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修复就是让身与心同在

人的身心相互影响,大部分人看来身心是二元的,也就是身体是身体,精神是精神,其实往深里说往高里说,身心是一元的,只是显现到我们这个时空,分化显现为两种形式,身体是表面的可见的,精神是意识的,无法物化,为不可见。精神虽然无法物化不可见,但是精神的存在不能否认。

来看中医养生家李辛的一段话“中医认为一切病先是神病,然后是气病,再到血病,最后才到什么呢?形病。

疾病先从生命无形的部分,即从精神、信息的层面开始出问题;

第二个阶段,到气的部分,能量格局和运行规律发生紊乱;

第三个阶段,到有形的疾病层面。”。

当一种疾病发展到有形的部分就是肉眼可见的问题,比如:出现明显的症状,高热,打喷嚏等等,再比如妥瑞症孩子出现了身体抽动的动作等等,这个时候除了需要积极面对可以看见的表面症状,同样需要调理气的能量格局,疏通理顺气的运行规律,最重要的修复精神、信息层面出现的问题,如果身、心、意能够全部修通、打通,一个人身心链接状态良好,这个人自然健康。

心理暗示在疾病治疗中之所以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就是从最重要的精神、信息层面起了作用,但是如果一个人身、心、意相互隔离太远,身心分离状态比较严重,那么心理暗示能够起到的作用就不明显。

李辛:真正的养生,是去感受自己

“很多人的病,其源头是某种很大的烦恼,很大的怨恨,或者很多他们无法解决的困惑,很多时候,病是因为他们不愿意去面对、澄清、解决。为什么儒、释、道这么重视“惭愧”、“反省”、“忏悔”,先得觉察到自己错了,才有“知非即离”的可能。心念一转,神气也就转了,生命列车的方向也转了。

当一个人的身体有大病的时候,已经是生命列车的方向错了很久了。但有一点一定要记得,信念随时有机会转回,信念一转,神气随时有机会修正。

一切的源头,在于无形的思想、精神,然后才有了能量,然后才化生为物质。所有的病,或者说这个世界的开始,都是这么来的。当一个人用自己的感受生活的时候,是从他的内心出发,原点是自己,没有错位。我们以外物为原点,那就会失去对当下的自己和周围的感受。这个状态在中医叫什么呢?是“形神分离”

打坐安静的状态是什么呢?《黄帝内经》说的“形与神俱”或者“身心合一”。在生活中要养成用心去感受自己、观察自己,然后知道:吃了什么舒服,什么不舒服;跟谁在一起舒服,跟谁在一起不舒服;想什么说什么做什么比较安心,或者反之会睡不着、纠结难过。生活中时刻留意观察自己,就可以时刻调整自己。”(李辛《真正的养生,是去感受自己》)

身与心分离

当身与心分离的状态,无论是身,还是心,都容易出问题。

头脑一旦掌控你,头脑对你的掌控越厉害越是能成功屏蔽你的各种感受,没有自身各种真实的感受,你将远离真实的自己,慢慢的你会演变成另外一个“人”,可以叫“空心人”,也可以叫“后天头脑假自我”,或者虚体自恋严重呈现。

比如:孩子已经吃饱了,不想吃了,家长会说,吃这么少怎么行,你长身体呢!得多吃,这样才长得高,长得壮。孩子哭着说不想吃了,家长说不吃不行,长身体需要营养。孩子不吃,于是家长喂,强制要孩子必须吃。

家长如此对待孩子时间久了,孩子没法链接到自身身体真实的需要,想吃什么,吃多少,而是听命于家长,家长又不是孩子,怎么能知道孩子具体的身体感受,家长只是通过头脑想象来判断孩子该吃多少。

日复一日,孩子在吃饭这个问题上便会被洗脑,彻底断开和自身真实的链接,会饱了也继续吃,因为头脑告诉他,吃这么多不够的,得继续吃。

那么最后,胃会出问题,因为经常吃多吃撑。

是不是最后仅仅只是胃出问题这么简单呢?

