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提醒广大市民要警惕洪灾后易出

近日

河南多地连续暴雨

在洪灾过后

容易爆发各种传染病

洪水带来的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医院温馨提醒大家

以下几点,一定要记牢!

一、饮用水卫生

不喝生水,只喝开水或符合卫生标准的瓶装水、桶装水;装水器具必须干净,并经常倒空清洗;对临时的饮用井水、河水、湖水、塘水等,一定要进行消毒;混浊度大、污染严重的水,必须先加明矾澄清后再消毒;饮用水消毒剂(漂精片、消毒泡腾片)必须放在避光、干燥、凉爽处存放(如用棕色瓶拧紧瓶盖)。自来水水管或水龙头如被污染,退水后应充分清洗管路,水龙头表面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二、食品卫生

食物要煮熟煮透,生熟分开,餐具须清洁并消毒后使用,进食前要洗手;不吃腐败变质或被洪水浸泡过的食物;不吃淹死、病死的禽畜、水产品;不吃剩饭剩菜,不吃生冷食物;不到无食品经营许可证的摊档购买食品。

三、环境卫生

对室内外环境进行彻底的清理,做到先清理、后消毒、再回迁。排除积水,清除污泥和垃圾杂物;打开门窗,通风换气,清洗家具,清理室内物品,必要时对房间墙壁和地面进行消毒;整修厕所,清刷卫生间,修补禽畜圈。不要随地大小便,粪便、排泄物和垃圾要排放在指定区域。

四、病媒生物控制

在居所内安装纱门、纱窗、蚊帐等防蚊、蝇设施;推荐使用蚊香、气雾罐、苍蝇拍等家庭灭蚊蝇措施;抗洪值守人员应配备防蚊帽、穿长袖衣裤,裸露部位可喷涂驱避剂。应使用高效、安全的抗凝血杀鼠剂灭鼠;灭鼠后及时搜寻死鼠,集中深埋或焚烧;水灾鼠类死亡或迁徙时,体表寄生虫脱离或逃逸,灭鼠时,应在居民安置点喷洒杀虫剂,消灭离开鼠体的游离蚤等寄生虫,做好鼠虫并灭。蚊蝇鼠等病媒生物异常增多时需及时报告当地政府部门。

五、手部清洁

不用手、尤其是脏手揉眼睛。各人的毛巾与脸盆应单用。如果不得不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病人共用脸盆,则应让健康人先用,病人后用,用完以肥皂将脸盆洗净,并常用消毒剂浸泡消毒。

六、预防皮肤溃烂

应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随身用毛巾等擦汗。可在皮肤皱褶部位扑些痱子粉。下水劳动时,每隔1~2小时休息一次,擦干脚,在阳光下曝晒片刻。每次劳动离水后,一定要洗净脚,穿干鞋。当发现脚部皮肤破溃并有加重趋势时,如情况许可应暂时不下水。要设法穿长统靴。有足部皮肤病的应少下水。

七、预防血吸虫病

在血吸虫病流行区,不接触疫水是预防血吸虫病最好的方法。接触疫水前,在可能接触疫水的部位涂抹防护油膏。在防范高温中暑的前提下,可穿戴防护用品,如胶靴、胶手套、胶裤等。接触疫水后应主动去血防部门检查,发现感染应早期治疗。

八、及时就医

如果感觉身体不适时,要及时找医生诊治。特别是发热、腹泻病人,要尽快寻求医生帮助。其次是遵听医嘱,配合传染病隔离,注意药物使用方法。

九、心理健康

灾后易出现急性应激反应,多数在30天内明显缓解。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生活规律,如超过一个月仍未恢复,应向精神科医生求助或到心理危机干预机构咨询。

十、特殊人群护理

为老、弱、幼以及病人尽量营造较好的环境,减少伤残和死亡。

洪水不仅淹没了城市,还可能击破公共卫生防护网络,让受灾的人们喝不到干净的水,吃不到安全的食物,也没有良好的卫生环境等。从古代中国流传至今的一个说法就是“大灾之后,常有大疫”。我们需要了解洪灾过后,容易流行起来的传染病有哪些。洪灾后容易出现的传染病按照传播方式可分为四大类:

肠道传染病,往往以拉肚子为主要症状;

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多有持续的发热、皮疹或出血情况;

呼吸道传染病,症状与自然疫源性疾病较为类似;

