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识这个单词,了解与它有关的故事吗

年春天,我和当时的几位同事参与了第四届中非卫生合作国际研讨会的准备工作。这个研讨会围绕六个关键卫生议题探讨中非卫生合作的新模式和新路径,而我对其中的一个议题印象格外深刻,原因是在每次准备会上,不论发言者的母语是不是英语,总会有人在说到这个词时卡壳儿或读错。

不过这也不能怪他们,因为这个单词的生僻程度赶得上我名字里的最后一个字(侪),而且还特别长:

Schistosomiasis这是一种寄生虫病,曾一度流行于我国长江沿岸及其以南的省市自治区。解放后,党和政府对该病的防治非常重视,并在随后的几十年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年,毛主席在得知江西省余江县消灭了该病之后“浮想联翩”、“夜不能寐”,于是创作了两首七律诗歌《送瘟神》。

有人能猜到这是什么病吗?

图片

长江水利网

会变身的小虫子

这种病由一种微小的寄生虫引起,而它具有一个非常复杂的生命周期,一生变身四次,在进入人体之前,必须通过淡水螺这一中间宿主。下面分享一个我在网上找到的科普视频,你可以从中了解关于这一寄生虫病的基本信息。

视频

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

答案揭晓:Schistosomiasis的中文翻译就是血吸虫病,俗称“大肚子病”,因为得病后如果不及时治疗,大多数晚期病人的肚子里会出现积水,而且脾脏异常增大,所以腹部膨大,看上去就像孕妇一样。

血吸虫病在南美洲、非洲和亚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流行,感染者超过2亿。绝大多数人血吸虫病由5种血吸虫引起:埃及血吸虫感染尿道及膀胱,曼氏血吸虫、日本血吸虫、湄公河血吸虫和间插血吸虫感染肠道和肝脏。在我国只有日本血吸虫病流行,而钉螺(下图)是日本血吸虫唯一的中间宿主。

图片

Wikipedia

中国的血吸虫病防治工作

年,78岁高龄的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沈钧儒到太湖边养病,从孙女处得知太湖地区严重的血吸虫病疫情造成人口锐减,回京后立即致信毛泽东并附上孙女沈瑜整理的汇报材料,呼吁卫生机关加以重视,加强并改进血吸虫病防治工作。

十天后,毛泽东回信给沈钧儒:“九月十六日给我的信及附件,已收到阅悉。血吸虫病危害甚大,必须着重防治。大函及附件已交习仲勋同志负责处理。”

年1月23日,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一九五六年到一九六七年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把消灭血吸虫病摆在了“消灭危害人民最严重的疾病”的首位。三周后,毛泽东又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发出“全党动员,全民动员,消灭血吸虫病”的战斗号召。

从战斗打响到80年代初,中国的血吸虫病防治(简称“血防”)主要采取以灭螺为主的综合措施。在前文提到的江西省余江县,血防人员曾进行开新沟、填旧沟、土埋钉螺的试验,总结出“开新填旧,土埋灭螺”的经验。下图为余江县广大人民群众开展消灭血吸虫病活动的情景。

图片

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

20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高效低毒的治疗药物吡喹酮的问世和免疫学诊断技术的发展,同时农村的经济体制也开始由集体制逐渐过渡到联产承包制,我国的血防策略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以疾病控制为目标的血吸虫病防治策略。过去防治血吸虫病的目标是阻断传播,在概念上相当于我国的“消灭”。由于钉螺是日本血吸虫唯一的中间宿主,所以在此之前我国希望通过消灭钉螺而达到消灭血吸虫病的目标。

然而消灭水陆两栖的钉螺绝非易事,从理论上讲,通过化疗(即服用吡喹酮进行治疗)控制传染源也是有效的防治措施之一,目的是通过治愈病人或减少病人的粪便排卵来减少血吸虫病的传播、发病和死亡。

20世纪80年代,国内一些专家开始对血防工作从卫生经济学方面进行论述,认为在进行血防决策时,应重视控制或消灭后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90年代,国内许多学者利用卫生经济学理论,对在不同地区实施不同的防治策略进行了成本效益研究。

-年,世界银行贷款中国血吸虫病控制项目引入中国,这是我国迄今为止最大的一个利用贷款投资的卫生项目。该项目采用以化疗为主的疾病控制策略,取得了积极的影响与效果,但也凸现了一些不足之处——由于地方性感染水平已经很低,以化疗为主的策略很难进一步降低发病。此外,耐药性问题和居民化疗依从性下降等问题也成为了新的挑战。

世行贷款项目立项报告。图片

世界银行网站

年之后,中国的血防工作采取以传染源控制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除了钉螺控制、常规化疗和将在下文提到的健康教育之外,该策略还联合多个部门开展联防联控工作。经过近10年的实施,我国血吸虫感染人数和急性血吸虫病病例数分别下降了78%和99%。截止年,除湖南省外,全国其他地区的血吸虫病防治均达到了传播控制标准。

将健康教育纳入社会医学范畴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开始将健康教育纳入社会医学范畴。健康教育不是简单的宣传和鼓动手段,它在包括血吸虫病在内的疾病防治工作中扮演着重要作用。

年以后,中国制定了健康教育实施计划,建立了全国血吸虫病健康教育网络,通过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将血吸虫病健康教育纳入血防的总体规划。到年底,全国共有4万多名专职及兼职的血防健康教育人员,他们利用大众媒介、学校教材,在疫区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工作,使得疫区群众(特别是中小学学生)的血防知识有了显著的提高。

年,中国、桑给巴尔、世界卫生组织共同签署关于在桑给巴尔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合作项目谅解备忘录。年8月,桑给巴尔血吸虫病防治技术援助项目正式启动,中国将把在过去70年积累的血防经验同非洲国家分享,这是我国政府主导并首创在公共卫生领域实施的援非项目。

我的一个朋友在今年5月赴桑参加了该项目的外部评估反馈会,他们得出的结论是:项目试点地区已经全面实现既定目标,示范区血吸虫病人群感染率从之前最高的8.92%下降至0.64%。另据报道,当地人群的血防知晓率从61%提高到87%,这一成绩的取得与有效的健康教育密不可分。下图为桑给巴尔沙米亚尼中学学生举行公开课介绍血吸虫病知识。

图片

人民网(摄影:万宇)

欢迎加入我们,一起为公义工作

从最初听到血吸虫病,到几个月前听朋友讲起考察中国援桑的血防项目,也不过是六年的时间。我见证了一个中非卫生合作项目从一开始的政策建议,再到签署合作备忘,最后到项目落地和取得成功。

在这六年里,我和团队的小伙伴们还参与了其他多个公共卫生传播项目。对于自己从事的工作,我切身的体会是:要让人们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exichongbing.com/xxcbfz/62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