型变态反应,表现为发热、腹痛等症状。常误诊为重感冒,或其他发热性疾病。常见于初次感染者,多发生于夏秋季。

慢性血吸虫病

病程半年以上。人体免疫系统对虫卵产生免疫抑制,使得虫卵持续对脏器造成损害。根据临床表现不同,又可分为8型:巨脾型、腹水型、结肠增殖型、侏儒型、普通型、出血型、脑病型、混合型。

晚期血吸虫病

未经及时治疗,虫卵严重损害肝脏,造成肝硬化,表现为肝脾增大、腹水等症状。

异位血吸虫病

虫卵肉芽肿导致肝脏、肠道以外的器官或组织受损,最常见的异位损害在肺和脑部,寄生在脑部常被误诊为脑瘤。

传播途径

感染血吸虫的患者与病牛是主要的传染源。不过,根据流行地区的不同,传染源也有可能是猪、犬、羊、马及鼠类等等。

感染血吸虫的人或动物的粪便中含有血吸虫卵,虫卵随粪便入水后(如河湖边的厕所、在河边洗刷马桶、病畜随地粪便等),可在水中利用钉螺孵化为尾蚴,易感者通过皮肤、黏膜与尾蚴接触而受到感染。

因此,虫卵污染水体、水体存在钉螺(钉螺可将虫卵孵化为尾蚴)、人接触含有尾蚴的疫水是传播的三个主要环节。

病因

在我国,血吸虫病的主要病原体是日本血吸虫。人的皮肤直接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疫水后可受到感染。

基本病因

在我国,血吸虫病的主要病原体是日本血吸虫,人的皮肤直接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疫水后会受到感染。

在人体内,尾蚴经皮肤进入血循环系统,在体内发育为成虫,成虫寄生在肝脏的门静脉系统,其产卵后会随血流进入肝脏或其他器官。虫卵沉积于肝脏、肠道等组织会引

起虫卵肉芽肿炎症损害,重者继发肝脏纤维化。

血吸虫的生活史

血吸虫的生活史包括成虫、虫卵、毛蚴、胞蚴、尾蚴及童虫等6个阶段。

当血吸虫卵随病人、病畜的粪便排出体外进入水体后,即在水中孵化出毛蚴。毛蚴能在水中自由游动,并主动钻入钉螺体内发育成母胞蚴,进行无性繁殖,产生子胞蚴。它们再经一次繁殖,产生大量尾蚴释放入水,此时如果人、畜接触含有尾蚴的疫水,尾蚴则钻入人、畜皮肤内,转变为童虫,经过移行发育,最终在肝肠有关血管内定居寄生,成为成虫。成虫雌雄合抱、交配产卵,每条雌虫每天可产卵两三千个。一部分虫卵在肝肠等脏器内沉积,一部分虫卵又随粪便排出体外,如此周而复始,这就是血吸虫病的传播过程,即生活史。

在血吸虫的生活史中,有两个宿主,其一谓终宿主,即被成虫寄生的人和其他哺乳动物(如牛、猪、羊、鼠等)其二谓中间宿主,即被幼虫寄生的钉螺。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没有钉螺,血吸虫就无法繁衍,血吸虫病也不可能传播和流行。

?

感染血吸虫的主要途径

?

人人均可能感染血吸虫,接触疫水次数越多、时间越长,感染的可能性就越大。

人接触疫水而感染血吸虫的途径有两类:一类是生产性接触,如耕耘、插秧、捕鱼、割水草、打粽叶以及抗洪抢险等水中作业;另一类是生活性接触,如在河、湖水中淘米、洗衣以及旅游、游泳等。当然,不同地区、不同职业的人,其感染血吸虫的方式、途径和感染的程度也有所不同。

什么地方易感血吸虫病

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体叫疫水,容易感染血吸虫的地方称为易感地带。一般是指人、畜常去的感染性钉螺较多的地方。不同类型的疫区其易感地带的地形、地貌也不相同。水网地区的易感地带常在居民点附近,居民因生产、生活常去的地方,如渔船民经常停靠船只的码头附近,或牛棚及耕牛过河渡水的渡口附近,或河、湖、沟、渠内。

