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检查,肠癌风险最高可降低72有这

结直肠癌是我国发病率仅次于肺癌、胃癌的第三大高发癌症。相关数据显示,每年新发的结直肠癌病例近42.92万人,死亡病例28.14万人!防控形势严峻~

近90%左右的结直肠癌其实都来自肠息肉病变,但其发展成大肠癌通常要经历15年左右的发展期,如能早期发现、手术切除,治愈率可达90%以上,而越靠近晚期,治疗生存率则越低,因此早期筛查很重要。

1

一次肠镜检查

可使肠癌风险降低72%

一提起肠镜,大家往往都会避而远之,潜意识里就认为这个检查是非常痛苦的,殊不知肠镜是筛查结肠癌最管用的方法:

1早期发现病变

肠镜通过肛门进入直肠,直到大肠,因为具有可视化的显示屏,可让医生直观看到肠道内部情况,肠镜所到之处,病变几乎无法藏匿。

任何影像检查,包括X线和先进的CT、MRI、PET等,都比不上直观的肉眼观测。因此肠镜既是大肠癌的筛查手段,又是其确诊的“金标准”。

2切除or取活检

肠镜不光可以直视观察到肠黏膜的细微变化,有助于医生诊断肠炎、肠结核、肠息肉、腺瘤、大肠癌等40余种疾病;而且,一旦发现肠道有息肉,或者小肿瘤,要么可以立即切除,要么可以顺便取活检以证实病变性质。

3降低肠癌风险

《柳叶刀》曾有研究发现:一次肠癌筛查,可以让受试群体在随后的17年内肠癌发病率降低近30%。

年发表于《内科学年鉴》的一项大型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结肠镜检查能拯救生命。

对比过去20年的筛查历史发现,结肠镜检查与死亡率降低有关,其中右侧结肠癌风险降低了46%,左侧癌症降低了72%。

2

高危人群

建议定期进行肠镜检查

以下高危人群建议定期进行肠镜检查:

①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②有结直肠癌家族史的;

③曾患过血吸虫病、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的人;

④体检发现CEA(癌胚抗原)升高者,且大便隐血阳性,应及时检查肠镜。

⑤长期便秘或者长期腹泻;大便形态改变,亦或是便血、有粘液便;

⑥肛门四周出现小疙瘩或有异物感;也可能出现流脓、瘙痒、外缘或内部常灼热难忍现象的人群;

⑦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贫血人群;

⑧不明原因腹部出现包块;

⑨结直肠癌术后需定期复查肠镜。结直肠癌术后的患者一般每6个月至1年需要复查一次结肠镜。

尽管肠镜是检验结肠癌的神器,但过程的痛苦也让很多人不愿意接受它。不过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普通肠镜其实也没有以前那么恐怖了,检查过程中有些许不适,也是大多数受检者能够忍受的。

另外,实在怕痛,或者体质敏感的人,其实也可以选择无痛肠镜。

3

肠镜复查攻略

那做了一次肠镜就万事大吉了吗?又或者说肠息肉切除就永绝后患了?

并非如此!

①一次检查无异常,可以3-5年再做下一次;

②单个良性的息肉摘除后,起初每年复查1次,若连续2-3年不复发,可改为3年复查1次;多个良性息肉,术后每年都需定期复查1次。

③增生性息肉可以1-2年随访1次。

④绒毛状腺瘤、锯齿状腺瘤和高级别上皮瘤变的息肉容易复发和癌变,建议每3-6个月复查一次结肠镜。

⑤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人群,1-2年复查一次,根据病情变化随诊。

具体的情况应听从医生的要求定期复查。

4

日常用好肠癌的“狙击手”

想要预防肠癌找上门,除了肠镜检查,还可以适当吃一些保护肠道的营养物质:

1膳食纤维

其能吸收肠道中多余的水分,增加粪便的容积,同时促进肠道蠕动,加速肠道中有毒物质的排出,从而起到保护肠道的作用。

有数据显示,每天摄入90克全谷物食品,就能使结直肠癌的发生率降低20%!因此像糙米、玉米、黑麦、藜麦、燕麦、红豆、黑豆等都可以加入日常膳食。

2抗性淀粉

抗性淀粉能被肠道微生物发酵,生成丁酸等短链脂肪,能增强肠道细胞免疫力,减少胺类等致癌物的产生和肠黏膜细胞的增生,进而抑制癌细胞生长,降低患肠癌的风险。

像日常食用的大米、山药、红薯、玉米、土豆等煮熟后稍放凉至40度左右,都可以产生抗性淀粉。

3中医健脾防息肉

中医认为,脾胃虚弱,会有脏腑之积,容易导致结石、息肉等的出现,因此健脾胃,在一定程度上能预防肠息肉的发生。

健脾药膳粥

取白术10g、薏米15g、茯苓10g、山药15g和大米适量,制作时先用白术熬水,再用白术水煮粥。

腹泻人群最好用炒白术和炒薏米,而便秘人群最好用生白术和生薏米。

白术归脾、胃经,能补气健脾;薏米含有的膳食纤维能促进肠道蠕动;茯苓利水消肿,健脾宁心;山药健脾益胃、助消化。

如果您想及时收到更多健康知识

简单三步,置顶大医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exichongbing.com/xxcbfz/51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