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素养66条
看点——基本知识和理念
传播途径与方式
血吸虫病是通过接触传播,即当人、畜接触含有血吸虫尾蚴的水体而感染。在易感环境从事收种农作物、割运湖草、捕鱼捉虾和洗衣、淘米洗菜、游泳、嬉水等生产生活活动均可引起感染;此外,抗洪抢险时由于人体接触疫水的面积大、次数多、时间长,也易引起感染,甚至群体急性感染。有时因饮用疫水或漱口时被尾蚴侵入口腔黏膜受染。
(传播途径与方式)
易感人群
不同种族和性别的人对日本血吸虫均易感。
临床表现
1、急性血吸虫病
病人均有明确的疫水接触史,发病多在夏秋季,以6~10月为高峰,潜伏期大多为30~60天,平均约40天。对发生于初次感染者,在接触疫水后1d~2d内,在接触部位可出现尾蚴性皮炎即皮肤出现点状红色丘疹、瘙痒等。突出症状是午后发热,傍晚时达到高峰,至午夜大汗热退,热退后病人症状明显减轻,发热期限可持续数周至数月不等。
2、慢性血吸虫病
由轻度感染,急性血吸虫病经过治疗未愈或未治自行退热,演变而成。轻者无症状,或每天腹泻2~3次。重者可有腹痛、里急后重,同时病人有不同程度的乏力、贫血、消瘦、营养不良和劳动力减弱。在流行区,90%以上的血吸虫病人为慢性血吸虫病。
3、晚期血吸虫病
反复或重度感染者,未经及时、彻底的治疗,经过较长时期(5~15年)的病理发展过程,在长期、广泛的肝纤维化病理基础上,演变为肝硬化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及并发症,即为晚期血吸虫病。根据其主要临床表现,晚期血吸虫病可分为巨脾型、腹水型、结肠增殖型和侏儒型。
中间宿主——钉螺
钉螺是日本血吸虫唯一的中间宿主。钉螺为雌雄异体、水陆两栖的淡水螺类,外形很像螺丝钉,所以叫钉螺。钉螺长度一般为1cm左右,宽度不超过4mm。
这么好吃的“钉螺”,以后都不能吃了吗?
(血吸虫的中间宿主——钉螺体积很小,长度一般为1cm左右,宽度不超过4mm,不是我们平时食用的那种。)防控措施
1、避免接触疫水
血吸虫感染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的行为引起的,不到疫水中游泳、嬉水、洗手、洗脚、洗衣物、打湖草、捕鱼捞虾等,以真正防止感染血吸虫病。2、搞好人、畜粪便管理,加强饮用水安全。
3、感染季节从事抗洪抢险、水中作业、捕鱼、放牧等接触疫水的工作,必须使用防护用具、涂擦防护药物做好个体防护。
4、接触疫水后,要及时到当地疾控中心或血防部门进行必要的检查和早期治疗。
供稿:疾病控制科
编辑:健康教育促进科
(图片来源于网络)
往期精彩回顾
一、健康素养66条之1-10条
二、百色市疾控中心时刻关爱您的健康!(健康素养66条之11、12条)
白癜风专家郑华国北京白癜风诚信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