什么人易感血吸虫病

无论男女老少只要接触疫水,都容易感染血吸虫病,接触疫水的次数越多,感染血吸虫病的可能性也越大。性别对血吸虫的易感性并没有差别,不同性别对血吸虫感染率的差异是由于两性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不同的缘故。一般血吸虫病流行区,5岁以下的儿童接触疫水机会较少,5岁以上的儿童喜欢在河、沟边戏水,感染率上升。10岁以上的少年参加割草、放牧、捕鱼虾、游泳者逐渐增多,感染率上升更快。成年人全力投入生产,经常接触疫水感染率更高。老年人因体力减退,参加劳动次数减少,接触疫水的机会也减少,感染率又降低。对职业而言,渔船民、农民等职业的人群属高危人群。由此可见,人是否感染取决于当地生产、生活用水中有无血吸虫尾蚴、其数量多少和范围以及接触疫水的频度。

什么季节易感血吸虫病

人在一年四季都可能感染血吸虫病,但在气温较高的4-10月份最容易感染。春季气候温暖,雨水多,钉螺活跃,人们生产繁忙,下水频繁,感染机会也多。夏季气温高,下水游泳、洗澡的人数多,接触疫水的时间长,体表暴露的面积大。在大江大湖流域,下水抗洪抢险人数增加,感染的人数也会增加。急性感染以夏季最为常见。秋季温度也适宜钉螺活动,且又是捕鱼的好季节,渔民下河捕鱼、捉虾,常常发生急性感染。

血吸虫相关科普小知识

什么是尾蚴性皮炎

急性血吸虫病是由大量尾蚴一次侵入体内而引起的,多发生在初次感染者身上。有的人在感染后1-2天内,接触疫水部位的皮肤会出现点状的红色丘疹,奇痒,称为尾蚴性皮炎。

急性血吸虫病的临床症状

人在感染后40天左右,可出现怕冷、发热、出汗、腹胀、腹泻、大便带浓血等症状。绝大多数人有肝、脾肿大,并伴有压痛。严重者如不及时治疗,可出现贫血、消瘦、腹水,最终导致死亡。

慢性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

慢性血吸虫病是因多次少量感染尾蚴,或急性血吸虫病未彻底治愈所致。其临床表现不一,轻者可无症状、或轻度腹泻;重者有腹痛、重度腹泻、大便带脓血。病人有不同程度的乏力、贫血、消瘦、营养不良,多数病人有肝脾肿大。

晚期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

反复或重度感染血吸虫尾蚴,未经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就可发展为晚期血吸虫病,表现为肝硬化腹水、脾肿大、生长发育受阻,甚至死亡。临床上分为腹水型、巨脾型、结肠增殖型和侏儒型。儿童或青少年得了晚期血吸虫病后,可影响生长发育,导致身材异常矮小,称为侏儒型。

怎样知道自己得了血吸虫病

凡是生活在血吸虫病疫区或到过疫区的人,如果接触过疫水,都有感染血吸虫的可能。当自身出现皮疹、发热、腹痛、腹泻、乏力、肝区不适等症状时,就应警惕自己是否得了血吸虫病。但也有较多的血吸虫感染者不出现或不立即出现上述症状。当你怀疑自己感染了血吸虫时,应该立即到医院做检查,或主动接受血防查病。通过系统的检查,就可知道自己是否得了血吸虫病。

检查血吸虫病的方法有哪些

检查血吸虫病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粪便检查、血液检查、肠镜检查和B超检查等。

为什么要进行血液检查

有些血吸虫病人粪便检查时不一定能查到血吸虫卵,而血液检查比较敏感,可能查出隐匿的病人,所以查病时往往要开展血液检查。常用的血液检查方法有环卵沉淀试验、间接血凝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胶体染料试纸条法等。

为什么血吸虫病流行区要开展普查普治工作

普查普治血吸虫病,能使血吸虫病人和病畜得到及时发现和治疗,从而保护群众身体健康和促进生产。此外,人、畜同步普查普治能将传染源减少到最低限度,从而达到阻断血吸虫病传播的目的。

目前治疗血吸虫病的药物有哪些

目前常用的,同时也是首选的杀血吸虫药物是吡喹酮。其他尚有蒿甲醚、青蒿琥酯等,但多用于早期患者或预防性服药。

使用吡喹酮治疗血吸虫病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要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按时、按量服药,以保证治疗效果。

(2)、掌握吡喹酮使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有心脏、肝脏、肾脏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各类精神疾病和癫痫患者服用吡喹酮时应极其慎重,最好在医务人员的监护下治疗;(3)、为了避免和减轻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最好在半空腹或饭后服用(4)、服药期间及服药后3-5天内应注意休息,不要从事体力劳动和高空或水上作业;(5)、为了不加重肝脏的负担,服药期间不要饮酒;(6)、当出现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时,医院找医生处理。

