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看待疫情
——在18级历史班级线上主题团日活动上的总结发言
大家今天这个线上主题团日活动开展的非常好,既有仪式感,又有收获感,学习团中央文件很认真,积极响应学校的倡议,也深刻回应了学校张金锁书记关心和嘱咐。白洁同学介绍了疫情最新形势和防护知识,同时也分享了几篇能引起我们思考的文章。大家都分享了防疫体会,讲的很好,对我提出的五个问题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感觉大家的讨论发言很有思想性,我们不亏是学历史的,具有理性思维方式和深度思考习惯。
下面,对于这次疫情,我总结说几句:
1.回望历史,相信国家
我国自建国以来发生过好几次疫情突发事件。年抗击鼠疫,50年代消灭血吸虫运动,60年代的消灭天花,年抗击非典,还有这次的抗击新冠肺炎,在历次的疫情应对中,我们都取得了胜利,而且每次都是以最大努力换取了最小的损失。这次疫情还不算最大的一次,最大的一次是50年代血吸虫病,血吸虫通过水来传播,钉螺和人畜是两大宿主,防控难度更大,感染、蔓延更快、难以根除,当时感染人数为多万,受疾病威胁人口达1亿多。人感染血吸虫病后,幼不长、女不育,前期拉脓拉血、浑身无力,后期腹大如鼓、四肢枯瘦,甚至少数晚期病人因疼痛难忍,剪刀刺腹,镰刀剖肚,不惜一死。但是,即使这么恶劣的疫毒,到年底,全国许多地区已经杜绝了疾病的危害,彻底消灭了老百姓称为“神仙也治不好”的血吸虫病。大家想,在当时那种医疗卫生条件和经济状况下,我们靠什么战胜疫情?靠的就是“肩扛锄头,手捧灰”,靠的就是党中央的坚强领导,靠的就是全国总动员的制度优势。为此,毛主席欣然提笔”,写下两首七律诗:《送瘟神二首》。“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今天,当我们再次读起这首诗,可以想象到当年抗击血吸虫病的战斗场面,也可以从诗中体会到人民力量的伟大,体会到党中央战疫的决心。这次疫情一开始,习总书记为什么这样批示:“把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依靠人民打赢抗疫战争”。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只要依靠人民就能得胜利,只要我们相信党的坚强领导,紧紧依靠人民,为了人民,相信人民的力量,就一定能够取得抗击“新冠肺炎”的胜利。
2.科学应对,听从指挥
关于本次疫情,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药物,虽然不能完全控制病情,但我们可以有效控制疫情,这就一切都取决于我们对防控举措的自觉遵守。新冠病毒依靠飞沫传播,也有的说气溶胶传播。传播再厉害,但只要我们不出门,不串门,不到人多的地方聚集,病毒就没有传播的途径,我们也自然不需要恐慌。同时,出门戴好口罩,回家勤洗手、勤消毒,病毒传播的几率也就更小,我们也自然不必过于担心。居家是最好的防护措施,不出门就是对家人负责,也是给国家在做贡献,只要我们听从指挥,严格遵守你所在小区、村的防控政策,疫情就不会有扩散的危险,这几天,湖北省外的新增病例十五连降就是最好的证明。另外注意:在没有接到学校通知前,千万不能返校,这不仅是个纪律问题,更是一个社会公德问题。03年非典期间,有多学生违反学校防控制度,有的擅自离校,有的翻墙回家,造成家人感染,疫情扩散,教训极其深刻。当时很长一段时间,社会各界都在指责大学生公德丧失,道德滑坡,我们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思想要进步,更要有责任担当,凡事不能只考虑自己,要时时刻刻考虑到自己的行为是否会带来社会消极影响。
3.辩证思考,甄别舆论
当今的自媒体时代,为人们获取信息、发表言论提供便捷,但同时面对鱼龙混杂的网络信息,增加了我们对信息甄别的难度。有些网络推文,我们很难分辨清是真是假,是善是恶,是俗是雅,我们能做的只能是理性思考,辩证考量,谨言慎行。大家都是学历史的,理性思考是我们的思维习惯,辩证认识是我们的专业素养,对于网上的舆论信息,我们要有理性认识。网上的信息,有的是别有用心,恶意颠覆。比如有的利用人们对李文亮的悼念、痛惜之情煽动民众对政府的仇恨,其实,这与政府有什么关系?疫病与训诫又有什么因果关系?网上的信息,有的是蛊惑人心,制造混乱。比如有文章说病毒来自于武汉病毒研究所实验室,有的说来源于美国的生化武器,有的说高福院士为发论文放纵疫情等等,这些都不可信,在没有确切证据前,我们只能认定他是谣言。