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感染,损害肠道健康的ldquo

我们知道,肠道慢性食物敏感、肠道菌群紊乱、肠漏症、麸质过敏等因素都会影响肠道健康。然而,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却被常常被人遗忘,那就是寄生虫感染。

我国寄生虫平均感染率为62.5%,0-15岁的儿童青少年更是高达73.3%。寄生虫感染会引起慢性失血,红细胞破坏增加,造血功能障碍;还会让全身的营养状况变差,其表现为消瘦、体重减轻、皮下脂肪减少甚至消失;出现复发性、持续性、多变性的腹痛,腹泻;还有全身的过敏反应和咳嗽、哮喘、高热、呕吐、头痛等。

寄生虫对宿主的危害

寄生虫在宿主的细胞、组织或腔道内寄生,引起一系列的损伤,这不仅见于原虫,蠕虫的成虫,而且也见于移行中的幼虫,他们对宿主的危害是多方面的。1、夺取营养寄生虫在宿主体内生长、发育和繁殖所需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宿主,寄生的虫数愈多,被夺取的营养也就愈多。如蛔虫和绦虫在肠道内寄生,夺取大量的养料,并影响肠道吸收功能,引起宿主营养不良;又如钩虫附于肠壁上吸取大量血液,可引起宿主贫血。2、机械性损伤寄生虫对所寄生的部位及其附近组织和器官可产生损害或压迫作用。有些寄生虫尤其个体较大,数量较多时,这种危害是相当严重的。例如蛔虫多时可扭曲成团引起肠梗阻。棘球蚴寄生在肝内,起初没有明显症状,以后逐渐长大压迫肝组织及腹腔内其它器官,发生明显的压迫症状。另外,幼虫在宿主体内移行可造成严重的损害,如蛔虫幼虫在肺内移行时穿破肺泡壁毛细血管,可引起出血。3、毒性和抗原物质的作用寄生虫的分泌物、排泄物和死亡虫体的分解物对宿主均有毒性作用,这是寄生虫危害宿主方式中最重要的一个类型。溶组织内阿米巴侵入肠粘膜和肝时,分泌溶组织酶,溶解组织、细胞,引起宿主肠壁溃疡和肝脓肿。阔节裂头绦虫的分泌排泄物可能影响宿主的造血功能而引起贫血。另外,寄生虫的代谢产物和死亡虫体的分解物又都具有抗原性,可使宿主致敏,引起局部或全身变态反应。血吸虫卵内毛蚴分泌物引起周围组织发生免疫病理变化——虫卵肉芽肿,这是血吸虫病最基本的病变,也是主要致病因素。疟原虫的抗原物质与相应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在补体参与下,引起肾小球肾炎,以及刺球蚴囊壁破裂,囊液进入腹腔,可以引起宿主发生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如何避免寄生虫感染

1、不可滥食野味野生动物含有大量寄生虫,不少寄生虫人体消化道自身无法杀灭,且耐高温能力强,耐酒精醋等调料的能力也很强。食用野生动物,要彻底煮透,不可生食。2、做好个人和环境卫生经常洗澡、洗手,特别是饭前便后洗手。要经常剪指甲。过长的指甲中易隐藏大量的寄生虫,会随着食物进入体内。若饲养了宠物,一定要带宠物去检查是否感染寄生虫并及时进行驱虫治疗。除此之外,定期为宠物洗澡。在接触过宠物后,要用有除菌功能的肥皂洗手。3、路边小吃要尽量少吃因为空气中漂浮着很多灰尘,灰尘中含有大量的寄生虫卵,这些寄生虫卵有可能附在烧烤上面,当吞下这些含有虫卵的食物后,寄生虫就会在身体中生长发育。4、只吃“熟食”特别是肉类等动物性食物,建议热加工至熟透再食用,生吃、加工至半生不熟都是存在安全隐患的做法。生鱼片等生食是否能够食用取决于其养殖环境和加工过程是否安全、达标。5、生熟食品要严格分开不少人认为家用冰箱的冷冻室能杀灭一切寄生虫和病菌,把生肉跟水果、即食品等混放一起,甚至生吃冷冻肉。低温确实能杀灭寄生虫和细菌,但家用冰箱普遍制冷能力有限,很多冰箱的制冷温度极限在零下18度以上,这个温度无法杀灭所有的寄生虫和细菌,不少寄生虫卵和幼虫能在这种温度环境下存活。因此。在冰箱存放食物上,也要彻底执行生熟严格分离。6、不要生吃蔬菜随着饮食习惯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生吃蔬菜。事实上蔬菜上也很可能携带动物寄生虫幼虫或是虫卵,尤其是使用农家肥或是城市生活污水灌溉的蔬菜,更是携带大量寄生虫源。此外,蔬菜流通过程中也可能携带上寄生虫源。在来源不明确的情况下,蔬菜不可盲目生食,生食前必须要消毒杀菌。

寄生虫病一旦感染,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因此专家提醒,务必做好预防措施:不喝冷水,不吃生食和不洁瓜果;饭前便后要洗手、勤剪指甲;彻底煮熟食物,尤其是烧烤或进食火锅时;避免与宠物亲密接触。如若出现感染寄生虫相关症状,医院就诊,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驱虫药物。专家提示:家长给儿童选择驱虫药品时,宜选用儿童剂型,并于服用前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科普I福利I购药

一触即达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exichongbing.com/xxcbfz/101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