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结肠炎五个中药验方

肠炎是小肠或肠黏膜发炎的总称,表现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肠炎是肠黏膜受刺激而发炎,下腹受风寒,或吃得太饱都是致病的原因。中医将它分为两种,一种是食积泄泻,症状是腹痛,泻后痛减,过一下子又痛,再泻后又减,粪便如糊状,有酸腐味,舌苔发白,且食欲不振;另一种是湿热泄泻,症状是腹痛即泻,痛一阵泻一阵,粪便像水一样,小便短少,色如浓茶,有口渴现象。慢性肠炎表现为腹内时时咕咕作响,有时疼痛,大便不畅,便中带有黏液。常见的病因有慢性菌痢和阿米巴痢疾。

马齿苋汤治肠炎

马齿苋60克,大蒜(捣成蒜泥)15克

先以马齿苋煎汤,冲服蒜泥加红糖适量。顿服,每日2-3次。

肠炎、腹泻。

用此方治患者21例,其中痊愈20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5.2%。

白芍白术治肠炎

炒白芍25克,炒白术15克,陈皮6克,防风10克。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养血柔肝,行气止痛。

慢性肠炎。

治疗慢性肠炎35例,痊愈28例(占80%),好转5例(占14.3%),无效2例(占5.7%),总有效率为94.3%

车前子金银花治肠炎

车前子20克,金银花15克,防风、川黄连各10克,鸡内金8克。

将上药水煎,每日1剂,分2-3次口服

急性肠胃炎

用此方治疗急性胃肠炎患者39例,经用药3-6剂后,均获治愈。

仙鹤草桔梗治肠炎

仙草30克,桔梗6克,乌梅处甘草各4克,广木香5克,白槿花、炒白术、生白芍各9克,炒槟榔10.2克

每日1剂,水煎2次,分2次服

补牌敛阴清化湿热。

久泻,包括慢性菌痢、阿米巴痢疾及慢性结肠炎,经常泄泻,时轻时剧,时作时休,作则腹痛,腹胀,大便溏薄,夹有黏液,间见少许脓血,反复发作,久治不愈者加本方用治阿米巴痢疾时,应另加鸦胆子14粒,去壳分2次吞服;慢性痢疾、慢性结肠炎肝郁脾滞证较甚者,去槟榔,加柴胡4.5克,萆蘚15克,秦艽9克;腹痛甚者,应加重白芍与甘草用量:白芍15-30克,甘草9~15克;泄泻日久,体虚气弱,而腹胀不显者,去木香、槟榔,加炙升麻4.5克,党参12克,炙黄芪15克。

用此方治疗患者98例,其中痊愈者71例(占72.4%),好转25例(25.3%),无效2例(占2%),总有效率为98%。

旱莲当归治肠炎

旱莲草20克,当归、毛姜、阿胶、白术各10克黄连、木香、防风、炙甘草各6克,干姜3克。

每日1剂,头煎2煎药液合并约毫升,早、晚2次空腹分服。其中阿胶应另炖烊化,分2次对入药液中。症状缓解取得疗效后,可按上方剂量比例,研末(阿胶烊化)为丸,每服10克,日2次空腹吞服,以资巩固,以2~6个月为宜。

祛邪厚肠止泻。

慢性腹泻(慢性结肠炎等)。症见腹泻经久反复不已,大便溏薄,日二三次,夹赤白黏液,腹痛隐绵,按之不减,形体消瘦,四末不温,神疲倦怠,纳谷不馨,脘腹不适,口干黏或苦,不甚喜饮,舌质淡红或暗红,多细裂纹,苔薄白微腻,脉虚濡或细弦略数。

加减:湿热偏盛者,加马齿苋30克;便血或赤冻多者,加地榆10克、鸦胆子(每服15粒,去壳吞服,日2次);阴虚偏甚、泻下量多者,加乌梅20克。

万某,男,32岁,工人。腹痛便泻赤白黏液,时或便血半年余。多方医治乏效,乙状结肠镜检查发现18~20厘米处充血、糜烂,有出血点。见其面容憔悴,形体清癯,畏寒肢冷,四末不温,口干唇红,腹痛隐隐,按之不减,大便溏薄夹赤白黏液,日三四次,近几日以赤冻为多,舌淡暗有浅细裂纹,苔白薄微黄,两脉虚濡且细。证为阴阳两虛,气血不足,寒热气血壅遏为害,治当标本兼顾,缓调为要,遂拟本方加地榆10克,鸦胆子30粒(去壳2次吞服)。1个月后诸症大减,大便成形,只后段略稀。做镜检,患处已无糜烂,仅见出血点。继服上方去地榆、鸦胆子,加乌梅20克,白芍10克,以养阴和营。又20剂后临床症状痊愈,纳增便调,形体气色恢复正常。又镜检,已无出血点,遗疡已愈合。

延伸阅读治疗慢性结肠炎临床经验

溃疡性结肠炎或过敏性结肠炎多为慢性非特异性肠病,属中医“大瘕泄”、“下利”、“脏毒”范畴。临床观察本病有急慢性之分。   

慢性者缠绵难愈,反复发作,甚至多年不愈,因此又称为久泻。主要表现为腹泻伴有黏液或脓血便,有可能出现轻度里急后重、久泻黏液。其病位虽在肠道,但却与多个内脏功能有关,如肺、脾胃、肝等。因此,本病“肝郁脾弱乃其本,痰淤滞留乃其标”。   

朱老指出,脾虚导致久泻,久泻病在气机。因此,应注重运枢机、制肝木、健脾胃、化痰淤、涩滑脱。为此,朱老首创“仙桔汤”等方应用于临床,疗效颇著。

方药:仙鹤草30克,桔梗8克,白槿花(木槿花)、炒白术、炒白芍各9克,秦艽10克,炒槟榔1.2克,广木香5克,乌梅炭、甘草各4.5克。(注:如无木槿花,可用藿香6克或紫苏6克代替)。   

加减:肝郁脾滞,湿热蕴结者加柴胡5克以疏肝解郁;有失禁不固者加诃子肉12克,或石榴皮10克;腹痛甚者白芍加倍;气虚甚者加党参、黄芪、升麻。   

本方选仙鹤草为主药,乃因仙鹤草涩中有补,轻灵止泻,止中寓通,强壮强心,补脾健胃,对慢性泻痢虚实夹杂者有标本兼治的功效,临床上多用于治劳伤脱力、止汗、止咳、止血、止痢、止泻、眩晕、赤白带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药性论》、《本草经疏》等均载桔梗治下痢。清代温病家柳宝诒最喜用桔梗配伍枳壳治泻痢而多方不离,其有疏畅气机、斡旋气化的作用,此方取桔梗提肺气和排脓祛痰之功;白槿花轻清滑利,拨动气机,消积导滞,止泻止痢,对清化下焦湿热颇有速效,故有消炎、退热、抗菌、通淋、止泻、止痢等功效;白术、木香健脾调气,白芍、乌梅、甘草酸甘敛阴,且泄木制肝,缓急止痛,固脱止滑;秦艽有抗菌、消炎、镇痛和类激素之作用,能斡旋脾胃,拨动气机,助桔梗升提。   

此方符合慢性肠炎脾虚湿热型的发病机理,诸药共奏升清降浊,通塞互用,气血兼调,补脾敛阴,清化止泻之功。

I声明信息:

本文选自:网络。本







































白癜风治疗需多少钱
哪家医院看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exichongbing.com/wqxxcb/4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