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治愈了瘊子,却意外体悟到中学生成绩上

小姚老师

本文没有瘊子的图片,大家可放心观看

从去瘊子想到的……

首先要告诉大家,这真的不是一篇养生医疗文章,这是真真正正的学习文章。

瘊子,是人体皮肤上的一种突出物,又称千日疮,大多生长在手脚,平时没有痛感,但影响美观,特别是长在手上时。

去年我的左手手背长了一颗痘痘,被我挤破之后伤口一直没有好,过了1个月后我发现这个伤口变成了可恶的瘊子。

瘊子是我的“老朋友”了,因为我的左脚上在很多年前就长了一个瘊子(我买了一双鞋,然后就长了),为了去除这个瘊子,我的左脚大拇指经历了“刀刑”,“醋刑”,“药刑”,国产的没用换日本的,日本的没用换美国的,总之都没用,后来干脆破罐子破摔放弃了。

但是手上出现瘊子之后,我就有点烦,因为根据现代医学理论,瘊子是由病毒引起的会越长越多的。因为一直用右手去扣,没过多久我的右手中指上也长了一个。

我与这两个瘊子的战争及失败

长在手上的瘊子大大影响了我的社会交际,大家都觉得这个突出物很奇怪,我坚定了要把这两个瘊子干掉的决心。

瘊子是突出物,去除突出物的直观办法就是把它弄平了,所以高级的有激光,冷冻等等做法,价格昂贵(几千块一次),而且容易复发。如果是长在老皮上可以用刀刮,但是我这两个都长在嫩皮上,不能下刀子。(因为我以前读本科的时候阴差阳错在交大医学院选修过一门人类肤纹学的课程,还给了2个学分呢!)

所以我还是使用了贴药膏。

固体的,液体的,贵的,便宜的,国产的,进口的,疼的,不疼的,都试了,都失败了!

都说瘊子是一种很难根治的小毛病,既然药不靠谱,那么就来点偏方,比如鸦胆子,比如泡醋。

鸦胆子是一种中药,压破了以后用里面的汁液涂到瘊子上,有腐蚀瘊子的作用,其实原理上和那些药膏是一样的。

药膏啊,药水啊,鸦胆子啊,醋啊,治疗瘊子的逻辑都很简单,就是不断去除瘊子表面的皮肤,最后把患病的部分给磨平了,把病毒给赶走。

结果仍然是失败。不仅手上的瘊子没好,脚上也开始散布开来。

当各种药膏都失败之后,我开始反思一个根本问题:究竟是药膏的问题,还是思路的问题?

蔬菜战胜了瘊子

其实世界上到处都是病菌,人类之所以活得好好的在于人类超强的抵抗力。

如果外用药都失败了,那么瘊子频发的原因可以归结于我抵抗力出了问题,那么我身体里的白细胞们为什么战胜不了这些病毒呢?换言之,我身体里可能缺了什么东西。

思来想去,我发现我不太吃大自然的营养宝库——蔬菜。我们中国人现在生活好了,肉食吃得很多,甚至有的人一点蔬菜都不碰,只吃肉,唯一的素食就是粮食,不吃瓜果蔬菜。但是瓜果蔬菜里有人体必须的各种物质和微量元素,毕竟人类是杂食动物,吃了几百万年的蔬菜了,基因里都在深情地呼唤着蔬菜。

于是我决定吃我最不喜欢吃的蔬菜!

每天中午我都吃一份蔬菜色拉,就是一大份蔬菜,说句实话那是真的难吃,但是咬着牙也要吃下去。别人吃这个是为了减肥的,我吃这个纯粹是想补点营养。

吃了1个多礼拜后,那天瘊子突然破了,出水了,本来手上的瘊子已经开始扩张和蔓延了,这天之后突然刹车,又过了1个礼拜,瘊子开始变小。

不过吃了不到1个月的蔬菜,我手上的两个瘊子就消失了,仅仅留下一个很淡的印子,表面皮肤也恢复了,当中没有涂过任何东西。

又吃了1个月,我脚上多年的瘊子也好了,当时我不知道在我脚上刮掉多少层皮,但是就是靠吃蔬菜,瘊子好了。

问题的根源不在外部,而是在内部。瘊子作为突出物其实是身体内部缺乏微量元素,缺乏抵抗力导致的,但是我们却从外面用力,自然是适得其反的。

由这件事想到的……

那么,这件事和学习有什么关系呢?如果我们把可恶的瘊子转换成试卷上一个又一个的大叉,我们就会发现很多问题了。

这就是所谓的“瘊子逻辑”。

当学生遇到错题的时候,他们往往会从答题技巧上去考虑问题,也就是把题目答错的原因归结于临场发挥上,归结于粗心失误上,因此,他们觉得只要多做一些题目,下次考试细心一点,题目就不会错了。

这个大叉就好像是一个瘊子,答题就好像是我们的皮肤,学生把所有集中点都放在皮肤上,答题上,试卷上,他们总想让那个大叉消失,却总是复发,甚至根本不能解决问题。

许多学生不能说不努力,他们是真的努力,真的拼了,真的豁出去了,可错还是错。

想到这里,小姚老师我突然明白了,问题不是不努力,而是他们缺乏了某些“微量元素”,简单来说,他们的基本功有问题。

重试题轻知识的大误区

中学教育(不管上海还是全国)有个特点:书本上的内容一般是不考的。

考试不会让你默写数学公式。

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基本的教学方式都是轻知识点,重练习,逻辑上也没毛病:通过反复练习来巩固知识点的运用,这本来就是人类学习的基本模式。但问题在于中学的知识点之间是有联系的,而这种联系并不是简单的习题能够巩固的,所以只有对知识点有着极其透彻的了解,才能解决相应问题,才能拥有解题的思路和意识。

题目做不出往往不是因为粗心,而是自己根本不知道,却还以为自己知道。

许多学生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投射到了练习上,试题上,投射到了追求正确率上,而忽略了对知识点的巩固,包括数学的基本公式,语文的文章背诵,英语的单词记忆等等。

基础不牢固一开始不太会显现,等到高考这种多知识点大连线的题目出现,就会漏洞百出,而学生以漏洞补漏洞,在知识基础不牢固的情况下强行钻研题目,钻牛角尖,只能是越补越漏,越补越错以至于无法挽回。

因为再努力也无法弥补自己压根不知道一个公式怎么用。人类是无法认识和运用自己不知道的东西的,你不会突然脑壳一亮,掌握了一个你根本没有掌握的公式。

学生的意识里有“做题比掌握知识点有用”,“题目做多了知识点自然掌握”的错误想法,那么就和长瘊子一样,只重视外表,忽略了内在,最后是费劲了全力,瘊子没去掉,自己还糟了罪。

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题目做错不丢人,但是要搞懂的不是题目,而是知识,中国的教育虽然是应试教育,但是考的是知识,不是答题技巧。

马步扎得不稳,一切只是花拳绣腿而已。

小姚老师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康复中心
中科医院曝光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exichongbing.com/yfxxcb/33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