皮肤病。

下面,咱们就分别详细说说。

洪灾过后易出现的四类传染病

01肠道传染病1霍乱

一般为无痛性腹泻,往往伴有呕吐。每日几次至几十次的腹泻,排出淘米水样大便,患者四肢冰凉,严重脱水,治疗不及时可在发病后几小时到十几小时内死亡。

治疗时选用四环素、强力霉素与氟哌酸即可较快控制,但同时需要根据脱水情况及时补充体液。

2细菌性痢疾

主要症状有发热、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等。起病较急,高热达40℃以上。

药物治疗可用吡哌酸、诺氟沙星,中毒型菌痢用环丙沙星。

3伤寒、副伤寒

主要症状有持续高热、相对缓脉、脾肿大、玫瑰疹与白细胞减少等,肠出血、肠穿孔为主要并发症。首选治疗药物为氟喹诺酮类。

以上三种肠道传染病均为细菌引起,及时应用特效的抗生素即可得到较好的疗效。

肠道传染病

4病毒性腹泻

主要症状为排出黄色水样便,伴有腹胀、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其呕吐和腹泻症状比霍乱轻,但对婴幼儿具有较大的危害。

在治疗上没有特效药物,主要是对症治疗,也就是口服和静脉补液,防治过度脱水。

5甲型肝炎

儿童患者常有恶心、腹泻、精神不振等表现,血清谷丙转氨酶异常升高。如为黄疸型肝炎,则同时还伴有小便赤黄、眼巩膜变黄、全身皮肤变黄等症状。

如达到重症程度,还会出现高烧、频繁呕吐、重度腹胀、乏力、黄疽加重并伴有嗜睡症状。如出现重症情况,则必须住院抢救,隔离治疗。

02自然疫源性传染病1流行性出血热

由病毒引起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起病急、发冷、高热,患者常极度疲乏,剧烈头疼,腰痛,眼眶痛,称为“三痛”,同时患者有“酒醉貌”。

疫源性传染病易引起发热症状

2钩端螺旋体病

简称钩体病,多发生于抗洪救灾和田间作业人员中。鼠和猪是北方的主要传染源。

钩体病主要症状和体征有发热、头痛、全身乏力、小腿肌肉触痛、浅表淋巴结肿大和眼结合膜充血等,严重者可造成肝、肺、脑、肾等重要器官受损,并危及生命。

青霉素G为治疗的首选药物。

预防流行性出血热和钩体病的主要措施是灭鼠和做好家畜管理,同时不要接触不明原因死亡的动物。做好家畜管理主要包括管好家畜传染源(猪、犬和牛等),不让粪尿液直接流入水中。

此外,不在可疑疫水中游泳、洗衣物等,下水作业尽量穿长筒胶鞋,保护皮肤不受钩体侵袭,不喝生水等。

3布鲁氏菌病

简称布病,是由布氏菌感染造成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其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等。主要传染源为羊和牛。

发病前病人往往与牛、羊或其制品有密切接触史。

治疗上主要使用四环素、链霉素、强力霉素、利福平等抗生素,一般是21日为一疗程,间隔5~7天再治1~2个疗程。

由于某些灾区卫生状况往往较差,人、畜多混居,人畜同用一处水源(包括水塘、沟渠、水井),喝生奶,不注意防护,因而易出现布病流行,减少上述现象即可有效防止布病传播。

4血吸虫病

血吸虫病的传染源主要是患者和保虫宿主,包括牛、猪、犬、鼠等。

长江中下游为血吸虫病疫区,洪水时导致钉螺面积扩大,疫水面积随之扩大,抗洪人员防汛抢险、堵口复堤时容易与血吸虫疫水接触。

血吸虫病感染途径

03呼吸道传染病

洪灾地区灾民集中居住,人口密度高,易出现:甲型H1N1流感,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感冒,肺结核,百日咳。

04皮肤病1手足浸渍

常发生在手足长时间浸泡在水中的人群中,主要表现为手足部位糜烂、脱屑和渗出,严重的可造成局部感染和溃疡,通常位于手指、足趾间。

治疗方法:保持局部干燥,可用扑粉扑于患处,或于轻度糜烂处用硼酸氧化锌冰片软膏,也可外用激素或抗生素软膏涂擦。

2皮肤癣病

洪涝灾害时,由于身体一些部位长期浸泡在水中,加上生活环境温暖潮湿,易造成各种癣病多发。

治疗方法:一般采用抗真菌外用药膏如克霉唑软膏、联苯苄唑乳膏等,能收到良效。对局部轻度糜烂渗出的癣应同时使用含抗菌素的癣药膏,避免细菌感染。

3丘疹性荨麻疹

夏季是蚊虫繁衍的季节,洪水泛滥更促进了蚊虫的滋生。蚊虫叮咬在儿童中比较常见,主要表现为四肢出现红色小丘疹、有时在皮疹顶端有透明的小水疱。

治疗方法:对于丘疹性荨麻疹,外用炉甘石洗剂可减轻症状,也可外用激素类药膏、硼酸氧化锌冰片软膏等。

医院温馨提示:如果在洪水中被杂物划伤,要先使用干净水充分清洗伤口,消除伤口上可能附着的污物,之后尽量保证伤口干燥,使用碘酒或其他消毒用品对伤口消毒。如果是大型的、需要缝合的伤口,医院进行专业处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exichongbing.com/xxcbfz/88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