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每天多刷题,上岸就有你第63期

1、男,70岁。乏力、纳差2个月。近一个月睡眠不佳。查体:T36.5℃,P80次/分,R18次/分,BP/80mmHg。巩膜黄染。腹软,肝肋下未触及,脾肋下2cm,无压痛。实验室检查:ALTU/L,Alb29g/L,HBV-DNA3.15×103拷贝/ml。腹部B超:脾脏轻度肿大,肝脏边缘不光滑,实质回声不均匀,腹腔中等量积液。目前不应给予的治疗药物是

A、水飞蓟宾

B、甘草酸二铵

C、地西泮

D、多烯磷脂酰胆碱

E、恩替卡韦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C

答案解析:根据患者乏力纳差2个月,睡眠不佳1个月,巩膜黄染,脾大,ALT升高,Alb降低,HBV-DNA存在,考虑诊断为乙型肝炎伴低蛋白血症伴肝功能受损。水飞蓟宾、甘草酸二铵、多烯磷脂酰胆碱为保肝药物,恩替卡韦为抗病毒药物,可用于该患者治疗(ABDE对)。地西泮为镇静催眠药,肝肾功能不全时慎用,且老年患者易有副作用(C错,为本题正确答案)。

2、免疫缺陷患者不可接种的疫苗是A、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

B、流行性出血热疫苗

C、麻疹活疫苗

D、多糖疫苗

E、重组乙型肝炎疫苗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C

答案解析:麻疹活疫苗为减毒活疫苗,免疫缺陷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禁止接种麻疹活疫苗(C对),可采用被动免疫。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A错)和流行性出血热疫苗(B错)都是灭活疫苗,灭活的病原体不能进入宿主细胞内增殖,免疫缺陷者可用。多糖疫苗(D错)主要用来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预防接种以15岁以下儿童为主要对象,新兵入伍及免疫功能低下者均应注射。重组乙型肝炎疫苗(E错)是亚单位疫苗,不含活的病原体或病毒核酸,免疫缺陷者可用。

3、男,28岁。因头疼3个月,加重伴呕吐、间断抽搐、视物模糊1个月就诊。近2年来,喜食生肉,眼底检查发现视神经乳头水肿。最可能的诊断是

A、脑囊尾蚴病

B、结核性脑膜炎

C、隐球菌性脑膜炎

D、脑肿瘤

E、病毒性脑炎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A

答案解析:患者青年男性,头疼3个月,加重伴呕吐、间断抽搐、视物模糊1个月(脑囊尾蚴病皮质型的典型表现),喜食生肉,眼底检查发现视神经乳头水肿(颅内压升高),最可能的诊断是脑囊尾蚴病(A对)。结核性脑膜炎(B错)起病缓慢,多于1~2周非特异性感染症状后,出现脑膜刺激征。隐球菌性脑膜炎(C错)首发症状常为间歇性头痛、恶心及呕吐,伴低热、周身不适、精神不振等非特异性症状。随病情发展,头痛渐加重转为持续性、精神异常、躁动不安,严重者出现不同程度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为早期最常见阳性体征。脑肿瘤(D错)常无喜食生肉史。病毒性脑炎(E错)病程大多在1~2周。

4、男,30岁,厨师。因数次大便排出白色条片,伴躯干数个皮下结节就诊,既往体健,否认手术、外伤史,不嗜烟酒。为明确诊断,首选的检查是

A、粪隐血

B、皮下结节活检

C、血清抗体检查

D、血常规

E、粪常规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B

男性患者30岁,大便排出白色条片(提示猪带绦虫感染),伴躯干数个皮下结节,考虑为猪带绦虫幼虫寄生于皮下组织和肌肉,引起的皮下组织和肌肉囊尾蚴病。皮下及肌肉囊尾蚴病患者可做皮下结节活检,找到猪囊尾蚴可直接确诊(B对)。

5、女,38岁,发热,两天发作一次,寒战。头痛10天,热退后伴乏力,半月前去广州出差,血常规:血红蛋白85g/L,最可能的诊断是

A、血吸虫病

B、伤寒

C、流行性乙型脑炎

D、疟疾

E、钩端螺旋体病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D

答案解析:患者发热,两天发作一次(疟疾的两次发作之间都有一定的间歇期),寒战。头痛10天,热退后伴乏力,血红蛋白减少,曾去广州出差(疟疾流行区域),考虑为疟疾(D对)。血吸虫病(A错):(1)发热为本期主要的症状,发热的高低,期限和热型视感染轻重而异。(2)胃肠道症状常呈痢疾样大便,可带血和黏液。(3)肝脾大(4)肺部症状咳嗽相当多见,可有胸痛,血痰等症状。在伤寒(B错)流行季节和地区患者有持续性高热(40~41℃)为时1~2周以上,并出现特殊中毒面容,相对缓脉,皮肤玫瑰疹,肝脾肿大,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低下,嗜酸性粒细胞消失,骨髓象中有伤寒细胞(戒指细胞)。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上急起发病,有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强直性痉挛和脑膜刺激征等(C错)。

