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螺旋藻对肝硬化血浆甘胆酸及蛋白的影

点滴状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50423/4613542.html

螺旋藻对肝硬化血浆甘胆酸及蛋白的影响

龚义仁张晨玲

(江医院南昌)

摘要

目的:观察螺旋藻对肝硬化血浆甘胆酸及蛋白的影响。

方法:在常规护肝、对症治疗基础上,采用螺旋藻胶囊对34例肝硬化患者进行治疗前后血清CG、ALB、GLB检测结果对比观察。

结果:口服螺旋藻2个月后血清CG显著下降,P0.01,半年后接近正常水平;4周内对提高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水平有显著疗效,有效率达97.1%,P0.01,但经6个月治疗对血清GLB升高无明显治疗效果。

结论:螺旋藻适合于肝硬化病人使用,有利于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临床使用较为安全可靠。

关键词

螺旋藻;肝硬化;甘胆酸;白蛋白;球蛋白

螺旋藻(Spirulinaplatcnsis),俗称蓝藻,其主要成分为螺旋藻多糖蛋白((Plolysaccharideproteinofspirulinsn),含有8种人体不能自行合成的氮基酸及微量元素、维生素、矿物质、生物活性物质等。为此,我们应用螺旋藻胶囊治疗34例肝硬化患者并进行血清甘胆酸(CG)、白蛋白〔ALB)和球蛋白(GLB)的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1.1性别与年龄男性20例,女性14例;年龄32-56岁,平均47.2岁;病程4-6年。

1.2观察对象以符合有关统一诊断标准[1]的门诊病例作为观察对象,计肝炎后肝硬化15例,血吸虫病性肝硬化14例,胆汁性肝硬化3例,酒精性肝硬化2例,其中3例为失代偿性肝硬化

方法与内容

2.1观察方法病员均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检测肿瘤四项,同时送检肝肾功能、蛋白电泳、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血清电解质,并作B型超声波,探测肝、脾、胆囊、腹水等,以及作食道吞钡X线摄片及纤维胃镜等,每2个月复查上述项目,观察对象采用自身治疗前后对照。

2.2治疗方法在护肝、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选用螺旋藻胶囊口服治疗,每次4粒(每粒含精粉0.35g),每日3次饭前半小时服用,以连续服用2个月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同时合理营养,改善生活方式,禁烟、限酒等。

2.3疗效判断经治疗后生化指标改善10%以上为有效,改善20%以上为显效,改善不足10%为无效。

结果

3.例肝硬化血清CG、ALB及GLB检测结果,见表l。

注:本院临床正常参考值:CGug/dL,ALG35-50g/L,GLB20-35g/L。与正常值比较,*P0.01,**P0..

3.例肝硬化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G、ALB及GLB检测结果,见表2。

注:与治疗前比较:*2个月后,t-7.1查t分配表,自由度df=34-1=33,P0.01;6个月后,**t=1.8,df=21-1=20,P0.05;***t=1.5,df=21-1=20,P0.05

3.3疗效34例中4个月后有13例患者自动终止治疗,见表2。在3项观察指标中,CG改善最为明显,2个月后即有显效;治疗6个月后对ALB有一定改善作用,但无统计学意义;对GLB基本无效

副作用

34例肝硬化患者在口服螺旋藻胶囊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任何明显副作用或反应,部分患者食欲及睡眠有改善,大小便通畅。

讨论

肝脏是人体内最为重要的代谢中心,使正常肝纤维结缔组织的形成与分解保持动态平衡。多种病因可使正常肝细胞结构被破坏,肝内血管结构紊乱,肝内微循环发生障碍,使肝纤维结缔组织弥漫增生大于分解,导致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减退,从而形成肝硬化。

甘胆酸(CG):为一种分子量.6的胆酸与甘氨酸结合而形成的结合胆酸,仅在肝细胞内合成,对脂肪的消化吸收代谢起重要作用。它参与正常的肝肠循环,当出现有肝功能损害时或出现肝内胆汁郁积时,则可呈异常升高。因而具有反映肝功能状态及鉴别黄疸类别的临床意义。正常时周围血中含量很少,ug/dl为异常。

本组34例肝硬化患者血清CG为.8士.3ug/dl,显著高于正常水平,P0.01,反映肝硬化病人存在肝功能障碍和胆汁郁积,其升高值似与肝功能损害程度呈正相关[2]。提示病情重、病情进展及预后不良,虽然本组病例检测ALT,AST值均在正常范围或轻度异常〔低于2倍正常值)。为此,本组资料表明,CG检测在了解肝细胞损伤程度特别是轻度损伤者比常规的肝功能试验更为敏感,且肝硬化时CG异常可持持续较长时间,而单项ALT升高的非肝病患者,CG多为正常,故可对肝组织实质性损害有鉴别意义,己有类似报道[3]。

本组病例口服螺旋藻胶囊2个月即发现血清CG显著下降,P0.01,随着疗程的增长而下降幅度愈明显,半年后接近正常水平(.6士19.8ug/dL),见表2。螺旋藻是地球上最为古老的稀有藻类生物,现己知它是本世纪极具营养价值的天然资源,是非洲土著人常食的绿色植物之一,营养成份十分丰富,蛋白质含量占68%以上,而氨基酸的组成平衡且十分合理,极易为人体吸收,因其细胞壁薄,含纤维少,故而易被消化吸收[4]。为此,适合于肝硬化病人使用,有利于损伤后的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

蛋白质主要在肝脏合成,特别是白蛋白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有功能的肝细胞的数量,本组34例肝硬化患者血清ALB为(29.3土7.6g/L),明显降低,反映肝功能不良,经4-6个月治疗后有所改善,但无统计学上意义,P0.05。有报告[5]螺旋藻胶囊口服在短时间内((4周)对提高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水平有显著的疗效,有效率高达97.1%,P0.01。在慢性肝病时,肝内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受到免疫刺激,球蛋白生成亢进。本组中21例经6个月的治疗

观察结果提示,螺旋藻胶囊治疗对肝硬化患者的血清球蛋白升高无明显治疗效果。通过对34例的临床治疗观察,未发现螺旋藻胶囊的任何毒副反应,服药期间未发现任何不适,临床使用较为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贝政平.3个内科疾病诊断标推[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2]陈士葆,沈健伟,梅长林.血清甘胆酸测定对慢性肝病的诊断价值[J]实用内科杂志,,10(1):28~29

[3]陈士彬,龚义仁空腹血清甘胆酸测定的临床意义[J].江西医学院学报,,29(4):50~51

[4]程双奇.螺旋藻的营养评价[J].营养学报,,12(4):-

[5]龚义仁,刘仁树.螺旋藻胶囊口服治疗缺铁性贫血的初步探讨[J].江西预防医学杂志,,2(3):13~14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exichongbing.com/xxcbzl/73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