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发布最新法定传染病疫情及登革热疫情

文中含有广告

近日

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公布年8月江西省法定传染病疫情及登革热疫情   年8月1日至8月31日,全省共报告法定传染病例,死亡44人。   其中,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无发病、死亡报告。   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炭疽、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白喉、新生儿破伤风、血吸虫病、人感染H7N9禽流感无发病、死亡报告,其余15种传染病共报告发病例,死亡44人。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病种依次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登革热、淋病,占乙类传染病报告病例总数的95%。   同期,丙类传染病中斑疹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无发病、死亡报告,其余7种传染病共报告发病例,无死亡报告。报告发病数居前3位的病种依次为手足口病、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感冒,占丙类传染病报告病例总数的93%。同时报告中指出   截至年9月15日,全省共报告登革热本地病例例,分布在樟树市(例)、新干县(86例)、吉水县(51例)、丰城市(40例),南昌县、高安市、瑞金市等地共40例,未出现重症和死亡病例,累计治愈出院例,新发病例数呈明显减少趋势。新闻

延伸

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感染人体引起的疾病。蚊子是主要传播媒介。登革热病毒通过蚊子叮咬在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正常人之间传播。但并不是所有蚊子都会传播这种病毒。传播登革热的蚊子主要是埃及伊蚊和白蚊伊蚊,俗称花斑蚊。而库蚊,也就是我们常见的“黑蚊子”不会传播登革热病毒。

  登革热主要发生于市镇人口集中地区。一年四季均可发病,雨季为发病的高峰季节,我国主要发生于夏秋季。登革热的流行有一定的周期性,约3-5年大流行一次。被携带登革热病毒的伊蚊叮咬后并不会马上发病,而是会有一段潜伏期。登革热的潜伏期为3-14天,一般为5-7天。

登革热有哪些表现?

1.发热:体温可高达40℃,持续3-7天。

2.皮疹:特征性的皮疹是典型的斑疹或斑丘疹发生融合,中间有少量正常皮肤,称为皮岛。皮疹一般在病程第3-6天出现。1周后皮疹可转为出血性皮疹。

登革热的典型皮疹

3.全身疼痛:全身肌肉、骨骼、关节疼痛,伴头痛。尤其骨、关节疼痛剧烈,严重者影响活动,但外观无红肿。

4.出血:约25-50%病例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倾向。常见于牙龈、鼻腔、结膜、皮下。比较少见呕血或黑便、咯血、血尿、阴道出血、腹腔或胸腔出血。重症病例发生颅内出血可导致死亡。

5.淋巴结肿大及其他:淋巴结肿大见于颈部、颌下、耳后、腋窝、腹股沟等处,并有触痛;可有肝脏肿大,少数病人有黄疸,60%以上病例肝功能谷丙转氨酶有不同程度升高;脾脏肿大较少见。

登革热如何预防?

目前登革热没有特异性预防措施,根据多年国内外防治经验,控制和消灭伊蚊是当前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这份防蚊、灭蚊小贴士请收好

???

1.及时清除家里积水(如花瓶、花盆等),不给伊蚊提供繁殖和生长的场所;

2.使用电蚊拍消灭伊蚊;

3.小婴儿使用蚊帐避免蚊子叮咬,幼儿及成人可以适当使用防蚊产品;

4.登革热流行的季节尽量不要去树丛、水边等户外蚊子较多的场所,如果要去尽量给孩子穿上浅色的长袖长裤,使用防蚊产品,减少被伊蚊叮咬的机会;

5.避免与发热、疑似或确诊登革热的病人接触;

6.年龄小于15岁的儿童是重症登革热的高危人群,特别是小于1岁的婴儿更容易发生内脏出血、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因此孩子一旦出现高热、皮疹、全身疼痛或皮肤黏膜出血的表现,医院就诊。

转发扩散!

来源:大江网

◆于都山上的“苗尼子”熟了!你有多久没吃过了?

◆于都实验二中

希望我们下一次的邂逅,是被我们已经预谋的

◆年于都的房价会涨吗?住建部最新通知!

◆我县遏制高价彩礼!办席规模、彩礼将“限高”!

◆让于都人又爱又怕的——童年夏天!

◆小儿上学记

↓↓点击进入于都青年网相亲平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exichongbing.com/xxcbfz/68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