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霏当代中国疾病史研究什么

当代中国疾病史研究的现实关怀与未来方向姚霏

文疾病是自始至终伴随人类文明演进的现象。人类最初研究疾病主要是探讨疾病的原因及防治方法。疾病史的出现,是对前人应对疾病经验的系统总结。20世纪初的中国,医史学逐渐发展成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疾病史的研究也因此名正言顺。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西方史学界医疗社会史研究的影响下,中国的疾病社会史研究也开始起步。以年SARS疫情爆发为节点,中国疾病史研究方兴未艾。纵观百余年来的中国疾病史研究,现实导向和社会视野始终如影随形,并理应成为其未来发展的原动力。

提倡现实导向和社会视野的中国疾病史研究

近代意义的中国疾病史研究始于陈邦贤的《中国医学史》。该书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中国医学通史著作,设有疾病史专章,简要讨论了传染病、呼吸器病、消化器病、心脏肾脏新陈代谢病、泌尿器病、神经系病等五大类35种疾病的名称、诊断及治疗的历史演变,且特别强调疾病史研究的重要性。年,中华医学会医史学会成立,疾病史的书写逐渐成为医史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此后60年,以《中华医史杂志》为主要平台,涌现出不少疾病史研究的成果,包括基于考古发现的疾病史研究、基于经史子集和古代医书的疾病史研究、专病研究,更涌现出了余云岫的《古代疾病名候疏义》、范行准的《中国病史新义》等疾病史系统研究的巨著。这一时期的疾病史研究有着鲜明的现实导向。如疾病史的系统研究,早期是为解决西医传入后中西疾病名称的对照问题,后期是为了医学教育中学科脉络梳理的需要。而专病研究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exichongbing.com/xxcbfz/6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