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除四害到拒野味公共卫生概念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周振华

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除四害”到今天更加强调大健康、分餐制、拒野味,公共卫生概念在70年间不断变化,不变的,是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信念。

刚刚过去的年,四川凉山大山深处的普格县特兹乡,一场“厕所革命”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新的变化。

在这个曾饱受血吸虫病折磨的地方,当地政府工作人员介绍:“卫生厕所和沼气池建设在村中普及率基本达到90%,使用率达到95%,有效控制了传染源。”让人难以想象的是,十几年前,普格县特兹乡被确定为血吸虫病综合治理试点地区时,整个县只有一个公共厕所,脏到无从下脚。

建厕所需要过程,习惯用厕所更需要过程。到年,普格县全县达到血吸虫病阻断标准。如今,“厕所革命”不仅促使了基础设施和环境卫生的改善,更改变了凉山深处大部分村民的旧有观念。

不仅是凉山,新中国成立以来,爱国卫生运动伴随了几代人的成长。除四害、“五讲四美三热爱”、“三讲一树”、卫生城镇创建、厕所革命、垃圾分类、坚决杜绝食用野生动物的陋习、倡导树立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公共卫生概念的变化,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人口超过5.4亿,可人均预期寿命只有35岁左右。卫生机构和卫生设施少之又少,天花、鼠疫、血吸虫病等地方病、传染病严重威胁着人民特别是广大农民的健康。为尽快改善卫生状况,控制疫病流行,以“除四害,讲卫生,消灭疾病,振奋精神,移风易俗,改造国家”为任务的爱国卫生运动在全国开展起来,“以卫生为光荣,以不卫生为耻辱”的观念蔚然成风。

20世纪50年代,俗称小儿麻痹症的脊髓灰质炎,在中国流行。病毒学家顾方舟临危受命,进行脊髓灰质炎研究,和同事研制出了“脊灰糖丸疫苗”,并在全国推广。这些豌豆大小淡黄色的糖丸不仅好吃,而且能在常温下存放多日,易于推广服用。吃糖丸,成为70后80后共同的童年记忆。

年,我国成为无脊髓灰质炎国家,靠是不仅是“糖丸”疫苗,还有整个公共卫生体系的有效运转,以及“预防为主”理念的不断普及。顾方舟曾说:“得让老百姓知道怎么样来保护自己,得普及这些知识,得让老百姓知道。预防为主,预防为主啊!”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从“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写入十八大报告,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到十九大报告对“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作出全面部署。如果说上世纪的中国更注重公共卫生基础设施等硬件完善,普及的多是基本卫生常识;那么今天,公共卫生建设则从注重治疗流行病,上升为更加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exichongbing.com/xxcbzl/108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