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公卫优秀党员丨德隆望尊人杰骐骥苏德

全国白癜风十佳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60318/4792767.html

苏德隆(年~年),男,南京市人,汉族。医学教育家,一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我国流行病学奠基人之一。中共党员。

苏德隆年考入国立中央大学医预科,修学3年,后转入国立上海医学院读本科。年毕业,获医学博士学位。年留学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卫生学院,获公共卫生硕士学位,年在英国牛津大学留学,发现了一种具有强力抗菌作用的抗生素,命名为微球菌素。获哲学博士学位,并被接受为英国皇家统计学会、微生物学会会员。

苏德隆从事预防医学教育和公共卫生工作50年。早在抗日战争期间,担任了卫生防疫大队长,开展天花、霍乱、伤寒、痢疾、疟疾等传染病的防治,同时担任贵阳卫生人员训练所教育主任,负责战时卫生员的培训工作,在极度困难的条件下,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预防医学人员,开创了预防医学教育的范例。

新中国成立后,投身到“一定要消灭血吸虫病”的行列中,足迹遍布我国南方30个省市血吸虫病的重灾区。通过对收集到的原始资料加以整理分析,撰写成有价值的科学论文近百篇。年夏天,毛主席来沪接见科学家,他坦诚地向毛主席提出:农业发展纲要中规定12年消灭血吸虫病是难以实现的。他的耿直而又实事求是的品德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年,苏德隆运用统计学原理发表了理论性论文《钉螺的负二项分布》的数学模型,阐明钉螺的分布、成因的特征,使他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阐述钉螺生态分布规律的学者。他首创“地域性防治血吸虫”的理论,对我国控制血吸虫病起了重大作用。

“文革”期间,他发明了防御血吸虫病感染的“防蚴笔”获全国医学科学大会奖。他坚持防治结合、预防为主,既治疗又灭螺的综合措施,使在安徽贵池设点的群体感染率和钉螺密度急剧下降,连续两年未查到被感染的钉螺。年在全国血吸虫病防治研究会上,他宣读了《中国血吸虫病生态学》论文,得到高度评价。年11月,上海市宣布消灭血吸虫病,为表彰苏德隆在血防战线上的贡献,授予他血防战线先进工作者的光荣称号,并追记大功一次。

20世纪60年代副霍乱在我国流行,通过研究,他提出副霍乱地方性学说,并认为副霍乱可能已在当地越冬和生根的假说,并在实际工作中指导着副霍乱菌越冬和变异的研究。年夏天,上海突发急性皮炎流行,数十万人发病。他亲率调查队奔赴现场,研究证明寄生在灌木树上的桑毛虫是此次皮炎流行的病源。桑毛虫皮炎病因查明后,流行得到根本解决。“桑毛虫皮炎”这一名词从此载入现代医学史册。年他赴英国剑桥大学宣读桑毛虫皮炎的论文,受到高度评价,被认为是流行病学研究的一个范例。年论文发表于英国《流行病学社会医学杂志》。70年代初,苏德隆开始研究江苏启东县肝癌高发的原因。首次提出肝癌与饮水污染有关,从而建议凿井、改饮井水。年他发表的《饮水与肿瘤》论文举世瞩目,英《柳叶刀杂志》为之发表述评。

年4月3日,苏德隆因车祸,经抢救无效不幸于当天下午与世长辞。他一生发表论文多篇,三次主编《流行病学》全国教材。他指导、培养了17名硕士、博士研究生。他认为预防医学教育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下水游泳”,是他培养学生的基本理念,即在导师指导下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和实践。他带领青年教师和研究生亲自奔赴疾病流行区现场调查,将疾病防治、科研与教育工作紧密结合,带出了一大批预防医学的精兵强将,培养、指导的学生遍布全国各地。

而今,年轻一辈的中国人大多已不曾听闻血吸虫病这个在建国时百姓闻名色变的疾病,这是苏德隆教授留给祖国人民的伟大财富。年上海市消灭血吸虫病,苏德隆被追记大功。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斯人已逝,虽死不朽,其功逾远而弥存!

图文丨研学术部排版丨石新飞发布丨高林慧责编丨琚号杰审核丨信鸽、赵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exichongbing.com/wqxxcb/8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