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教育初心堂纪念馆6月投用三

中科白癜风医院喜迎国庆 http://m.39.net/pf/a_5777861.html
今年6月底,位于三水区南山镇六和村的初心堂纪念馆将建成投入使用。该纪念馆作为南山镇陈心陶纪念地的深化,将打造三水爱国主义教育以及红色党建教育的新地标,并申请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东党员教育培训基地。南山镇镇委书记邓志东表示,南山镇将充分挖掘红色基因,打造本土红色地标,传承红色文化,持续不断讲好南山红色故事,引领南山新一轮高质量发展。

初心堂纪念馆效果图。通讯员供图

初心堂纪念馆专门设置陈心陶生平事迹展览馆,以此铭记陈心陶带领三水人民大战血吸虫的红色战歌。陈心陶是中国寄生虫学奠基人之一,年自美国学成归国后,在岭南大学任教,担任生物系主任、理科研究所所长。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对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十分重视,时任中山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主任的陈心陶临危受命,于上世纪50年代来到血吸虫病疫区,破解“大肚病”之谜。

陈心陶在工作。资料图片

如今,62岁的六和村乐屋村小组小组长乐桂源还经常会和孙辈们讲起陈心陶的故事。有近2年时间,陈心陶就住在乐桂源家隔壁的仓库。“他高高瘦瘦,记忆最深的就是经常帮村民挑水、看病,和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乐桂源坦言,彼时家乡深陷血吸虫的困扰中,自己以及身边亲人邻居都相继患病,甚至有许多人重病去世。据相关部门查实,在三水11个公社、2个国营农场和1个镇里,六和、大塘、芦苞、南边、范湖、河口、青岐七个公社及迳口农场均有血吸虫病流行,累计原有钉螺面积.08万㎡,血吸虫病人共20多万人。其中,病人以六和为多,六和公社条自然村中就曾有14条村因血吸虫病而毁灭。

“塘背乐屋,地瓜煮粥,犁田三转,疴尿三笃。禾头一踢,一扑一碌,再犁三转,无命归屋。”时至今日,乐桂源依然记得这首描述当时情景的歌谣。陈心陶的到来让一切有了改变。“他经常会帮村民们看病,也带着助手不断的去田间地头找病因。”乐桂源告诉记者,陈心陶提出“以结合生产灭螺为中心”的一套综合措施,带领村民们开垦水田,消灭钉螺滋生的土壤。

陈心陶带领三水人民谱写大战血吸虫的红色战歌。资料图片

年6月,中共三水县委成立血吸虫病防治领导小组和县血吸虫病防治站,在陈心陶的指导下,由多人组成的专业队伍顶烈日、冒风雨、涉疫水,踏遍县内疫区每个草塘、洼地,在每一寸泥土中查找钉螺。据《三水县志》记载,从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的二三十年间,三水共建造了28项血防水利工程,改造了两万多亩钉螺孳生地,并为1.6万多名病人治愈血吸虫病。年10月,广东省人民政府组织有关专家、技术人员到三水全面考核验收,鉴定符合消灭血吸虫病的标准要求,同年11月29日,宣布三水终止血吸虫病流行。原来疫病横行的大草塘成为鱼米之乡,广东成为全国最早消灭血吸虫病的省。

资料图片。

初心堂纪念馆选址为南山镇六和村荒废的大队公社部,陈心陶曾经带领同事在这里进行疾病化验。“我小时候经常生病,陈心陶医生和他的助手们都帮我看过病。”乐桂源表示,许多村民都受过陈心陶的帮助,大家很尊敬陈心陶。即便在陈心陶离开南山后,生产队老队长乐德桂还曾多次带生病村民去中山医学院找陈心陶看病,后来陈心陶的夫人儿子都曾特地回来看望老队长,感谢老队长当年对陈心陶的照顾。

陈心陶曾在此进行疾病化验,正在改造建设为初心堂纪念馆。通讯员供图。

在大塘镇和南山镇的交界处的九龙山山岗上,年就修筑了陈心陶的衣冠冢、纪念碑。每逢清明、重阳,六和的学生也会前往陈心陶纪念地缅怀先贤。“村民们对于建设陈心陶纪念馆都特别支持,我们希望有这样一个地方和下一代讲述当年故事,让大家不要忘记陈心陶曾经帮助过他们的父辈、祖辈。”乐桂源表示,村民全票通过支持将大队部改造为初心堂。

事实上,陈心陶在南山的这段历史故事,也在新的发展阶段有了新的传承。陈心陶所在的中山医学院与南山镇牵手党建联创共建,在南山上党课缅怀先贤的同时,也在南山定期开展义诊,帮扶南山医疗机构,让南山村民在家门口问诊到省级名医,提升南山医疗服务水平。

扫描以下葵花码进入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exichongbing.com/wqxxcb/80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