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制作播出的
《疾控健康课堂》
节目播出时间
周一至周四9:00、周五16:00
自6月9日入梅以来,我市先后遭遇了6轮强降雨过程,降雨量达历史最高值。强降雨发生后,我市全域22个镇(办、场、园、区)皆出现了严重渍涝灾害。
洪涝灾害后期极易发生重大疫病,为帮助大家全面深入地了解相关防疫防病知识,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科科长、应急办主任赵球平教大家如何正确防疫防病。
本期嘉宾
仙桃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传染病预防控制科科长、应急办主任
赵球平
赵球平,男,年5月生,仙桃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科科长、应急办主任,中共党员。年7月本科毕业于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专业,年在中国疾控中心在职研究生学习。一、渍涝灾害有哪些卫生防疫问题?除造成直接的财产损害,经济损失之外,水患的环境健康危害也不容忽视。水患可破坏城乡的自来水管网系统、下水道系统、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堆肥场等,水中的细菌、病毒、原虫、寄生虫等微生物和原生动物也会随着洪水的传播而扩散,这些病原体可以造成轻微的腹泻症状,也可以造成严重的痢疾、传染性肝炎等严重的疾病。洪水过后,往往会造成水质粪便污染指示菌升高和胃肠道症状病例的上升。
洪水过后周边环境中会存在多种有害微生物。洪水中的有害微生物在环境中消除一般需要2-3个月的时间,包括温度、湿度、pH、土壤结构、阳光照射等在内的环境因素都会影响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存活和持续时间,微生物自身的特性和对环境条件的敏感度也会产生影响,如痢疾志贺菌在土壤中可存活9-12天,隐孢子卵囊可存活数月,孢子真菌和芽孢杆菌可存活数年。洪水过后微生物对人的健康危害与接触途径和敏感人群有关。托幼机构、养老院、疗养机构、学校、医院等生活环境中的草地、露天植被需要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