为什么要开展健康教育

开展健康教育就是使人们了解有关预防血吸虫病方面的知识,逐步改变不健康的卫生行为、不正确的用水方式及粪便处理,主动接受血吸虫病检查,服从治疗,从而动员群众自觉参与血防工作,而不是被动地作为血防专业人员的工作对象。因此宣传血防知识能使群众增强血防意识,懂得进行自我防护,主动配合和支持血防工作,达到预防血吸虫病和控制流行的目的。健康教育的形式主要有:通过电视、广播、报纸宣传;开展血防宣传周活动;发放血防宣传材料;召开会议和座谈;街头咨询和义诊;学校开展血防“四个一”教育活动等。

儿童和青少年如何预防

儿童和青少年应当学习一些血防知识和防护方法,不要到有钉螺的水中玩耍、游泳、捞鱼虾等。同时疫区学校和孩子家长要加强学生校外活动的管理,特别是暑假期间一定要严禁学生到疫区从事放牧、游泳、捞鱼虾等活动;并要对学生讲授血防知识或以班级为单位制定好学生防护公约;组织开展一些专题活动,如血防夏令营、血防知识竞赛、血防作文竞赛和血防宣传画、书法等竞赛活动,强化血防意识。

在疫区的居民如何预防

首先要在有钉螺的地段设立血防警示牌,设立血防宣传岗哨,教育、劝阻群众不要接触疫水,不要到该地段采粽叶、打草、放牧、捕鱼捞虾。其次如果确因生产、生活需要,不可避免地要到有钉螺的地方种植农作物、打草、养鱼等,应当注意减少涉水次数,并在下水前涂擦血防专用防护药品,或者穿高统胶鞋、戴手套、穿长衣长裤,简便的办法还可用塑料薄膜绑扎在小腿部。妇女应注意不要直接到有钉螺的江、河、池塘中洗衣、洗菜、尽量使用井水和自来水或没有钉螺的塘水。承包养殖的池塘如发现有钉螺,应积极配合血防部门灭螺后再养殖,同时每年应主动接受一次血吸虫病的专项检查。

渔民和船民怎样预防

渔、船民是感染血吸虫的高危人群,由于长时间在水上作业、生活,接触疫水而被感染的机会极大,因此应买一些血防专用防护药品,在每次下水前涂擦暴露在外的皮肤,捕鱼时尽可能穿连鞋的橡胶衣裤或较厚的长衣长裤。饮水和用水时应提取河心深处的水,也可以将水烧热至60℃以上再饮用,有条件的用桶和缸盛水,按每50千克水加漂白精片0.5克(或加生石灰12.5克)的比例,搅拌后静置15分钟后使用。同时渔、船民每年至少主动接受1次血吸虫病检查和2次吡喹酮的治疗。

为什么旅游、打工等流动人员也要预防

近年来,有大批城市居民和非疫区的农村青年外出到疫区旅游、钓鱼、打工,很容易感染上血吸虫病。因此应当注意:到长江和鄱阳湖、洞庭湖沿线等地旅游、钓鱼、打工的人员,应当了解当地是否是血吸虫病疫区,如果是疫区则尽量不要接触疫水,而一旦接触疫水1个月后出现原因不明的发热症状,应考虑是否患了急性血吸虫病,要及时检查确诊、治疗,即使没有得急性血吸虫病,也应当检查一次。而在疫区已经患血吸虫病的人最好要先在当地治愈后再去非疫区旅游、打工,医院没有专项检查和治疗药品,如果去的地方还是疫区,则仍然每年要定期检查或治疗。

为什么对家畜也要防治和管理

人和家畜都能互相传染血吸虫病,病人和病畜都是血吸虫病的传染源,尤其是家畜的排粪量大,四处散布虫卵,危害极大。因此要注意(1)、购进卖出的牛、羊、猪等要通过兽医部门检疫(2)饲养的家畜每年配合兽医部门普查普治一次(3)家畜尽量圈养即使放牧也要在无螺地区(4)减少饲养家畜改为发展养禽(5)有条件的地区采用以机耕代替畜耕的方法。

如何安全用水

安全用水是为了保证饮用水安全,避免血吸虫感染的重要措施。主要方法:一是普及自来水;二是开挖浅井或深水井;三是对饮用水进行消毒处理(漂精片或生石灰)。

为什么要进行粪便管理

管理好粪便,不仅可以改善农村卫生环境,而且可以杀死血吸虫卵,阻断血吸虫病传播途径。一是防止粪便污染水源;二是杀灭粪便中的血吸虫卵(改厕建三格化粪池或沼气池)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exichongbing.com/yfxxcb/5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