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发生近一年来,安医人始终奋斗在抗击疫情一线,为守护人民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事实上,建校近百年,无论是在上海,还是内迁安徽以后,在所有重大疫情发生的危急关头,在人民群众需要的紧急时刻,安医人的身影,从未缺席。让我们走进档案,一起见证百年安医的抗疫史。
下矩形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东南医学院院长郭琦元就率领一批先后毕业的同学组成“中国红十字会战地服务团”,开赴闸北前线,冒着枪林弹雨,抢救伤病员。
受东南医学院爱国爱校、追求进步传统影响,学院师生积极参加爱国进步活动,培育的毕业生不少曾是抗战救护队伍的骨干,为抗战救护和创建新中国的卫生事业作出了贡献。如年入校的陈应谦,在毕业一年后(年)即加入宋庆龄组织的医疗防疫队并担任队长,到大后方救治难民。
图东南医学院真如院区内学生合影
(中间为陈应谦)
图丨年,陈应谦入学照片
年,江苏省北部开始爆发黑热病,患病人数多达30万。据当时的防疫机构初步调查,传染率约在20%-25%,有的村庄死亡率高达50%以上,对农村和农民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是年3月,东南医学院的师生们奔赴苏北病区参加黑热病防治和扑灭工作,洪抡元也在其中,并发表了“江苏省邳县黑热病调查研究”等论文。
年3月30日,东南医学院苏北同学会代表欢送黑热病诊疗队出发(前排左起第5人为洪抡元)
年12月28日,东南医学院内迁安徽怀远。年1月16日恢复上课,24日即应皖北行署函请,派遣公共卫生副教授赵韻闻、化验员叶仲及部分五年级学生前往凤台县协助开展急性传染病治疗。
年,东南医学院概况报告
年夏季,淮河流域发生洪水,皖北地区灾情严重。经上级批准,学校成立灾区防治委员会,从7月18日至12月27日,先后动员教授、医师、公共卫生护士、工人及学生等人,组成三个防治大队,分赴怀远城郊来安、凤台及怀远县胡町区抢救疫情,先后救治患病灾民余人。
图丨东南医学院年工作概况
图丨年9月8日,东南医学院皖北灾区第一防治大队出发滁县专区抢救病灾工作报告
年,美国发动细菌战,从朝鲜战场前线波及中国内地。根据上级指示精神,结合安徽省具体情况,东南医学院于6月16日成立高级防疫培训班,集合本院各类在校学生和在职人员共余人参加学习,并受邀安排教职人员为合肥市爱国防疫卫生委员会中级卫生防疫人员训练班讲授传染病概论、传染病各论、防疫原则、防疫组织、医学昆虫等课程。
图丨年东南医学院概况报告
上世纪五十年代,安徽是全国12个血吸虫病流行省(市、自治区)中流行程度最严重的省份之一,安徽沿江洲、滩及与长江相通的大小湖泊沿岸,均有血吸虫病流行,主要分布在池州、安庆、宣州、黄山市(徽州)、巢湖等地区。安徽省从年开始组建防治血吸虫病专业机构,年成立安徽省人民政府血吸虫防治委员会。安徽医学院的师生也从年开始积极参加血吸虫病防治工作。
《安徽医学院科学研究工作十二年远景规划(草案初稿)》(年)记载,根据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基本任务和全国农业十二年发展纲要中提出的具体要求,密切结合安徽地区地理条件和实际需要,安徽医学院在十二年内以消灭和防治对人类危害最大的寄生虫病、传染病、多发性地方病和工矿职业病等为主要研究方向,并将血吸虫病和血丝虫病作为全院总的研究题目。
左:年度现场药物灭螺试验工作总结
右:安徽医学院年度科学研究工作总结
血吸虫病等地方流行疾病的防治工作贯穿了安徽医学院五六十年代的科研工作主线,学校多次派出师生赴省内各地参与血吸虫病防治工作,通过调查研究,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我省消灭血吸虫病做出了巨大贡献。
围绕血吸虫病防治等主题,学校开展了大量科学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可观的成果。到年,在血吸虫病研究方面已经完成的有寄生虫教研组的《钉螺生态研究》《皖南血吸虫病流行因素调查研究》《药物灭螺研究》《湖沼地区钉螺生态及灭螺方法研究》《重要半边莲及乌桕树根皮对血吸虫生活力的影响》;卫生学教研组的《血吸虫病流行地区的试点工作》;临床内科和系统内科教研组合作的《酒石酸锑钾三天及七天短程治疗血吸虫病的研究》等。中药研究方面,与治疗血吸虫晚期腹水有关联的,有药理学教研组的《半边莲药理研究》。
