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国医大师都置顶了青橘校园
1.中药、本草、中药学的概念,历代本草学的主要成就及其主要代表作。
2.道地药材的概念与意义、中药产地与药效的关系;适时采集中药的目的与方法,中药炮制的概念、目的和主要方法。
3.中药药性、药性理论的概念;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的概念,确定依据,所代表药性的作用及指导临床用药的意义;影响升降浮沉的因素;中药毒性的概念、中药中毒的原因,以及应用有毒药物的注意事项。
4.中药配伍的概念、目的与方法,配伍禁忌、妊娠用药禁忌、证候用药禁忌、服药时饮食禁忌的概念及内容,中药剂量的概念及确定中药剂量的依据,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及服药的时间与方法。
5.按功效分类各类药物的含义、性能特点、功效、适应证、配伍方法及使用注意。
01历代本草学的主要成就及其主要代表作《诗经》:载药余;最早记载具体药物的书籍
《山海经》:反映了我国古代预防医学思想萌芽
《黄帝内经》:奠定了四气五味学说;是中医药学说的先导;后事中药升降浮沉学说的理论基础
《五十二病方》:载药;医方
《神农本草经》:东汉;载药;三品分类、寒热温凉四气;最早的本草学专著
《本草经集注》:梁;陶弘景;载药;首创自然属性分类;首创诸病通用药;赤芍和白芍;第二次大总结
《雷公炮炙论》:南;雷敩;标志着本草学新分支学科的产生;第一部炮制学专著
《新修本草》(唐本草):唐;李勋、苏敬;载药;第一部官修本草;首载山楂;羊肝治夜盲;第一部药典
《本草拾遗》:陈藏器;提出“十法”
(宣通补泄轻,重滑涩燥湿)壅滞弱闭实,怯着脱湿枯
后金成无己《伤寒明理论》首次提出“十剂”
《滇南本草》:兰茂;现存内容最丰富的古代地方本草
《证类本草》:宋;唐慎微;载药余;宋以前的许多本草资料均赖本书引用得以保存;附方;首载苍术
《饮膳正要》:忽思慧
《药性论》:甄权;首载神曲功效
《本草衍义》:寇宗奭(shì);按年龄、体质、疾病决定药量(体现疾病的个体差异);将四气改为四性
《本草纲目》:明;李时珍;载药(最多);16部60类、自然属性和生态条件分类、新增药物种;百科全书
《本草品汇精要》:附药图余幅;封建最后一部大型官修本草
《神农本草经疏》:缪希雍
《白猿经》:首载乌头碱
《本草纲目拾遗》:清;赵学敏;载药;新增药物最多(种);首载冬虫夏草、鸦胆子、太子参
02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1、四气:寒热温凉
依据:药物作用于人体所发生的反应概括出来的
2、五味:酸苦甘辛咸
辛:能行、能散:发散(解表药)、行气行血(行气、行血药)
酸:能收、能涩、收敛(固表止汗、敛肺止咳)、固涩(生津)
E.g:乌梅、山楂
甘:能补、能和、能缓
(补益、和中、调和药性、缓急止痛)
E.g:大枣、甘草、饴糖
缓急止痛:白芍配甘草(酸甘化阴)——芍药甘草汤——四肢脘腹拘挛疼痛
苦:能泄(清泄、通泄、降泄)、能燥、能坚
咸:能软、能下
3、归经:归是作用的归属,经是脏腑经络的概称
4、升降浮沉
升浮:向上向外:发散、开窍、涌吐、升阳
沉降:向下向内:清热、平肝、补益、安神、泄下、收敛、利水
03中药配伍——七情提高疗效:
相须:黄连与黄芩
相使:黄连与木香
减轻药性
相畏(被动向)半夏配生姜
相杀(主动向)生姜配半夏
降低疗效
相恶:人参恶莱菔子
产生或增强药性
相反:十八反、十九畏
另外,如果复习有什么疑问
或者想了解什么考研课程
可以来向我们的客服咨询和反馈哟!
??最萌客服
复习疑惑、课程、打卡,这里有你想知道的一切!
最萌客服为你们服务
??20考研小萌新
等你加入
找到更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星标置顶
就能第一时间接收到当天的干货和资讯啦!
(疯狂暗示)
——END——
编辑:lao干妈审阅:青橘君
文章系青橘校园原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投稿邮箱:xy
qingjuzhongyi.北京中科白殿疯正规吗白癜风有治好的办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