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经验为消灭血吸虫病提出防治对策
(-年)
解决掉晚期血吸虫病的主要问题后,剩下的问题就是难治性血吸虫病了。所谓难治性血吸虫病是指历年遗留下来患有严重夹杂症的患者,当时全上海有多个夹杂症病患无法得到有效治疗,严重影响上海消灭血吸虫病的进程。年初,上海市血研会组织有关专家、教授和医务工作者召开研讨会,会议的主要议题是“如何治疗夹杂症血吸虫病”,当时的血防血研会的主任医生黄铭新教授认为难治性血吸虫病像狐狸尾巴,有大、又粗、又长,必须尽快研究出一套解决方法。当时我也参加了这场研讨会,听到一位美国哈佛大学瓦尔伦教授讲到血吸虫有约5年的寿命,在听到这个依据后,回青浦后我立即开展调查研究,对全县多例夹杂症血吸虫病患者进行随访调查,结果发现这批病人中粪检阳性者仅为2.88%,从流行病学角度来看这批病人对健康人群的威胁不大,其后我又对这些患者进行了免疫诊断,凡粪检阳性和/或环试在5%以上者进行病原治疗;有症状、环成率为1—4%者也可进行病原治疗,无症状、环成率为1—4%者可作为观察对象,暂不治疗;环卵阴性者不予治疗。
依照这次的调查结果,我在年发表了题为“难治性血吸虫病的调查”一文,上海市血防办和上海市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联合召开会议,我在大会上报告了难治性血吸虫病调查结果,参加会议的专家和医务人员都同意我提出的难治性血吸虫病的处理意见。一年后,按照我所提出的处理办法,上海多夹杂症病人都得到了合理有效的治疗,不仅节约了大量物力、人力和财力,也加速了消灭血吸虫病的进程。
此外,关于晚期血吸虫病治愈标准制定,随着血防工作深入,绝大多数晚期血吸虫病已获治疗,但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报销问题,又成为大家讨论“热点”。由于我长期在青浦防治血吸虫病第一线工作,对于血吸虫病治疗已有十多年的经验与磨练,年我组织内外科医生共同讨论,制定出晚血治愈标准和血防经费报销的“九条标准”。后来这一“九条标准”被上海市血防办和卫生局作为各县血防经费报销依据,晚血治愈标准对于晚期血吸虫病清理起了重大作用。
我参加血防工作以来,根据青浦地区防治血吸虫病不同阶段,提出相应防治对策,步步把血防工作引向深入,开展对各类血吸虫病患者调查研究,不断积累资料,总结经验,曾和罗柱流医师等合作,发表了40多篇学术论文,先后参加编著“血吸虫病重危抢救”、“起死回生一百例”、“新中国预防医学历史经验”三本论著编写,受到全国血防工作者的好评。我最为满意的是在年编著“血血吸虫病重危抢救”一书由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科技出版社两次出版后才能满足基层血防工作者的需求。全书共有20个论题,比较全面而系统地论述了血吸虫病危重症的抢救经验,不少资料是多年来我参加血防抢救的实际经验总结。
消灭血吸虫病巩固监测三十载未见新病例
(年至今)
年,青浦宣布彻底消灭血吸虫病,是十个重点县中最早宣布消灭血吸虫病的地区。
为了防止血吸虫病的再复发,我们尤为重视青少年的体检指标,因为青少年最容易感染血吸虫病;同时,每2—3年,要对全县钉螺进行抽要调查。经历了30多年的监测巩固阶段,青浦至今未发现螺钉和新感染病例,这说明青浦消灭血吸虫病成果依然巩固。
★上世纪中叶★
血吸虫病肆虐整个青浦县城,其严重程度令人触目惊心。党和政府对血吸虫病疫情十分重视,组织了大量医务人员奔赴青浦,投入到这场与瘟神的生死搏斗中,黄其晶就是其中优秀的医务工作者代表之一。他和他的队友们日日夜夜奋战在血吸虫病临床救治的第一线,经过不懈地努力和奋斗,终于在年,青浦宣布彻底消灭血吸虫病,是全国十个重点县中最早消灭血吸虫病的地区。黄其晶将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血吸虫病防治事业,为青浦人民的生命健康做出了卓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