图丨年,安徽医学院年科学研究工作总结汇报
左:十年来科学研究工作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右:年,庆祝建国十周年-年主要科学技术研究题目简报表
人类血吸虫病基本被消灭,但它还可以通过唯一中间宿主钉螺传播给人,安医人关于灭螺的研究,从学校七八十年代的科研档案中仍有迹可循。
年5月28日,安徽医学院关于贯彻落实省血研会及省灭螺科研协作组提交的“山区残存钉螺分布规律及灭螺方法研究”的情况报告
图丨钉螺研究(年校园活动图片展)
大半个世纪过去了,安医人还在孜孜不倦地进行各类寄生虫的研究,承担大量国家级、省部级课题,产出论文和专著无数,并获重要奖项,继续为消除人类之病痛不懈努力。
21世纪初,安医人主编出版的部分专著
年,安徽省卫生厅成立省血吸虫病专家咨询委员会,沈继龙教授任副主任委员
年春夏之交,非典型肺炎在全国迅速蔓延,从4月21日开始,全国实施每天一次“非典”新增病例与疑似病例的报告与公布制度。21日晚,学校第一时间召开会议传达了上级指示精神,动员部署我校防治“非典”任务,迅速组建校防治非典工作领导组,下设宣传、信息、应急处理、后勤保障、消毒指导和安全保卫六个工作组。同时向全校师生员工发出公开信,号召全校师生员工全力以赴做好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
《安徽医大报》年4月25日
刊载《致全校师生员工的公开信》
4月10日,医院即成立了防治领导协调组,制定《安医大附院非典型肺炎预防控制预案》和各类工作指南,并从一线抽调经验丰富的专家,成立非典病人救治组、防治专家指导组和专家治疗组,开设呼吸道发热门诊。
作为安徽省卫生厅指定的“收治外籍人士和港澳台同胞非典型肺炎病人医院”,医院腾出呼吸内科病房作为SARS病房专用病区,集中力量完成SARS病区建设,并加强同急救站的联系,为做好SARS疑似病人的及时转运做好一切准备。
《安徽医大报》年4月25日、5月15日抗击非典专题报道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为众人熟知的我校杰出校友梁万年、吴尊友,还有许许多多奋斗在全国、全省各级医疗卫生系统中的安医大校友都曾参与非典防治工作,并涌现出一批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图
致公党中央授予学校致公党总支委员会抗击非典型肺炎先进集体荣誉证书
年4月,学校再次出现非典病例,为我校硕士研究生宋某及其母,经卫生专家组复核,23日由国家卫生部新闻办正式公布。学校立即启动防控非典紧急预案,要求把传染性降到最低,决不能给社会带来危害。
年4月29日,卫生部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组成的专家组来校调查我省首例非典病例有关情况(原载于《安徽医大报》年5月5日)
《安徽医大报》年5月5日抗击非典专题报道
经过全校特别是一附院上下共同努力,全力以赴,有效扑灭了疫情。5月10日,非典患者宋某痊愈出院,标志着我校第二次抗击非典取得胜利。其后名密切接触者全部解除医学隔离,全省没有发生继发病例,SARS疫情在我校得到全面控制,为社会做出了重大贡献,受到世界卫生组织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好评。
参考资料
1.李俊.安徽医科大学校史(-)[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2.朱梅福,惠继荣,俞传芳.安徽医科大学文化简史[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3.宋连生.群众路线的变奏曲——年抗击非典回眸[J].党史文汇.,(12):24-30
▼精彩回顾▼①安徽医科大学——无问西东,“医”脉相承②梦萦蠡舟湖:“旧颜”遇见“新生”③回眸岁月,不忘初心:安徽医科大学历次党代会回顾!
④童年摇篮,稚子家园——记安医大幼儿园的变迁
⑤那年的你——光影中的安医人、安医事
⑥笃行楼:走进这座别具风格的历史建筑
⑦我校药理学创始人——邢文鑅
⑧带你回味校庆日背后的故事
⑨扶贫路上的安医力量
供稿:数据信息中心(档案馆)
作者:洪瑶
责编:公惠玲
版式:王晶晶
审稿:惠继荣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