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配图)
眼囊尾蚴病为猪囊尾蚴寄生眼部所致,囊尾蚴眼内死亡可致玻璃体混浊及视网膜脱落,造成严重后果,本院诊疗1例血吸虫病化疗致眼囊尾蚴病失明患者。
1临床资料
患者,男,13岁,参加血吸虫病人群普遍化疗。顿服吡喹酮mg后约4小时感头痛、恶心呕吐、左眼胀痛,给予抗生素、激素等药物及其他对症支持治疗后有所缓解,隔日晨起(约治后40小时)即感左眼失明,查左眼球混浊积脓,视力为0,转入本院,即给抗炎、脱水、激素等治疗,头痛、眼痛、恶心减轻,但左眼积脓无好转,视力仍为0,考虑为眼囊尾蚴病。医院眼科治疗,行“左眼玻璃体切除,晶状体切除,取出囊尾蚴1条,硅油填充术”,6个月后复查未给特殊处理,1年后复查行“左眼人工晶体植入”,18个月后复查视力仅为有光感。
2讨论
洱源县为血吸虫病重疫区,每年都进行人群普遍化疗数万人次,化疗不良反应发生率很低,多仅为腹痛,一过性颅压升高(都为脑囊尾蚴病患者)等,经对症、脱水等处理均很快好转,无严重不良反应。此例致左眼失明,后果严重,在本县尚属首例。
眼囊尾蚴病如果眼内囊尾蚴死亡可诱发变态反应、炎性反应及组织坏死,导致玻璃体混浊、视网膜脱落、眼球积脓等,引起不可逆性眼功能障碍,后果严重。本例可能属于此类型。猪囊尾蚴病在农村属常见病之一。洱源县属白族自治州,有食生猪肉习惯,为囊尾蚴病高发区。故在诊疗过程中需十分警惕,尤其在使用吡喹酮、阿苯达唑等药物前宜仔细诊断。
(文章来源::18;2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杨金伟等)
相关资料浅谈吡喹酮在治疗寄生虫病中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对策
分析吡喹酮在治疗寄生虫病中常见的不良反应并提供解决对策。
常用抗寄生虫药物一览表
详细介绍各类药物的用途、用法及不良反应。
赞赏