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阳光明媚,最是适合各种踏青旅游。各种平日不常见的小动物也都活跃了起来,从“阴暗角落”走到了“光天化日”之下,比如壁虎、蜻蜓、蜗牛等。但在窗台下发现的某些小动物,却让疾控君心中打了一个寒颤:这玩意儿好像有点像钉螺啊!
说起钉螺,那可是会传播当年臭名昭著的寄生虫病——血吸虫病啊。
血吸虫病是老一辈人的噩梦,这种病到底多可怕呢?有毛主席诗句为证: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毛主席是在听到江西余江县在全国率先实现消灭血吸虫病后,有感而发写的这首诗。
上海的青浦区曾是全国血吸虫病十大流行县之一,其病人数占全市病人总数的五分之一以上。经过三十多年积极防治,青浦区于年实现消灭血吸虫病。
钉螺和血吸虫病有什么联系呢?这要从血吸虫的生活史说起,共包括成虫、虫卵、毛蚴、胞蚴、尾蚴和童虫等6个阶段。
■成虫寄生于人或哺乳动物的肠系膜静脉血管中,雌、雄合抱,交配产卵,虫卵随血流沉积于肝脏、肠壁血管内和周围组织。
■分布于肠壁组织中的部分虫卵随肠壁破溃组织进入肠腔,随粪便排出体外,这时虫卵内已发育有毛蚴,毛蚴在水中孵出并游动,遇到中间宿主钉螺能主动侵入,在螺体内经无性生殖形成大量的尾蚴。
■尾蚴自螺体逸出,进入水中,当人、畜接触疫水,尾蚴可主动侵入皮肤成为童虫。童虫随血液循环到肝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而定居并发育为成虫。雌、雄成虫交配产卵进行新一代的有性生殖。
血吸虫生活史(图片来自中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