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中药药性鸦胆子

鸦胆子

老鸦胆,苦参子,苦榛子,鸦蛋子,鸭胆子,解苦楝,小苦楝,鸦胆子仁,

寒,苦,有小毒。归大肠、肝经。

清热解毒常用药

1,清热解毒,止痢。用于热毒血痢,休息痢,阿米巴痢疾。2,截疟,用于疟疾,间日疟或三日疟。3,腐蚀疣赘,用于鸡眼,寻常疣。亦可用于胃癌,结肠癌,直肠癌,肝癌等。

0.5-2克,味极苦,不宜入汤,可装胶囊或干龙眼肉包裹吞服;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脾胃虚弱、呕吐及孕妇、小儿不宜应用。

为苦木科鸦胆子属植物鸦胆子的成熟果实。生长在草地、灌木丛中及路旁向阳处。分布于福建、广西、云南、台湾、广东等地。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净枝叶杂质,晒干。

《本草纲目拾遗》:鸦胆子,一名苦参子,一名鸦胆子。出闽广。药肆中皆有之。形如梧子,其仁多油,生食令人吐,作霜捶去油,入药佳。……治虚人冷积致痢,外无烦热躁扰,内无肚腹急痛,有赤白相兼,无里急后重,大便流利,小便清长。

鸦胆子的功效作用

苦,寒,有毒。入大肠、肝经。

清热解毒,抗虐治痢。

本品燥湿清热,能清肝胆湿热与肠中积垢,为治疗休息痢之要药。

1.清热燥湿:用于急慢性阿米巴痢疾,用本品取仁用龙眼肉包,每次15粒,每日3次,连服10至15天。

2.解毒疗疔:用于疔疮肿毒,取本品去壳用仁,同醋捣为泥敷贴包扎。

3.腐蚀赘疣:①用于各种瘊或乳头状瘤(如寻常瘊、少年扁瘊、生殖器瘊及软如线状之乳头瘤),以本品压取油涂擦,日2次。②用于足部鸡眼,用本品取仁压碎敷鸡眼处用胶布贴敷,3~5天取换。

白头翁、败酱草、鸦胆子,皆具有清热解毒凉血之功,常用治热毒或湿热痢。不同之处:白头翁用于湿热痢,清热凉血除湿力较强;败酱草用于痢疾不爽里急后重之症;鸦胆子解毒除湿杀虫作用较为突出,除治冷痢久泻外,尚治疗疟疾。

1.配龙眼肉:鸦胆子腐蚀作用较强,内服易于刺激胃肠,引起恶心呕吐、胸闷腹痛等症,故用龙眼肉之甘缓补中,以减少胃肠刺激症状,以展其治疗作用,常用于治疗阿米巴痢疾、热性赤痢。

2.配木香:木香善行气导滞、除脘腹胀痛、泻痢后重,二药相配,一寒一温,一入血分,一入气分,气血并治,治痢疾、除后重效捷佳。

1.脾胃虚寒、呕吐、胃肠出血者忌用;本品有毒,不宜多用久用。

2.孕妇和小儿慎用。

内服:本品不入煎剂,内服取仁用龙眼肉或馒头皮包吞服,成人10~15粒,饭后服。外用:捣敷,不宜接触正常皮肤,以免刺激发炎。

鸦胆子Yadanzi《本草纲目拾遗》为苦木科植物鸦胆子Bruceajavanica(L.)Merr.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去壳取仁,生用。

苦,寒。有小毒。归大肠、肝经。

清热解毒,止痢,截疟;外用腐蚀赘疣。用于痢疾,疟疾;外治赘疣,鸡眼。

内服,0.5~2g,以干龙眼肉包裹或装入胶囊包裹吞服,亦可压去油制成丸剂、片剂服,不宜入煎剂。外用适量。

本品有毒,对胃肠道及肝肾均有损害,内服需严格控制剂量,不宜多用久服。外用注意用胶布保护好周围正常皮肤,以防止对正常皮肤的刺激。孕妇及小儿慎用。胃肠出血及肝肾病患者,应忌用或慎用。

置干燥处。

孙会斌









































白癜风病会传染吗
白癜风早期能治愈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exichongbing.com/xxcbfz/42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