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血防先驱”苏德隆教授
蒹葭竹君中国血防先驱苏德隆教授被誉为“新中国预防医学界第一人”,他对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贡献至今铭记在亿万中国人民的心中。
苏德隆(SuDelongandTeh-longSU,-),字光熙,是我国著名公共卫生学家、医学教育家和医学哲学思想家,我国流行病学奠基人之一。新中国首批一级教授,首批博士研究生导师,原上海第一医学院副院长。苏德隆是全国血吸虫病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流行病学学会名誉会员,是首位被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名为莱昂·贝尔纳基金奖(LéonBernardFoundationPrize)的中国人,是世界上首位全面阐明钉螺分布规律、中国血吸虫病生态学的学者。他创立了生态学灭螺方法,筛选出多种灭螺药和预防血吸虫感染的方法,他发明的造价低廉的“防蚴衣”“防蚴笔”获全国科学大会奖。他主编了我国第一部《流行病学》全国统编教材(三次主编),奠定了我国流行病学基础,创立了中华医学会流行病学学会并任首任主任委员,为预防控制血吸虫病、肝癌、副霍乱等重大流行病,为我国和世界的公共卫生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其中尤以消灭肆虐华夏大地两千多年的“瘟神”——血吸虫病对中国人民和世界的贡献最为突出,在公共卫生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年11月,苏德隆教授被追授“全国血防先驱”称号。初识“瘟神”情定公医
年,苏德隆出生于六朝古都南京的一个基督教家庭,家境清贫,父母以小手工艺为生。苏德隆是家中存活的五个孩子中的“长子”,他从小聪慧过人,小学三年级即开始自学英文,品学兼优的他在食宿费用均免的教会中学毕业后,因家贫失学2年,但他仍想尽办法自学。虽然长期接受的都是英文教育,但苏德隆的国文功底极好,他的心灵内核仍是一个秉持着“修齐治平”人生理想的中国人。他的母亲患有严重胃溃疡,一个妹妹因无钱买药施救而夭折,亲人和周遭穷人的遭遇使苏德隆萌发了学医救人的愿望。
?年苏德隆考入国立中央大学年他考入南京国立中央大学医预科修学三年,后转入国立上海医学院,年父亲的病逝又让他失去生活来源,他靠得第一名的奖学金和勤工俭学读完八年医科。甫入大学校门,苏德隆就成了中国三大科学社团之一——“中华自然科学社”的最早会员,他参与了《科学世界》杂志的创刊,发表了数十万字的科普文章和论文,热情为民众普及医药知识。在学期间,他表现出了卓越的科学研究的才能,颇得教授们的赞赏,他还参与了吴淞卫生模范区、上医高桥卫生教学区的各项工作,并长期为陶行知创办的宝山余庆桥山海工学团、钮永建创办的马桥乡俞塘民众教育馆、黄炎培创办的赵家塘乡村实验学校为农民义诊并指导乡村改善环境卫生。急性传染病是当时中国人民的主要死因,年长江发生特大洪水,淹死中下游14万人,上海也爆发霍乱大流行。苏德隆利用暑假,医院当义工,这段经历使他萌发了从事预防医学来救治亿万苍生的决心。
苏德隆从求学时代就注意到血吸虫病的危害。年夏,千余民众因在沪郊昆山青阳港游泳而患急性血吸虫病,当时医学界对这种疾病所知甚少,难以诊断。苏德隆在学校做了一次读书报告,专门论述血吸虫病的危害,认为这是种值得研究的疾病,这是他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