6、肛周疣状物见于梅毒几期A、—期

B、二期

C、三期

D、潜伏期

E、梅毒晚期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B

二期梅毒有皮疹、骨关节病变、眼部病变、神经系统病变及其他脏器病变等多系统表现,在肛周、阴唇、腹股沟、阴茎、大腿内侧等潮湿部位,常可见到扁平湿疣(B对)。一期梅毒的特征性表现为硬下疳。三期梅毒有梅毒性树胶肿的非特异性肉芽肿样损害。

7、男,49岁。湖北农民,发热、头痛1天。查体:T39℃,皮肤黄染,双下肢可见少见出血点,结膜充血,肝肋下2cm,压痛阳性,脾肋下未触及,腓肠肌压痛明显。血常规:WBC5.0X10/L.N0.88,Hbg/L。ALTU/L,ASTU/L。传播途径是

A、疫水接触史

B、蚊虫叮咬

C、跳蚤叮咬

D、尾蝴叮咬

E、蜱虫叮咬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A

答案解析:患者为湖北农民,发热,头痛1天,眼结膜充血,双下肢可见少见出血点,腓肠肌压痛明显(为钩端螺旋体早期表现,急性起病,表现为发热和全身感染中毒症状,腓肠肌压痛对诊断钩端螺旋体有一定特异性),皮肤黄染(出现黄疸),肝肿大,ALTU/L,ASTU/L(AST,ALT正常值均小于40U/L),考虑患者出现肝损害,综合患者病史,查体,实验室检查诊断为钩端螺旋体病,钩端螺旋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为疫水接触传播(A对)。

8、女,25岁。6月下旬来诊,腹泻、呕吐伴轻度腹痛1天。共腹泻6次,开始为黄稀便,继之水样便。呕吐1次,为胃内容物。无发热。粪便检查动力试验(+),碱性蛋白胨培养有细菌生长。最有可能的诊断是

A、变形杆菌肠炎

B、霍乱

C、空肠弯曲菌肠炎

D、沙门菌食物中毒

E、细菌性痢疾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B

答案解析:患者年轻女性,6月下旬来诊(我国霍乱流行季节为夏秋季,以7~10月为多),腹泻、呕吐伴轻度腹痛1天。共腹泻6次,开始为黄稀便,继之水样便。呕吐1次,为胃内容物。无发热(腹泻但无发热是霍乱弧菌感染的特点)。粪便检查动力试验(+)(霍乱流行期间的快速诊断方法),碱性蛋白胨培养有细菌生长。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最有可能的诊断是霍乱(B对)。

9、女,35岁。发热10天,体温37.9℃,周身不适,乏力。2天后体温恢复正常,但乏力加重,尿色变黄,伴食欲不振,腹胀。既往无肝炎病史。实验室检查:ALT8U/L,TBiL87umol/L,HBsAg(+),HBeAg(+),抗HBcIgM(+)。抗HAVIgG(+),抗HAVIgM(-)。最可能的诊断是

A、病毒性肝炎,甲乙型病毒混合感染,急性黄疸型

B、病毒性肝炎,乙型,急性黄疸型,HAV既往感染

C、病毒性肝炎,乙型,急性黄疸型,HAV携带者

D、病毒性肝炎,甲型,急性黄疸型,HBV携带者

E、病毒性肝炎,甲型,急性黄疸型,HBV既往感染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B

答案解析:HBsAg阳性反映现症HBV感染,阴性不能排除HBV感染。HBeAg的存在表示病毒复制活跃且有较强的传染性。抗HBcIgM是HBV感染后较早出现的抗体,在发病1周即可出现。该患者HBsAg(+),HBeAg(+),抗HBcIgM(+)诊断为病毒性肝炎,乙型。该患者TBiL87umol/L,有尿色加深的黄疸症状,则为急性黄疸型。抗HAVIgG(+)说明既往感染过甲肝。所以诊断为病毒性肝炎,乙型,急性黄疸型,HAV既往感染(B对)。

10、病情恢复后不发生病原携带状态的传染病是

A、乙型肝炎

B、甲型肝炎

C、细菌性痢疾

D、丙型肝炎

E、伤寒

点击下方空白区域查看答案

B

答案解析:甲肝、戊肝无病毒携带状态,传染源为急性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B对)。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有病毒携带状态(AD错)。细菌性痢疾如慢性菌痢、伤寒也有携带状态(CE错)。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exichongbing.com/xxcbfz/8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