不是。

一个人长期身心无法同步,自己是会困惑并且痛苦的,当这个孩子每次听从头脑的指令吃多了吃撑了,他是无法理解自己为何会这样,胃痛的痛苦会让他自责、难受。

头脑的声音和内心的声音不同步的时候,自虐和他虐便开始了

我之前常常有一个情况,明明已经吃饱了,但是只要碗里还有,我就会继续吃,因为这个时候头脑里会有一个声音“全部吃掉,不要浪费”,这个声音来自哪里,来自我的父母。

我的父亲小时候很可怜,吃不饱,穿不暖,大过年的还需要出去要饭,否则就是饿肚子,所以父亲对于食物看得特别重,他在我们小时候念叨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别浪费,食物可不能浪费,碗里的东西都吃掉,千万不要浪费,浪费粮食可耻。当然很多时候是爸爸吃掉我们碗里剩下的饭菜。

我婴儿期离开父母,三周岁回到父母身边,年幼的我对于父母是陌生的,年幼孩子对于陌生的父母自然是又害怕又紧张,于是对父母的话基本是听的。

我吃饭经常会出现吃饱、吃撑的情况,我体弱,饭量本就不大,而我碗里的饭偏偏经常会多,于是,十来岁的时候,我的胃便开始不大好。

我一直不知道自己在吃东西上是在自虐。

三十多岁的时候,有一次我吃饭又吃撑着了,胃很不舒服,我双手捂着自己的胃,靠在沙发上。

因为我持续努力的自我成长和自我修复,这个时候我已经知道主动的去觉察自己,倾听自己。

那天,在安静的情况下,我清楚的听到我的胃对我说:不要继续虐待我了!不要继续自虐了!

那个当下,我突然醍醐灌顶一样,原来我一直在自我折磨,头脑成功引诱误导我自虐,这就是身与心分离的真实境况,身体会被残忍对待。

当父母面对孩子,没有和自身链接,时刻与孩子共生或者寄生,完全没有界限意识时,父母对孩子的“虐待”便时刻发生着,父母会听命于自己头脑里的那个声音、头脑里的那个标准,而非当下的事实。

孩子会在父母以爱为名的头脑标准、外物标准下与自己的真实感受、体会分离,最终活在身与心分离、支离破碎的切割状态,充满纠结、矛盾、犹豫和痛苦,而孩子不明白为何就这样了,为何会这样。

自我修复就是让身与心同在

三十多岁当我自我觉察到在吃东西问题上身与心不同在的情况,这种身心不同在的情况便开始发生转变,虽然我会继续沿着旧有的思维模式剧情继续滑行一段时间,但是在这个问题上的不断觉知,如同刹车剂的作用。

例如,在我吃东西的时候,我会更加注意保持自我觉察和看见,更深更好的和自己的身体链接,和我的胃链接,我是否还想继续吃,这个继续吃的声音来自哪里,如果来自头脑,那么就静下来认真自我觉察一下,倾听一个来自内心的声音,倾听来自身体的表达,倾听胃想告诉我的最直接真实的想法。

在没有自我觉察和看见的情况下,我会自然而然被旧有的思维模式剧情带着走,会吃完碗里的食物,而一旦有了自我觉察和看见,觉知的过程就是让自己清醒的过程,让身与心同在的过程。

身与心同在时人自身最有力量、最和谐、最自然、最健康。

康复抽动症的关键——内平衡能力,简单说也就是身与心同在的能力

经常会有人问:什么是内平衡能力?

身心相互协调、相互支持、相互给力,融洽在一起有力量的能力。

身心越背离、越分裂这种能力越差;

身与心同在,身、心、意合一的情况越好,身、心、意和谐一致、彼此链接这种能力越强。

什么是身、心、意合一?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喝水,当你喝水的时候,你的身体知道自己在喝水,你的心知道自己在喝水,你的意识知道自己在喝水,喝水的时候,你的状态是一心一意,你能觉知到的就是当下:身、心、意都在喝水。

现在人能做到这种状态或者进入这种非常不容易,大部分人喝水的时候,身体那个动作虽然在喝水,但是意识和心会不知道跑哪去了,可能想晚上看什么电影或者明天去哪里玩,更有甚者,可能边喝水,边听歌,边打电话,边骑车,也就是三心二意或者多心多意,这个时候身与心不同在,身、心、意南辕北辙,各干各的。

妥妥们可以做这样都练习,平时做任何事情都一心一意,做到身、心、意都在当下做的事情上,也就是身、心、意识合一的状态,你会发现身、心、意合一的状态,症状会非常少,甚至没有。

欢迎大家积极投稿分享

有偿征稿

《爱是最好的良方》第二版

《看见才是爱》第二版

抽动症常见问题

抽动症孩子能否打新冠疫苗

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exichongbing.com/xxcbzl/10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