对于谣言千万不可转发,这是违法的事情,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大家要管好自己的手指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谣言,也有可能是境外势力的恶意蛊惑,以图制造恐慌,混乱。网上的信息,也有的是形式主义,作秀留痕。形式主义是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最大障碍。疫情是一个热点事件,面对疫情大多数人是真心表达爱国热情,务实抗疫宣传,但不排除有的是为了蹭热度、留痕迹。为什么会有表格抗疫、削发抗疫、会议抗疫的新闻屡现网络,就是爱搞形式的人借疫情蹭热度。前两天我还看到一个新闻说一位领导为了抗疫舍不得吃桶装方便面只吃袋装,要把桶装的留给一线人员吃,难道我们的抗疫物资这么紧缺吗?连桶装方便面都供应不上了吗?这显然是在承欢献媚,大搞形式主义。形式主义的本质是为己,不是为公,是对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实事求是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严重背离,我们国家正在研究从制度层面来治理形式主义的问题。
4.思考疫情,成长自我
习总书记说:“这次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这次大考既考出了我们的制度优势,又考出国家治理过程中新的短板和不足。有问题是正常的,没有一劳永逸的制度,再好的制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也会出现新的问题;有短板不可怕,关键是能否及时发现补足短板,让不足得到弥补。这次疫情,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习总书记3次批示,四次召开重要会议,推出五大改革任务,就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做出重要部署,这充分表现党中央以人民为中心的坚定立场和实事求是补足短板的工作态度。有些人对这次疫情的预警不满,认为如果武汉再早一点封城就不会有这么大的扩散。这种理想化的假设谁都希望,也可以理解,但问题是我们的假设要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任何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都有一个从建立到完善的过程,不可能一开始就是完美的,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我们不能因为身体出现毛病就怀疑自己基因有问题。恩格斯说过:“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所以,我们要在疫情防控中冷静思考,全面审视,辩证分析,既看到优势,又能辩证地分析不足,把握矛盾的主流,相信制度的优势。试想,这次疫情的“封城”举措在哪一个国家能够实现;举全国之力支援武汉,全国一盘棋实行最严厉的管控,又有哪个国家能做的如此彻底。美国甲流导致了全球感染者高达万人,至少28万人死亡,我们又该怎么看?当然,话又说回来,我们对制度的自信要有,但不能自信过度,这次疫情大考也给我们带来很多的启示,中央提出的五大改革任务就是基于启示的举措,我们“中国之治”的制度优势就是在这样不断改革的过程中完善和发展过来的,同时也更加说明当前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任务的紧迫性和艰巨性。当代大学生是这一历史过程的见证人、施工员、推进者,我们虽然学的是历史,但历史的最大功能就是资政,我们要用历史专业知识为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资政建议,抑或是立志当一名好老师,也是在为国家发展育才造士,一样有价值,有贡献。所以面对疫情,最真诚的抗疫行动就是好好学习,最有价值的爱国行为就是成长自我。
说的有点长了,就此结束。同学们,放下恐慌、焦虑,好好读书吧!开学见!
圣地红炉辅导员工作室李生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