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侵袭期患者可有咳嗽、胸痛、偶见痰中带血丝等。2.急性期常有发热、痢疾样大便、肝脾大、咳嗽、胸痛,血痰等。3.慢性期症状轻重可有很大差异。4.晚期病人极度消瘦,出现腹水、巨脾,腹壁静脉怒张等晚期严重症状。
诊断依据血吸虫病的诊断是检测粪便或尿液标本中寄生虫卵。在血液或尿液标本中发现抗原。预后情况急性和慢性早期患者接受抗血吸虫治疗后,绝大多数症状消失,可长期保持健康状态。晚期患者有高度顽固性腹水、并发上消化道出血、黄疸、肝性脑病以及并发结肠癌者预后较差。防治方法1、管理传染源在流行区每年普查普治病人、病牛,做到不漏诊。一般慢性患者可采用单剂吡喹酮疗法,可使人群感染率显著下降。病牛可用硝硫氢胺(2%混悬液)一次静脉注射法,水牛的剂量为1.5mg/kg,黄牛为2mg/kg,治愈率达98%以上。2、切断传播途径①灭螺是预防本病的关键。应摸清螺情,因地制宜,采用物理灭螺或药物灭螺法,坚持反复进行。常用的灭螺药物有五氯酚钠和氯硝柳胺。五氯酚钠对成螺、幼螺、螺卵均具有较好杀灭作用,但对农作物、鱼类和人也有一定毒性;氯硝柳胺仅对鱼有毒性,其杀螺效率高,持效长,作用缓慢,与五氯酚钠合用可提高药效。②加强粪便管理与水源管理,防止人畜粪便污染水源。粪便需经无害化处理后方可使用。处理方法可因地制宜,如推广三格式粪池,或沼气粪池。在流行区,提倡饮用自来水、井水或将河水储存3天,必要时每担水加漂白粉1g,或漂白粉精1片,15分钟后即可安全使用。3、保护易感人群
尽量避免接触疫水,尤其应严禁儿童在疫水中游泳、洗澡、嬉水、捕捉鱼虾等。因工作需要必须与疫水接触时,应加强个人防护,如用1%氯硝柳胺碱性溶液浸渍衣裤,对尾蚴的侵入有预防作用,用0.5%巴豆液浸杀,5%巴豆液喷洒,或0.25%闹洋花煎剂浸杀,均有灭螺效果。以脂肪酸为基质,加碱皂化后,掺入2%氯硝柳胺和松节油制成防护剂,有杀死尾蚴作用。血吸虫疫苗已在家畜中使用,近年来开展的血吸虫疫苗研制工作有可能制备出适合于人类的有效疫苗。
每年4月-10月是急性感染高峰期。人和哺乳动物接触有血吸虫的疫水10秒钟,血吸虫尾蚴即可侵入皮肤,造成感染。现在正值暑假,家中有小孩的特别引起重视,下面播放一则防治动画,家长可以陪着孩子一起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